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和般若是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菩提与般若是佛学中的两个重要名词。都包含有智慧的含义成分。在佛教经典中经常能见到“发菩提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等带有菩提二字的字句。同样的在佛教经典中也是经常能见到“般若波罗蜜”“文字般若”“实相般若”等等带有般若二字的经句。

菩提的字面意思:菩,把草散开来。咅,表示斥责或唾弃。提,拿住;率领。菩提,不再紧紧拿着不放。

菩提是放下攀缘的大智慧。发菩提心,生起不再攀缘的决心,信心。行菩提行,以境照心,随缘而化。

般若的字面意思:般,种、样的意思,比如一般,一样、一种的意思。若,顺从之意。般若,平等,同源无异。

般若是一切平等的大智慧。一切平等即无颠倒。无颠倒即无对立,无对立即为清净,清净则圆满。

菩提大智慧让学佛之人拥有信力、愿力、行力。

般若大智慧让学佛之人具足慈、悲、喜、舍。

扩展资料

般若十种利益: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菩萨由此智慧,通达无碍,故获十种利益也。

一、一切舍不取施想 谓菩萨修行般若,照了万法俱寂,是故虽行布施,而无能施之想,不着所施之物,不见受施之人,是为一切舍不取施想。

二、持戒不缺而不依戒 谓菩萨修行般若,虽坚持净戒,无所毁缺,然以空慧照之,则不见有能持能犯之相,是为持戒不缺而不依戒。

三、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 谓菩萨修行般若,安住忍力,度诸众生,然以空慧照之,而终不起众生得度之想,是为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

四、行于精进而离身心 谓菩萨修行般若,于诸梵行,虽勇猛精进,然以空慧照之,而不见有身,心精进之相,是为行于精进而离身心。

五、修禅而无所住 谓菩萨修行般若,虽在禅定,然以空慧照之,而于一切诸禅功德,不生味着,是为修禅而无所住。

六、魔不能扰 谓菩萨修行般若,能以空慧,照了诸法本性空寂,复知魔佛体元不异,魔虽发现,即无所怖,是为魔不能扰。

七、于他言论其心不动 谓菩萨修行般若,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无不通达明了,故于他人言论,悉能辩其邪正是非,不为所惑,是为于他言论其心不动。

八、达生死海底 谓菩萨修行般若,照了诸法,洞彻生死渊源,不为轮转所溺,是为达生死海底。

九、起增上悲 谓菩萨修行般若,虽观一切性空,常以广大悲愍之心,誓拔一切众生之苦,令得解脱,是为起增上悲。

十、不乐二乘道 谓菩萨修行般若,而能了知声闻缘觉小乘之法,沉滞空寂,未为究竟,而不欣乐,惟求大乘无上之道,而得解脱,是为不乐二乘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般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9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
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
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

  (一)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因。
  (二)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即所谓般若波罗蜜相。
  (四)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着般若波罗蜜,灭除系缚之烦恼,出离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
  (五)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

菩提树

  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
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
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般若,为巴利文 Paññā 的音译, 梵文 是 प्रज्ञा prajñā,意为‘智慧’。
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聪明智慧",而是指洞视彻听、一切明了的无上智慧。
为了跟普通的智慧相区别,所以用音译而不用意译。
佛用以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为表示有别于一般所指的智慧,故用音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23
《心经》里有一句话可以说明二者的关系: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依般若得菩提。无上菩提就是佛果。一个修行人成佛,是因为他有了般若,这个般若能让他现证、了达诸法实相,这个时候就叫圆满菩提(成就佛果)。用个比喻:般若像渡河的舟,“无上菩提”就是“到达对岸”。另一个比喻:就像骑着摩托从北京去南京,般若就好比摩托,“无上菩提”是到达南京,途径的天津、济南、徐州等路途城市好比一个个“菩提”,是通往“无上”菩提的一个个里程碑。
第3个回答  2019-07-21
菩提,全称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成佛。
般若是成就诸佛的究竟智慧,一切诸佛皆从此中出。
众生唯修般若,方能以此智慧心解脱一切烦恼痛苦,究竟成佛。
第4个回答  2018-11-20

