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学习有哪些弊端?如何让孩子享受快乐的童年?

如题所述

一、超前教育的现象及不良影响
(一)超前教育让孩子不堪重负
教育之门何时为孩子开启,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当前早期教育中,有一种思想倾向认为“教育越超前越好”某些地方还把“超前性”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原则提出来。早教中出现了任意超越孩子年龄阶段的教育,“超早期”进行行为能力训练和智力开发。在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些年轻父母已经不再满足孩子只会几个简单的英语单词,会两位数的加减法,而是希望孩子能学会电脑操作,会三位数以上的珠心算,会写尽量多的汉字等。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其影响至今不减。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曾有这样一则记载,一个四岁男孩在幼儿园“我最希望发生的事情”的谈话活动中说:“我最想让我家的钢琴被人偷走了,我就不用再练琴了。”听听孩子的声音吧,这并不是个别现象。有人曾对北京1000个家庭进行“家庭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的孩子参加过下列哪些培训班?”回答“参加过”的家长竟高达87.7%,另外一个问孩子的问题:“在节假日有多少自己玩的时间?”65.3%的孩子答道:“自己玩的时间也没有。”家长总是出于某种考虑让孩子去上各种兴趣班,而很少是根据孩子兴趣去报名的。许多家长强行让孩子超前学习,殊不知过难的知识造成孩子接受困难,容易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如果学习对孩子来说成为恶性刺激,就会使其产生厌学情绪。
(二)超前教育让孩子过度“早熟”
生活中存在着孩子不像孩子,孩子没有孩子气的状况。孩子的“早熟”并不可取,缩短了幼年的快乐,过早地进入了成人世界。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早熟呢?首先是父母以对成人的要求引导和教育孩子。孩子是从游戏中增长知识和能力,但父母不允许他们和小朋友一起“疯玩”要他们规规矩矩坐下学习。其次,孩子所受到的熏陶和教育超越了孩子的接受能力,所模仿的对象成人化。生活中的许多孩子被限制在家庭这个小天地中,可模仿的对象只有成人,孩子每天看到和听到的大部分都超过自身的接受能力,最终导致孩子成人化。最后,父母填鸭式的教育使孩子背上难以承受的包袱。孩子生活在由父母组成的世界中,像玩具一样被大人摆弄来、摆弄去,父母始终控制着孩子,硬灌输难以接受的知识,并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超出孩子忍受力的要求,过分刺激孩子的智力,使孩子无法醉心于自己喜爱的游戏和活动之中。
我们要还孩子童真,要给孩子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生活,使孩子从以大人为伙伴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尽可能停止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未来的世界竞争是很激烈,只有一个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的人才能具备起码的资格在未来社会立足。父母要能够抵制住媒体的“广告轰炸”,不要轻信所谓的“教子金法”,不要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鼓噪,要还孩子童声、童趣。①
(三)超前成长只是家长不切实际的美梦,对孩子则是成长的梦魇
在家庭教育现实中,超前教育的思想对家长的影响极为深远。当家长发现超前教育并没有把孩子培养为神童时,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转化为对他们学习成绩的高期望值,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再次对孩子的智力进行剥夺性开发,他们不辞劳苦、不惜重金给孩子报各种特长培训班、课外辅导班,家长就一个信念:只要孩子学习好,付出多大代价都值得。生活中的悲剧由此发生:几年前青海的夏雯因成绩没达到妈妈的要求而被妈妈活活打死。类似这样的例子经常可以听到。对于超前教育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教育专家的思考。“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蔡自兴就超前教育做了一番评论。他说:“少年班和超前班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本身存在许多问题,值得讨论值得质疑。”他认为,这种“超前教育”只注重智力因素和考试成绩,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来说,非智力因素要比智力因素重要得多。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情操、美学素养、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观念、自理能力和求生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应是衡量孩子素质的重要指标。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往往存在一些共同弱点,如不会自理、不懂交际、比较自负、神经衰弱等。由此看来,“超前教育”名为快出人才实为揠苗助长,是少年教育的误导和误区。
二、守护孩子的童年,让他们自然成长
(一)每个孩子的成长有其自己的“时间表”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自然成长。
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其自然规律的。就如宇宙万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一
样。孩子与成人处于同一生命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保护孩子的天性,这是自然主义教育给我们今天教育最
大的启示。
