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善恶的经典语录

如题所述

一、不威小,不惩大。

出自汉·刘向《说苑·指武》。对与那些小的恶行不加以威吓,那些大的恶行就无法惩治。

二、贪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

出自明·王廷相《慎言·见闻篇》。贪欲是诸多恶行产生的根源所在。淡泊寡欲是诸多善行的基石。贪欲,是一切罪恶的渊薮。正是由于人们对于物质的不满足,才滋生出种种罪恶的心理,并且逐渐突破道义的壁垒,走上邪恶的路上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8
1.惩恶而劝善。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
2.善恶不可以同道。
唐•柳宗元《为裴令公举裴冕表》。本句大意是:善良与邪恶如同水火,不可以和平共处。作者认为:“忠邪不可以并立,~”,表现出作者耿直公正嫉恶如仇的性格。在柳宗元看来,善恶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从原则上讲,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决不能和平共处。可以此二句说明善恶的对立。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为裴令公举裴冕表》
3.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缘:由。庆:奖赏。这两句大意是:灾祸是因为坏事做得多而积累起的,幸福是由于作好事而得的奖赏。做一件坏事,积一分仇怨,多一分灾祸,坏事的积累,最终会导致灾祸加身;做一件好事,积一分恩德,多一分福气,好事的积累,最终会导致幸福的来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两句可用于教育人要多做好事,不做坏事。
南朝梁学者 周兴嗣 《千字文》
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
5.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头。评书表演艺术大师 单田芳
6.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
7.恶人相远离,善者近相知。唐代僧人 王梵志
8.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
9.舍善而趋恶不是人类的本性。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
10.善恶之殊,如火与水不能相容。
宋•欧阳修《祭丁学士文》。殊:不同。这两句大意是:善良与邪恶的区别,像火与水一样无法相容。水火不能相容,冰炭不可同炉,这是人所共知的。以此作比,说明善恶无法和平共处,要保护人民,就应铲除邪恶,恰如汉朝桓宽所说:“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盐铁论•后刑》)。可以此二句说明善恶根本对立,无法相容的道理。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祭丁学士文》
11.察其言,观其行,而善恶彰焉。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锺繇传》裴松之引袁宏语。察:调查。彰:明显。这几句大意是:了解和掌握了一个人的言行,这个人是好人或是恶人就清楚了。言和行是一个人的品质的外在表现,而人的品质又主要是通过其言和行体现出来的。所以了解一个人品质的善与恶,只需认真地观察他的言语和行为就行了。这几句可用于说明如何知人。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锺繇传》
12.善与恶是同一块钱币的正反面。法国思想家,文学家 罗曼•罗兰
13.阳光普照大地,不分人间善恶。古罗马哲学家 塞内加
14.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这两句大意是:作好事可以使好名誉永远流传后代,作坏事则会使臭名一直流传万年。此二句以精练的语言,指出千秋功罪,自有历史评说。历史是公正无私的,“善恶昭彰.如影随形”(李汝珍《镜花缘》七十一回),为人民、为祖国作了好事,定可流芳百世;对祖国、对民族犯下罪孽.终将被送到历史的审判台上,遗臭万年。
明末清初学者 程允升 《幼学琼林•人事》
15.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九回。这两句大意是:作了好事或作了坏事,最终都将受到报应.且是来得早晚不同罢了。此二句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来到”(元•无名氏《来生债》)一样,反映出前人最朴实、最鲜明的善恶观,在人民无力惩罚那些为非作歹的恶人,没有条件褒扬那些仁人善士时,往往以此二句去诅咒恶行,颂扬善行。~二句已成人们口头习用熟语,用以劝诫或安慰别人。
元末明初文学家 施耐庵 《水浒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