般若

师父这几天看了看网上,有一位海外女听众说,她已经70多天没有来例假,师父叫她念几张小 房子,刚刚烧掉就正常了,开心得很。像这种灵验的事情太多了。师父跟大家讲,信佛要有信心。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心,这个世界就对他就会黯然无色,就是什么希望都没有了。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就要有信心,自己做错事情要能够反省,洗涤自己的心灵。如果做好事就要坚持,做坏事的话要改正,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往上进步,这个人才是修心学佛的人。如果一个人什么事情都不顺利,那肯定有他的原因,佛法上称之为因果。

今天给大家讲“般若”。大家经常听到一句话,“般若波罗蜜多”,到达了彼岸。在佛法上的一个解释,般若是有知。但是般若在人间的解释叫无知。无知是什么?不知道。实际上,无知就是无所不知,正因为你把什么东西都看穿了,所以你才知道这个世界全是空的,你什么都明白。当你得到无所不知的时候,你就是般若。佛法上讲,般若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是一种人为的思想境界。当这个人什么都不明白的时候,他的境界很低;当这个人什么都明白的时候,他的境界很高。如果对人间的事情无所不知,那是什么呢?那是智慧。如果你超越了人间的智慧,就是对宇宙的总体理解,这就叫般若智慧。比如说,我们生活在这个宇宙当中,我们对整个宇宙、大自然什么都懂,很聪明,那就叫理解,实际上你只不过是理解了宇宙人生的一些东西而已。如果你能够利用你的智慧来断烦恼、破无明,实际上这就叫般若。什么叫断烦恼?就是当你有烦恼来的时候,你把它能够断开,破无明就是能够把自己的无明习气甩掉,如果自己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装懂,或者很多自己从前世带来的恶习也可以称作为无明。

师父这几句话绕来绕去跟你们讲,实际上就是教你们得一个“根本智”,要得到根本的智慧在人间。般若智慧能够断烦恼。实际上,智慧和般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间的智慧能够升华到断烦恼、破无明。比如说,这个孩子特别聪明,如果读书不单聪明,而且知道为谁学,为了什么学,学了之后怎么样,他什么都知道,这孩子前者就是有智慧。人要有智慧,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后者要达到菩萨的智慧,那就叫般若。 

菩萨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拿点钱出来,叫财供养。在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中,法布施是最好的。法布施就是去劝人家修心念经。如果这个人不相信的话,你去度他信佛。这就是法施,最好多做法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三施齐发,功力无比,功德无量。师父讲给你们听,度有功德的人比度无功德的人,功德更大。比如说,医生是有功德的人,如果你们去度医生,功德更大。如果你们去度一个已经修佛修心的人,那功德更大。如果一个人已经拜佛了,但是不知道怎样念经,度这种人功德也很大。我们做人不要等到自己一副老骨头的时候才后悔,我们每个人活着就是一口气。要剩还有一点有限的生命时,多救人,多做功德。

我们在学佛当中不要以为自己能够驾驭这个世界,实际上我们被这个世界弄得团团转。我们的命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的命掌握在你的根上。这个根是什么?叫根缘。实际上就是你过去种的那个缘上。所以我们总爱讲,寻找根缘。我们过去的缘很差,我们现在得到的就是恶缘。我们前世做的缘很好,我们得到的就是善缘。我们过去种的因不好,所以我们得到的就是恶果。如果你能够断烦恼、破无明,你就叫般若。

如果把般若和智慧放在一起,你就能够断烦恼、破无明。这就叫“根本智”。就是说,这个智慧是最根本的,最里面最深的智慧、能够解释宇宙万有的现象,又称“后得智”。实际上,你有能力解释宇宙万物的现象,只不过是你后来在人间得到的智慧,也称为“人间智”。你不能懂得断烦恼、破无明,因为这个烦恼是前世带来的,是你与生俱来的,你破除不了与生俱来的,实际上你就是没有根本智慧。人间的聪明智慧就是动小脑筋、搞研究,等,这些都是后得智,因为他没有一种根本智慧。有些人很聪明,是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化学家、数学家,等,这些人都是后得智,他能够理解宇宙万物,等,但是他不能断烦恼。很多科学家为了分房子、涨工资照样跟领导吵架。很多科学家懂得原子能,但是他被人家利用,他不知道发明原子弹是为了什么用的,他就知道研究。你说他有智慧吗?他有。但是他没有根本智慧。实际上,后得智就是从根本智里生出来的。也就是说,后得智是儿子。儿子是由爸爸生出来的原理一样。 