尊重孩子成长的发展规律,即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使孩子的本能、天性得到发展,合乎自然地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孩子年龄阶段的划分和对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更趋科学。我们的教育应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看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其结局也只能像被拔过的禾苗那样逐渐枯萎。
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时间表。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至少有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八种智能,表现在个体身上其智能优势是不同的。而孩子的成长是有过程的,过程的快慢有其内在规律。这个快慢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正如农作物的成熟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阶段一样,如果忽视孩子成长的需要和时机,急于得到成长的结果,必然会导致不良后果。
目前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浮躁,急于求成等问题,其实是成人自己内心焦虑的表现。因此,父母要尊重孩子成长的生长周期、成长规律,不要跟风攀比,更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强迫孩子按家长的意愿办事,而应心平气和地教育引导孩子。每个人都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一样。尊重孩子是爱孩子的一个具体表现,也是正确爱孩子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自然成长的作用
孩子的成长应适应自然,合乎自然。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其自然规律的,教育应顺应孩子的天性,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不能逆规律而行。教育应帮助孩子生命自然地展开,而不能过早强迫孩子接受超前教育,压抑孩子的天性。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典型代表卢梭在他的《爱弥儿——论教育》一书中就激烈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传统文化的腐败,反对坑害自然本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他大胆地提出了改造社会和改革教育的新见解,总结出了一套适应孩子天性自然发展的教育程序,它既击中了旧教育的要害,又放射了新教育的曙光。根据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人类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要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我们必须通过自然教育发展和保持人的自然本性。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我们不主张实施超前教育,倡导自然教育,让学前教育顺应自然,给孩子一个健康、轻松、充满欢笑的童年美好时光,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守护孩子的世界
孩子拥有自己的世界,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形成自己的文化——儿童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电视、网络走进了孩子的生活,孩子更多地了解了成人的世界,成人文化空前地向儿童文化渗透,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思想会日趋理性。
成人眼中只有一个客观的世界,成人对世界的理解往往是单调枯燥的“科学”注释,于是成人的世界只剩下一种“语言”。在孩子那里,世界的注解是“一百种语言”。我们不应把孩子的世界同一到成人的世界里。既然成人自己无法生活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我们又有何理由让孩子离开自己的世界生活到成人的世界中来呢?孩子的世界是一个有意义的存在,成人应给予尊重和关怀,真诚地去守护孩子的世界。首先,我们要真实地感受孩子的世界。我们应走进孩子的生活,和他们交流,和他们一起嬉戏,保持童心,把自己的生命与孩子的生命融为一体。其次,我们要理解孩子的世界。对于孩子,我们必须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的灵性去理解、去感悟他们的真正含义,从心灵深处去接受孩子,爱其所爱,乐其所乐,和他们一起快乐、哭泣和成长。最后,我们要积极引导孩子去建构生命的意义。孩子的一切都处于生成中,我们应该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适当地引导孩子,充分激发孩子生命的潜能,帮助孩子构建更有意义的生活。
(四)自然教育让孩子自然成长
自然教育是当前最推崇的教育方法,是由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来的。他倡导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适应孩子天性的发展,促使孩子身心的自然发展。在《爱弥儿——论教育》一书中,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还有《卡尔·维特的教育》《斯托夫人自然教子书》《斯宾塞教育在我家》都是大力推崇自然教育。自然教育的理论的宗旨,就是遵循自然本性,以天性为师,使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各阶段一致,是最科学、最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方法。
孩子不是“白板“是和成人一样平等地拥有自身存在价值的生命体,孩子的生命应得到尊重。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孩子的成长,但这中促进是适度的引导,而不是不讲条件、不顾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盲目行为。教育应保护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天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29

