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疆域范围是什么?

如题所述

秦兼并六国后的疆域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收河套,平定百越,疆域面积迅速扩展,达340万平方公里左右,全盛疆域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为西汉巩固汉地奠定基础。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建议,取消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后陆续分出东海、恒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

扩展资料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与赵高乱政导致大规模平民暴动起义。建国15年后,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这样一个伟大的帝国,如此迅速的土崩瓦解,主要由五个方面的原因所决定:

一、秦朝的执政理念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全国的经济经过春秋战国长期战乱已经非常萧条,本应在统一后实行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但是秦朝统治者却反其道而行之,不顾发展情况,仍然保持固有战争思维。

二、秦朝的执政措施大兴土木、开疆拓土。秦统一后,为了维护统治和满足个人享受,秦朝的执政措施更为偏重兴建大型工程,而且这些大型工程几乎都是同时进行,全国劳力被大量征召。庞大的劳役必然严重影响国家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三、秦朝的社会治理重用刑法、横征暴敛。为了保证长城、直道等庞大工程的实施,秦朝统治者以加重刑罚作为征召劳役和赋税的手段,把法家思想推向了极端。法网密布之下,让国内出现了街道上往来都是犯人,市集里牢笼密布的恐怖景象。

四、秦朝的统治者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秦统一后,统治者忘记了创业时的艰辛,秦始皇不但为他生前享受建造了豪华的宫殿群,还为其死后修筑了豪华的陵墓。

五、秦朝的文化建设缺少办法、简单粗暴。战国时期群雄争霸,秦国由弱变强,最终横扫六国一统天下,靠的是“耕战”。这种对内促进农耕、对外发动战争,辅之以强大法制体系的统治模式在战争时显示出其高度的有效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朝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秦朝兴亡的历史探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6

秦兼全盛疆域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

秦兼并六国后的疆域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收河套,又派遣屠睢率领50万秦军平定百越,疆域面积迅速扩展,达340万平方公里左右。

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西周时期流传下来的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

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恒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秦朝没有采用分封制,而是采用郡县制,最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加至四十八个。

扩展资料

秦朝的经济措施

1、统一货币

秦始皇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和轻重大小各不相同的货币,改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以秦国旧行的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2、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来统一全国的度量衡。今见秦朝权量,都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颁布的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他规定六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亩。不过二百四十步为亩的制度实际上只行于旧秦,可能还有旧赵境内,东方许多地区仍以百步为亩,直到汉武帝时期为止。

3、土地制度

商鞅变法以后,按亩纳税,秦国的经济体制就全面转入“耕战”。即重视农业生产和对外战争,以农业生产支持对外战争,以军功授爵赐予土地。同时由国家法令具体指导农业生产。

秦始皇使黔首自实田,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地主阶级凭借这个命令,不仅得以合法占有土地,而且可以用各种手段兼并农民的土地。土地被兼并的农民,不得不以“见税什五”的苛刻条件耕种豪民之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15

疆域范围:秦兼并六国后的疆域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

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收河套,又派遣屠睢率领50万秦军平定百越,疆域面积迅速扩展,达340万平方公里左右,全盛疆域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为西汉巩固汉地奠定基础。

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 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恒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

扩展资料

秦始皇对疆域的管理

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既是为了方便交流和融通,也是郡县制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条件。还有,在分封制下,诸侯替天子守边、守境,天子不用考虑那些遥远边陲的安全问题,现在这些问题也摆在了秦始皇的案头,他得通盘考虑军队如何在各地驻防。

《史记》记载,秦朝统一后,“除道,道九原,堑山湮谷,直通之”,还记载“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十四县”,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

有人将其归为好大喜功,有人认为这是暴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如果笼统去看倒也不错。但如果认为秦始皇不惜代价修筑驰道只是为自己出巡方便,则是个误解,包括不断调兵谪戍在内,其实都可以看作是郡县制的“配套工程”。

有学者估计,当时被集中起来从事非生产性建设的劳动力至少在200万以上,这还不算各地临时抽调修建道路的人,而当时全国的人口还不到2000万。

为了保证各项工程顺利进行,秦朝只能不断加重税赋,《汉书》称,秦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所以《汉书》总结说,秦朝“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4-07

秦朝统一六国时,国土面积为214万平方公里,后北收河套、南征百越,疆域迅速扩展并进一步完善帝国版图,国土面积达347万平方公里 ,一说340万平方公里。

但因三世而亡,所以未能稳固扩张的疆域,然其当时疆域已东至朝鲜、南据岭南、北达阴山、西抵高原,为之后的西汉巩固汉地奠定了基础。

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西周时期流传下来的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

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恒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



扩展资料:

由于唯一记载秦朝的正史《史记》没有地理志书,所以秦朝的行政区划并无单一可靠的来源,除由《史记》记载的三十六郡外,还有四十郡、四十八郡之类说法。

根据里耶古城的考古发现,秦朝还存在“洞庭郡”。黔中郡是否存在是争议话题。而在2008年,岳麓书院根据从中国海外紧急抢救的2098枚珍贵秦汉竹简中,在已知秦朝四十八郡之说外还发现了有两个新郡的证据。

一个叫州陵郡,一个叫清河郡(郡治山东省巨野县张表乡清河集村,见巨野县志)。在抢救过程中,有一枚秦简刻有“丙辰朔己卯南郡假守贾报州陵郡”而“州陵守”、“州陵假守”则至少出现过3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4-10

秦兼并六国后的疆域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 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恒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

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收河套,又派遣屠睢率领50万秦军平定百越,疆域面积迅速扩展,达347万平方公里左右,全盛疆域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为西汉巩固汉地奠定基础。

扩展资料:

秦灭六国之战:

1、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长驱直入,俘虏了韩王安,在韩国故地设置了颖川郡,韩国宣告灭亡。

2、公元前229年,赵国接连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秦始皇再次命王翦、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王翦施行反间之计,说他们要谋反,促使赵王将李牧杀害。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攻克邯郸,俘获赵王迁,占领赵国本土。

3、燕国的太子丹收容秦国叛将樊於期,并通过燕国勇士田光结识了刺客荆轲,企图刺杀秦始皇,但荆轲未能杀掉秦始皇,反而激起了秦始皇对燕国的愤怒。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都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

4、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去攻打魏国。王贲看到大梁城地势较为低下,遂令秦军开渠,将黄河、鸿沟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个月后,城垣崩塌,秦军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魏国灭亡。

5、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军攻楚。李信轻敌冒进,先胜后败。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亲请老将王翦,令率60万大军伐楚。大破楚军于蕲南,杀楚将项燕,占领楚国大片领土。

6、楚国灭亡后,秦始皇派王贲率军深入东北,扫除燕、赵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王贲攻占辽东,俘虏了燕王喜。接着攻下代城,俘虏了代王嘉。燕、赵两国彻底灭亡。

7、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王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况下,猝然攻入齐都临淄(山东淄博),齐王建入秦投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朝行政区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