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激励手段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如题所述

  激励,本是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指的是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让人做出努力的行为,从而有效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即调动人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把激励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一、进行激励的原因
  在教学时,常有这种情况:能力相当的学生会取得差别很大的成绩,而能力差的学生也有可能取得好过能力强的学生的成绩。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当是激励的程度和效果不同。一般来讲,学生的成绩主要与两个因素关系最大:第一是能力,第二是激励程度。能力越强,受到激励的程度越高,成绩就越好。这两个因素中,能力是比较难改变的,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天赋,后天的影响不太大,而激励程度则很容易通过人为的手段改变。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能力稍差的学生,可以通过提高激励程度,激发他的学习动机来弥补。能力不是特别强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好成绩的例子也数不胜数,其中的原因就是他们受到了充分的激励,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在于激励学生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能力再强的学生,但若不能进行有效的激励,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对数学教师来说,激励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
  二、怎样进行激励
  首先,要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情况不同,对于成绩好些的学生,应当引导他们保持现有成绩并争取提高;对于成绩差些的学生,可以帮他们制定一个可以完成的目标并激励他们努力达到这个目标。如果所有学生的目标都是同一个水平,那么成绩好的学生会觉得太轻松,没有动力,从而丧失进取心;成绩差的学生或许会觉得太难,然后失去信心。所以,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很重要。
  其次,奖惩要适度。不适度会影响激励效果,如果学生上数学课开小差、不交数学作业等,可以轻度惩罚,若是过重会让学生感到厌烦,从而抗拒学习数学;但也不能过轻,过轻会让学生轻视错误,从而一犯再犯。如果学生数学考试取得优异成绩,可以给予奖励。但是奖励过重会使学生骄傲自满,奖励过轻则达不到激励的效果。
  最后,奖惩要公平合理。公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不公的待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优秀的学生要给予同样程度的奖励,犯错的学生也要给予同样程度的处罚,对待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体现出人人平等的原则。
  三、将激励学生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
  数学是一门灵活的学科,单纯地讲授课本“死”知识是没用的,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干一件事,知道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做它。“好”和“乐”是愿意学、喜欢学的意思,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提高了主动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在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数学家的传记,同时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另外,榜样激励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榜样激励,又名典型示范,是指通过先进典型来鼓舞与激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方法。榜样使得大家学有方向,有目标,而且说服力强,学生有认同感。教师要积极培养扶植榜样,并且宣传榜样,组织大家学习,让人人争做榜样,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也是抽象的,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等有着很高的要求,这些能力需要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建各种不同的学习环境,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所有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例如,第二课堂、数学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是有极大的帮助。同时,教师还应该经常鼓励学生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需要学生通过实例来想象,把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然后在大脑中进行分析和推理。其他能力的培养也是一样,都必须通过学生平时的学习、训练与应用来提高。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应当精心设计一些对习题解答时的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等,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也可以配合使用等,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手段,要灵活,切忌不能死板,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务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参与,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将激励手段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创造主动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