超前学习指的是让孩子提前学习高年级的课程或者进入更高年级的学习。虽然超前学习可以帮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快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下:

    孩子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超前学习可能会让孩子面临更高的期望和挑战,这可能会导致孩子在学习上面临更大的压力和焦虑。

    孩子可能错失了童年的乐趣:超前学习可能会让孩子在学习上过度关注,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错失了童年的乐趣。

    孩子可能在社交方面受到影响:超前学习可能会让孩子在社交方面落后于同龄人,这可能会对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让孩子享受快乐的童年,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自由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去玩耍、探索和发掘兴趣爱好,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身心发展。

    鼓励孩子多参与课外活动: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如运动、艺术、音乐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多元化的兴趣和技能。

    建立健康的学习态度:教育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学习不是唯一的成功之路,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需要关注和培养。

    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听取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关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4-01
随着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发展,很多父母都开始让孩子超前学习了。这样孩子提前学习以后的知识,有利于孩子将来能够跟上老师的进度。
但是这样做也会出现很多弊端,很多朋友都发现孩子上学之后,在短期之内能跟上老师的进度,但是孩子的学习兴趣却变得越来越差了,并且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中,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的也会非常快。
这说明超前学习给孩子带来的学习成绩的有效性保持的非常短,如果父母想让孩子的学业能够持续发展,得到长远的进步就必须要让孩子的学习能力变得扎实起来。
这样他们的学习成绩才不会像昙花一现那般,只在短期内拥有过辉煌的成绩之后,就再也无法名列前茅了。
为什么父母越来越热衷于超前教育?
1、对神童的渴望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父母非常崇拜神童,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像神童那样大放光彩。这样父母也能得到很多人的羡慕。但是神童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培养出来的。
父母要明白自己是普通人,给孩子的教育也没有那么全面,怎么可能轻而易举通过超前教育培养神童呢?如果带着对神童的渴望去逼迫孩子进行超前学习,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2、教育具有焦虑感
并且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变得越来越有焦虑感了,正是因为太过焦虑,导致父母总希望孩子能够提前学习,这样才能超过同龄人。再加上现在父母们都在暗地竞争,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比别人多学一点。
所以父母盲目的给孩子报辅导班,让孩子盲目的刷题。也不管孩子成长的特性,这最终会给孩子带来太多的成长压力,最终使孩子不堪重负。
3、应试教育的弊端
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导致家长必须逼迫孩子不断地学习,他们才能应付将来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下,学习兴趣是不值一提的,很多父母都提倡让孩子使用用题海战术。
当孩子做的题多了,将来在进行应试才不会失利。就是这样的教育,才使父母选择了错误的培养方法,使孩子的学习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超前教育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哪些弊端?
1、失去学习兴趣
超前教育会对孩子带来很多弊端,这些弊端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孩子的学业是十分漫长的,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获得较高的学历。
大学之后还要进行考研考博,如果孩子在学习时不带着学习兴趣,这使他们的学习能力会下降,从而对学习开始感到厌烦。
2、心理压力变大
由于超前教育的产生,导致每个孩子的心理压力变得十分之大,由于父母只想让孩子尽快学习更多的知识,孩子之间的竞争力会变得非常大。父母总是拿孩子与别人进行不断的对比,孩子的心理压力只会变得更大。
有些父母经常把这话挂在嘴边:你看邻居家的孩子从小就掌握了那么多的知识,你看你在家里什么都不干。这样的对比只会让孩子的负担变重。
3、不利于学业持续发展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业是需要持续性发展的,如果父母总是把希望寄托在超前教育上,这将会使孩子开始变得厌学。父母可以让孩子在幼儿园里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接着让孩子在小学提前学习初中的内容。但总是让孩子这样超前学习,孩子每天在超负荷的进行学习工作,这只会使孩子感到更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孩子出现厌学心理状态。
父母不应该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超前学习上,为了使孩子的学业能够获得持续性的发展,父母要明白只有孩子获得足够全面的学习能力,并带有学习兴趣的去学习。这样他们才能不靠任何人,就能拥有学习主动性,这样父母也会发现孩子在不知不觉间就能成为学霸,而父母也不用太费心神。
父母应该如何给孩子带来更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教育?
1、培养孩子的天赋
父母想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必须要注重孩子的天赋,每个人的天赋都是不一样的,父母只重视超前学习,却不想了解孩子自身的特性,这就会泯灭一个优秀的人才。
父母要着重培养孩子的天赋,孩子在天赋里才能体会沉浸在学习中的快乐,孩子的天赋被培养起来时候,孩子也会更加自信。他们会相信自己的能力,认可自己能够学得更好,这样也能扎实地去学其他的知识。
2、培养孩子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与其在幼儿园里让孩子进行超前学习,不如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去养成更多的良好习惯,这些好习惯会陪伴他们度过很多学习生涯。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好习惯的帮助,孩子在学习时才不会感到更加费力,如果父母只知道让孩子进行超前学习,孩子的时间就被浪费了。
3、试着让孩子慢下来
并且父母一定要鼓励让孩子慢下来,很多父母想必并不认可这一点,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鼓励他们慢下来,才能稳定我的心态,让孩子的心不再那么焦虑浮躁,这样他们才能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学习,才能保持专注。
如果孩子从小就内心浮躁,被父母逼着超前学习,总是和其他人进行对比,就会拥有一个极度不稳定的心态。太过急躁将会导致孩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从而不利于提升学习能力。
总结
希望父母都能意识到超前教育并不利于孩子进行持久性的学习,这最终只会使孩子失去学习上的兴趣。父母应该要注重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孩子不会产生厌学心理。父母教育孩子不要那么焦虑,应该耐心观察他们的特性,给他们带来更符合成长规律的教育。
第3个回答  2023-03-28

