如何翻译文言文“先公言 与阁二丈询仁同赴省试”?

如题所述

翻译文言文“先公言 与阁二丈询仁同赴省试”:

我父亲曾说过这样一件事,他年轻时与阎询仁同赴省试,于相国寺遇到一个风骨脱俗的少年,下马脱去皮袄相见,原来此人是王安石。于是三个人聚在一个小院里烤火,阎询仁问王安石:“前几次省试你怎么没来参加?”王回答说“父亲一直在生病,没有其他原因。朝廷的恩德越来越重,现在来也还不晚。这次不但参加省试,也是按父亲的要求来找房子的。”询仁说:“你(名气那么大)既来到东京,谁不愿意把房子租给你呢”王回答说:“我父亲另有想法,想要与司马君实(即司马光,砸缸的那位)住的邻近。
王荆公掌管诏令起草,遭逢母亲丧事,已经年过五十,忧伤过度,不在家里居住,以草席为褥垫,到大厅里看到一个人席地而坐,瘦骨嶙峋,惊愕地认为是老兵.喊他送信到内宅,荆公拿过信当发即在地铺上拆开来读,信使生气地说:“中书舍人(的信)而老兵可擅自拆读吗?”大呼小叫,左右侍从说:“这就是中书舍人.”信使惶恐地快步退出说:“好中书舍人,好中书舍人!”
陈秀公在宰相罢职之后,以镇江军节度使身份兼任扬州知州,他的祖坟在润州,每年的十月初一和寒食节,皇上诏许他两次去镇江扫墓祭奠,扬州、润州两地送迎时,有旌旗,有舳舰大船,官吏们穿锦束绣,在道路上连接不断,是从古到今一时最为盛大的。正巧荆公的病痊愈了,秀公就向朝廷请求,准许他带着人众去探视荆公;朝廷下诏答应了这个请求。前去时,舟船一个接一个,蔽江而往,又是在街上张贴布告,又是在舟船上不停地喝道,要行船和行人避开。看到的人都对之感叹不已。荆公听说陈公来了,就让两个人抬着一顶小鼠尾轿,在江上迎接。秀公到来时又是擂鼓,又是摇旗,又是在大的舰舳上高声喝道。这时荆公忽而到江边的芦苇中间停下来而等待秀公的到来。秀公让随从们靠岸,而大船左摇右荡,回旋了很久,才停泊到江边而与荆公相见。这时秀公非常惭愧,当他回去时,就罢去了舟船上的喝道。
拓展:王铚,生卒年月不详。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世称雪溪先生,。高宗建炎四年,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书成,赐名《枢庭备检》。后罢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晚年,遭受秦桧的摒斥,避地剡溪山中,日以觞咏自娱。
王铚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是宋初著名学者王昭素的后裔,其父王萃(字乐道)是欧阳修的学生。王铚少而博学,善诗论,强记闻,大观元年(1107),王铚访曾布于京口,布以三子曾纡之女归之。大观中,王铚曾随父往江州,与释祖可结诗社于庐山下,有唱和;又在汝阴,著《侍女小名录》;此期间,与徐俯、洪炎、洪刍、惠洪、善权、张元干等有交往,并著《侍女小名录》。
政和三年春,王铚在京师与表兄高荷论黄庭坚诗中本事,并赋《国香诗》。政和四年初往宣城岳父处,途经当涂,访李之仪,示所辑欧阳修别集及蔡氏所辑苏轼《南浮集》,请其为序;该年三月,李之仪为欧阳修别集及苏轼《南浮集》作序;是年底,莘召铚回汝阴侍居。
宣和年间,王铚多在京,与汤举为太学同舍生;与江端本、张元干、王伦等有交往;宣和四年,王铚著《四六话》;宣和末,铚出京。靖康中入王襄军幕,作《靖康讨虏檄文》。
建炎元年五月,王襄贬官,铚离幕。建炎元年九月,王铚与晁说之相遇于睢阳,晁有诗文赠之。建炎二年,铚自扬州到海陵访晁说之,晁复以诗纪之。建炎三年,铚入康允之军幕,不久辞幕,作《与浙西帅康允之书》。建炎三年十一月,为范宗尹家藏兰亭帖作跋。建炎四年庚戌春,往湖州千金村访张元干。七月,权枢密院编修官,奉诏纂集祖宗兵制,其后书成,凡二百卷,赐名《枢庭备检》;十月,为楚州镇抚使赵立作传,高宗嘉叹久之。
绍兴元年辛亥,王铚为嵊县县学作《嵊县修学碑》;绍兴二年壬子,作《包山禅院记》;绍兴四年甲寅(1134),守太府寺丞,为言者奏罢。绍兴五年乙卯(1135),王铚以右承事郎主管江州庐山太平观;铚主管庐山太平观事见汪藻《浮溪集》卷二十八《右中大夫直宝文阁知衢州曾公墓志铭》,曾纡去世时铚为右承事郎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七年六月,王铚避居剡溪山中,绍兴八年,献《宰执宗室世表、公卿百官年表》,得常同之荐,诏奉祠中视史官之秩。绍兴七八年间,又改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并与向子諲有交往。绍兴九年(1139)正月,铚献《元祐八年补录》及《七朝史》,由右承郎迁右宣义郎;二月,秦桧欲以永固为徽宗陵名,铚建言之。
绍兴十年庚申(1140)至绍兴十二年壬戌(1142),王铚居山阴;绍兴十二年作有《书谢文靖东山图》、《重刻两汉纪后序》等。绍兴十三年癸亥(1143),献《太玄经解义》,得赐金;又与毕良史游,为之作《跋古器图》、《题五老图》。绍兴十四年甲子(1144),居山阴,新除右宣教郎湖南安抚司参议官;三月,献《祖宗八朝圣学通纪纶》,诏迁一官。铚约卒于该年。王铚有子二人,长子王廉清字仲信,次子王明清字仲言,俱高才敏思,能世其学。

