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是怎么形成的

如题所述

1. 蜂窝的形成原因
蜂窝是蜜蜂为了生活和繁殖后代而建造的结构。它由巢脾构成,各巢脾在蜂巢内的空间相互平行悬挂,并与地面垂直。巢脾间距为7~10毫米,称为蜂路。每个巢脾由数千个巢房连结在一起组成,是工蜂用自身的蜡腺所分泌的蜂蜡修筑的。大、小六角形的巢房分别用于培育雄蜂和工蜂,底面为3个相等的菱形面。培育蜂王用的巢房称为王台,形状似下垂的花生,通常位于巢脾下部和边角上。在雄蜂房和工蜂房之间,以及巢脾与巢框的连接处,出现有不规则的过渡型巢房,用于贮存蜂蜜和加固巢脾。
2. 蜂窝的医疗价值
药物来源:蜂房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Polistes mandarinus Saussure或同属近缘昆虫的巢,主要产于我国东南各省。性平,味苦咸微甘,归肝、肾、胃三经。带子者效果更佳。虽然历代本草均称其有毒,但从临床实践观察,即使服大量,亦未发现毒性反应。
治疗功效:蜂房具有祛风定痉、解毒疗疮、散肿定痛、兴阳起痹等作用。近年来,人们更重视其外用价值,忽视了内服,其实蜂房对内科某些疾患也很有效。主要功效有四:
1) 治关节肿痛:蜂房能祛风除湿,对关节肿痛久而不消有良效,因此《别录》称其有治“历节肿出”之功。作者经验,凡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见关节僵肿,久而不消,甚至变形,参用本品,颇有助益。
2) 治恶核癌肿:癌肿在祖国医学文献中,除了宋代《卫济宝书》的“癌疾”、《直指方》的“癌疮”、明代《外科启玄》的“癌发”等记载是直接称其名外,其他如恶疮、附骨疽、石疽、流注、恶核、翻花、黑疗、症瘕、积聚、噎隔、崩漏、带下等论述中,也包括多种癌肿在内。蜂房,《别录》说它能“治恶疮、附骨痈,根在脏腑”,可使“诸毒均瘥”。张文仲方用蜂房三指撮,温酒送服,治崩中、漏下五色之症(按此症很象子宫癌疾患)甚效。《验方新编》的乳癌散亦以蜂房为主药,故友樊天徒氏曾指出:“蜂房、全蝎、蜈蚣、守宫等品,对某些恶性肿瘤有一定作用”。上海市曙光医院曾用蜂房、全蝎等治疗乳癌及癌肿转移而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等症。近几年来,各地用它治疗癌肿的报道日益增多。由此可知,蜂房在治疗癌肿恶核方面是很值得深入探索的一味药品。
3) 治阳痿、遗尿:蜂房具有兴阳益肾的作用,对阳痿不举及遗尿失禁,效用可靠。
4) 治痈疽瘰病:蜂房解毒杀虫、消痈疗疮的功效显著,外科常用之。如《证治准绳》“蜂房膏”之治疔疮,验方“消肿化毒膏”之治痈疽肿毒,“三生散”之治恶疮怪症等是。又如海门县中医院用带子蜂房、山羊角等分,烘研成粉,每服6~9克,日服一次,治搭背及其他疮疡甚效。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
在配伍应用上,合细辛煎汤漱口,可治牙痛;合半枝莲治疗肿恶核;合蝉衣能脱敏,治过敏疹及其他皮肤瘙痒症;合花蜘蛛治阳痿不举;合桑寄生治遗尿失禁;合地鳖虫、全蝎、僵蚕治痹证;合乌梢蛇、地鳖虫治顽固腰痛;合苦栋子、两头尖治乳癌;等等。
一般内服用量,汤剂为每日6~12克;散剂每次1~2克,一日二次;病情严重而阳虚较甚者,可酌加量。为了增强疗效,虽连续大量服用,临床上亦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及毒性反应,外用剂量根据需要而定。阳证痈疡有化脓趋势者,应予慎用。
5) 治鼻炎:蜂巢即蜂窝,它是蜜蜂用分泌的蜡质构成。这种巢是治疗鼻炎的良药。老旧蜂巢具有治疗肝炎、鼻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疗效。研究表明,蜂巢制剂有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现代研究:据日本药学家实验报道,蜂房有强心、利尿、止血、驱虫等作用。本品含有蜂蜡、树脂、挥发油、钙、铁等。它的醇、醚及丙酮浸出液皆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尤其以丙酮浸出液作用最强,并有增强心脏运动、利尿和一时性降压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汤剂为每日6~12克;散剂每次1~2克,一日二次。病情严重而阳虚较甚者,可酌加量。为了增强疗效,虽连续大量服用,临床上亦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及毒性反应。外用剂量根据需要而定。阳证痈疡有化脓趋势者,应予慎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