超前学习指的是孩子在年龄、能力等方面超过同龄人,比如提前学习大学课程、跳级上学等。虽然超前学习可能带来一些优势,如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但也存在以下弊端:

    孩子可能面临过度压力:超前学习需要孩子具备更高的学习能力和承受能力,如果孩子没有做好准备或接受不了这种压力,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或焦虑症状。

    孩子可能失去童年乐趣:超前学习可能占用孩子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孩子缺少与同龄人玩耍、体验生活的机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交发展。

    孩子可能丧失创造力和想象力:追求超前学习可能会让孩子过度注重功利性的成果,而忽视探索、创新、想象等非常重要的成长步骤,从而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为了让孩子享受快乐的童年,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给孩子创造放松、愉快、充实的生活环境和空间,鼓励他们发展多种兴趣爱好。

    避免过度追求成绩和功利性的教育目标,关注孩子的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其全面发展的素质。

    帮助孩子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掌控能力,让他们在做决策时更加理性和独立,并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和支持。

    面对不同的孩子,需要针对其特点进行差异化的教育,要把握好超前学习与保护童年的平衡。

    总之,超前学习有其优点和弊端,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方式和节奏。同时,家长应该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让他们享受快乐、充实和有意义的童年。

第4个回答  2023-05-05
一、孩子超前学习,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不利,孩子超前学习都已经学过了,正式的学校的课堂上,孩子可能就不会认真听讲,会对孩子的学习习惯造成影响。
二、孩子超前学习,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习上,不利于孩子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多生活的细节,会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习惯等造成影响。
三、孩子超前学习,会让孩子对课本上的知识失去新鲜感,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很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四、在幼儿阶段,知识的培养不是第一要务,如果让孩子死记硬背一些他们不能理解的知识,是违背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很可能造成孩子学习专注力的不集中。
五、孩子超前学习,过多的学习课本知识会让孩子忽视自己的健康,不利于孩子培养基本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
有些学校的超前学习做法,其实影响很大,一方面就是不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本来需要一周消化的内容,却逼着资质相对普通的学生也要在三天内完成。基础不牢,犹如空中楼阁,提前学完也只是囫囵吞枣,成绩可能就更不理想,加重学生与家长的焦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