原文:
先公言:与阎二丈询仁同赴省试,遇少年风骨竦秀于相国寺。及下马去毛衫,乃王元泽③也。是时盛冬,因相与于一小院中拥火。询仁问荆公出处,曰:“舍人④何久召不赴?”答曰:“大人久病,非有他也。近以朝廷恩数至重,不晚且来。雱不惟赴省试,盖大人先遣来京寻宅子尔。”询仁云:“舍人既来,谁不愿赁宅,何必预寻?”元泽答曰:“大人之意不然,须与司马君实⑤相近者。每在家中云:‘择邻必须司马十二,此人居家事事 可法,欲令儿曹有所观效焉。’”
荆公知制诰,丁母忧,已五十矣,哀毁过甚,不宿于家,以藁秸为荐,就厅上寝于地。是时潘夙方知荆南,遣人下书金陵。急足至,升厅,见一人席地坐,露颜瘦损,愕以为老兵也。呼院子令送书入宅,公遽取书,就铺上拆以读。急足怒:“ 舍人书而院子自拆可乎?”喧呼怒叫。左右曰:“此即舍人也。”急足惶恐趋出,且曰:“好舍人,好舍人!”
陈秀公罢相,以镇江军节度使判扬州。其先茔在润州,而镇江即本镇也。每岁十月旦、寒食,诏许两往镇江展省。两州迎送,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于道,今古一时之盛也。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之。舟楫衔尾,蔽江而下,街告,于舟中喝道不绝,人皆叹之。荆公闻其来,以二人肩鼠尾轿,迎于江上。秀公鼓旗舰舳正喝道,荆公忽于芦苇间驻车以俟。秀公令就岸,大舟回旋久之,乃能泊而相见。秀公大惭,其归也,令罢舟中喝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5
这句话可以翻译成现代汉语如下:
先父曾经说,他和阁老二丈(指阁老询仁)一起参加了省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