智慧之体,反过来就是智慧。智慧在人间是有形体的,它还有体,它就不能成为最高的智慧。比如说,我们想做一件事情,这个人想出来一个办法,那叫聪明。举个例子,买绿豆,突然之间,价格从正常的9元钱降到3元钱,聪明的人马上买十包回来,但是有智慧的人呢,他就看看这个绿豆是不是过期了,会想想为什么他卖这么便宜?这就是寻根寻源。智慧是有体的,如果把智慧用在形体上,就不是真正的智慧。要无智,我没有智慧。我今天跟着师父好好修心,好好念经,我没有智慧,因为我没有智慧,我要好好学,我要认真学,我没有想法。无智到了最后,就叫无所不知。因为你觉得自己无知了,你去拼命地学,你到最后什么都知道了,就叫无所不知。你觉得自己满了,自己有智慧了,你还会去学吗?你就到顶了,学到的就这点知识了。所以,要无知,认为自己没有智慧,才能无所不知,然后你就达到般若了。有了般若之后,就有了智慧的大圆满,然后叫自信的大圆满,自己本性的圆满。因为你有了所有的智慧,是最高的般若了,你自信的大圆满就得到了。

再讲到究竟圆满的大智慧。什么叫究竟圆满?我已经知道这个宇宙人生,包括天地人,包括冲出天地人,跳出三界,不在五行当中,已经超出这个宇宙的最高境界了,那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什么叫无上?已经是最高了,就像我们观世音菩萨一样,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为什么会有妙善公主?为什么会有济公传?师父今天讲给你们听。实际上,济公菩萨的成长,他经历了多少世多少世才成为一位活佛,就像为什么有人说观世音菩萨是从印度来的,为什么又是中国的妙善公主呢?很多人搞不懂,他们只看到了观世音菩萨的前世,因为观世音菩萨曾经是中国人,所以把他拍成中国人的样子。那么印度人呢,就把观世音菩萨变成印度的菩萨。实际上就是累世的修炼所为。就像师父的徒弟梦见自己曾经做过女皇。师父告诉你们,这些都是存在的,都是真的,但是只不过是你的过去。那些天才是怎么出来的?实际上他们不也只是靠这一世的呀。 

法施功德最大,救人功德最大。念点经可以得到智慧,但是得不到他的根本智慧。师父用现在这种法 门教人,用的也是人间的智慧。但是在人间智慧的背后,师父也运用了根本智。因为没有这些根本智,师父怎么来救你们这些人?有时候根基摇动,师父的智慧就变成人间智慧了。如果师父有根本智做抵押、做支撑的话,师父的智慧出来绝对是菩萨的智慧。师父很谦虚,跟青年团讲话的时候,师父经常批评自己,是为了让青年人知道,我们人都有毛病,都要改,就像我们会生病一样,你敢说有谁从小到大没有生过病吗?不生病就不是人,不生病的就是灵体,因为他没有真实的肉体,他没有阴阳五行。所以他成为不了一个肉体。所以他就不会生病。但是他是感官在受苦,他感觉到痛苦,就像你们被人家骂,孩子出去了你担心他,或者身体疼痛,犹如人家告诉你,你生恶病了,那个时候肉体还未痛但是感官上已经开始痛苦,实际上就是灵性的折磨。

师父跟你们讲得很透啊,要你们不要受到灵魂的折磨,也不要受到精神的折磨。很多精神病患者,他们实际上是受到灵魂折磨。肉体已经没有感觉了,灵魂已经控制不了他的肉体,所以他不知道痛苦。一个人没有灵魂,他就不成为一个人。植物人就是这么来的。师父现在跟你们讲的都是高深的、怎么样运用你的智慧和灵魂来控制你、来度过人生,要让人生充满智慧,洗涤干净,来过完这段人生之路,很不容易啊。既然你来做人了,你就要忍受人间的不平,人间的痛苦,人间的灾难,人间的所有一切给你带来的不公正。为什么我的家里是这样?为什么我的老公这样?为什么……?为什么……?有一个人说,要把师父的东西编成十万个为什么,太没智慧了吧?把师父高深的佛法、救人灵性的东西编成十万个为什么,一问就能知道吗?这个不是人间的知识,是要用悟性,要靠自己的本性来修。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你才能开悟啊。否则你怎么悟得出来?

----恭录:白话佛 法 第四册 用般若智慧在人间寻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