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全诗是什么?

如题所述

原文:

《八十书怀》

近代:叶剑英

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

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翻译:

作为八十岁的老人,用不着再费力讨论国家衰弱、兴盛的大事了, 革命事业像万里长征,自然有后来人来接力。

毛泽东同志开创的伟大事业足以名垂千古,作为同伴们,虽然紧紧跟随他老人家,仍然感到望尘莫及。

全国人民像愚公移山一样,共同致力于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事业,全世界的霸权主义国家都在衰落、沉沦。

我的年龄已经接近黄昏,但还是高兴地把这个时代歌颂,放眼望去,青山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光明。

扩展资料:

《八十书怀》是近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元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抒发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未来充满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他严谨自励的谦逊质朴的品质。

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1977年叶剑英80寿辰。那时是打倒“四人帮”后的第二年,中国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1976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相继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气焰嚣张,加快了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

党和军队中的许多老同志在这危急的情况下密切关注着国家的命运,盼望着能团结和指挥党内健康力量同“四人帮”作斗争的人,在这关键时刻,人们不约而同地把希望寄托在了叶剑英身上。而他自己,也早已意识到了肩上的重任。

毛泽东弥留之际,曾特意把叶剑英招到病床前,拉着他的手有话要说,后来人们认为这是毛泽东在心脏停止跳动前夕,已预见到国家面临的危难,因而要对叶剑英有所嘱托。

叶剑英经过认真考虑,决定挺身而出,坚决斗争。战斗在悄悄酝酿,至今人们还流传着叶剑英同王震摆手势打哑迷的故事。经过周密的部署,叶剑英同华国锋等一起果断指挥了粉碎“四人帮”的战斗。

使这场党内健康力量同“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决战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而结束了“十年浩劫”,在危难之际挽救了国家,挽救了党。叶剑英在这场严峻的斗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党和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人们的衷心爱戴。

1977年5月14日,各界人士纷纷前往祝贺叶帅80大寿,战友、亲朋济济一堂,高朋满座,以至于当粟裕将军最后一个赶到时,邓小平开玩笑地说;“别让他进来,坐不下了。”

人们开怀畅叙,共贺新胜,对叶剑英的贡献作出了很高评价,并题诗相赠。徐向前元帅的贺诗道:“吕端当愧公一筹,导师评论早有定。当年英,劲倍增,八佚犹似四十前。射虎屠龙宿有志,二三鬼神一扫光。”

叶剑英读着大家的贺诗,仍保持着虚怀若谷的品格,同时为国家充满新的希望而振奋。送走客人们之后,他思绪万千,挥笔写下了这首七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2

全诗如下:

《八十抒怀》 

――叶剑英

八十毋劳论废兴,

长征接力有来人.

导师创业垂千古,

侪辈跟随愧望尘.

亿万愚公齐破立,

五洲权霸共沉沦.

老夫喜作黄昏颂,

满目青山夕照明.

          《八十抒怀》赏析

我十分欣赏这首诗, 不仅仅因为叶老既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由于它出自一个很有才气诗人的笔下。

在叶老八十大寿时,他豪情满怀,挥毫写下了“八十抒怀”这首诗。

叶帅一生戎马,战南征北,倥偬间吟诗作赋,言志抒情,诗词多豪迈之气,却也不乏婉丽之笔。

回顾过去,叙述往昔革命的历史,正视现实,纵论国内外的大好形势,形成全诗的重点。

最后两句“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这是叶老晚年抒怀的名句,是全诗的总结。   

整首诗响亮激越,洋溢着革命的豪情,表现了英雄的气魄,抒发了笔者对祖国、对革命、对明天的无限忠诚和热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传统,以旧颂今形式反映了时代风行的新声。

啊!叶老不愧为“推陈出新”的伟大诗人。

诗不在多而在精。

“八十抒怀”是不朽的名篇。

参考资料

叶剑英介绍和诗词选集:https://sh.qihoo.com/ctranscode?userid=40558aa302c59454551bd56918f31762&fast=1&&360sodetail=1&u=http%3A%2F%2Fwww.ziyexing.com%2Ffiles-2%2Fyejianying%2Fyejianying.htm&m=72f0f22a0b0cc741dc8124ccf5b1fa6f8cf60325&q=%E5%8F%B6%E5%89%91%E8%8B%B1%E5%85%B6%E4%BB%96%E8%AF%97%E6%AD%8C&sid=55d0f18cf157a70392dcf33ffff1040c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15
老夫喜做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第3个回答  2019-08-3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