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这句诗作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如题所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不是感觉升平盛世啊?这么多寺庙,佛法昌隆,百姓乐业,亭台楼阁,烟雨蒙蒙,真是人间仙境,让人虚心向佛,心自澄明。


这两句出自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一东”部的拗律体七绝。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百、八、十”都是入声字,所以平仄为“平平仄仄仄仄仄”,属于失替,严重出律。第四句“多少楼台烟雨中”,平仄关系为“平仄平平平仄平”,在第五字使用了平声的“烟”,救上句五六字的拗。

这是典型的对句拗救成功,不算出律。

杜牧由宣州江宁往扬州拜访牛僧儒,途中写下这首诗。也就是说,这就是一首山水诗。

“广袤的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亭台楼阁全都笼罩在风烟云雨之中。”

景色何其美也。


但是杜牧是写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人啊,忧国忧民之心,可以说从来没有放下过。时唐文宗在朝,佛教自则天皇帝时期大兴,后唐宪宗迎佛骨,贬谪上书劝谏的韩愈,全国上下,佛教风头无两,大量土地用来修建寺庙,大批僧人不劳动,不交税,占用社会资源,而军政方面藩镇割据,中央王朝讨伐无力,大厦危危欲倾。

为何杜牧笔锋一转,提到已经灭亡几百年的南朝?南梁皇帝萧衍一心向佛,修建了四五百座寺庙以表虔诚,结果后来爆发“侯景之乱”,被困在宫里活活饿死。于是杜牧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唐朝皇帝佛道误国的担忧。

至于是否上达了天听,不知道,但是杜牧的这种看法也越来越被重视,直到文宗去世,唐武宗发动“会昌灭佛”,并平叛藩镇,为大唐带来了中兴的希望。

整首诗从景色入手,自然流动,以景色结尾,其中并没有使用明显文字修辞结构(比喻、递进、顶针之类的)来突出内涵。如果一定要问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也只能说是使用了反问、反语来借古讽今,算是一种讽喻,反讽吧。

有些朋友说“南朝四百八十寺”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其实仔细想想,未必如此。

如果真要夸大,为什么不写“南朝五百零七寺”或者“五百零三寺”呢?这样的话数字更大,而且平仄上不出律,不用拗救那么麻烦——唯一的解释就是当时确实有“四百八十寺”的说法,杜牧是直接引用了这种说法,所以这里未必算夸张。

修辞手法是指语言表达时的方法,其实简练、对偶、排比、押韵、节奏感的诗歌本身就是写文的一种修辞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8
夸张的手法,
四百八十寺只是说数目多,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具在讽刺的意味
第2个回答  2021-01-28
这句话用的是夸张修辞手法。
“南朝四百八十寺”中所谓的“四百八十”不是确数而是虚数,是用以夸张地形容南朝古寺之多。
第3个回答  2022-06-29
夸张的手法,
四百八十寺只是说数目多,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具在讽刺的意味
第4个回答  2022-06-23
夸张的手法,
四百八十寺只是说数目多,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具在讽刺的意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