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为什么说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没有断代

如题所述

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但是,四大文明古国如今却只剩下中国了,其它三个都消失在了历史的烟尘之中。

现在的埃及已经不是以前的埃及了,印度也是,巴比伦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没有加一个“古”字,其他的三个都在名字前加了一个“古”字。

中华文明没有断代,可以说在世界历史中只此一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我们对历史的注重、对祖先的崇拜、对血缘关系的重视等等这些原因让我们有别于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我们得以绵绵不断的发展。

在近代,虽然我们的文化受到了冲击,但在我们雄厚的文化基础之下,我们中华文明正在返回世界的颠覆。


扩展资料

文明成就

两河文明

世界最早的人类文明——两河城邦文明(6500年前~6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文字——苏美尔人楔形文字(5200年前)。

世界最早的城市——耶路撒冷附近的耶利哥城(8000年~1万年前);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8000年~1万年前)。

古埃及

世界最早的统一王朝/帝国——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埃及第一王朝(5100年前)。

世界最早的数学——古埃及数学(5200年前)。

世界最早的几何——古埃及几何(5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专用书写工具——芦苇笔、莎草纸(5000年前)

古印度

印度数字。

世界最早的日心说——出自《阿利耶毗陀论》(公元499年成品)。

世界最早的系统宗教——印度教(4000年前,与犹太教并列)。

中国

世界最早的铜冶炼技术——陕西西安姜寨遗址冶炼黄铜(6700年前;4675±135B.C.)。

世界最早的农业——江西万年县万年仙人洞遗址驯化水稻、栽培稻植硅石(1.2万年前)。

世界最早的造船技术——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独木舟(8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酿酒技术——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果酒沉淀物(9000年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四大文明古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21

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但是,四大文明古国如今却只剩下中国了,其它三个都消失在了历史的烟尘之中。现在的埃及已经不是以前的埃及了,印度也是,巴比伦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没有加一个“古”字,其他的三个都在名字前加了一个“古”字。

中华文明没有断代,可以说在世界历史中只此一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我们对历史的注重、对祖先的崇拜、对血缘关系的重视等等这些原因让我们有别于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我们得以绵绵不断的发展。在近代,虽然我们的文化受到了冲击,但在我们雄厚的文化基础之下,我们中华文明正在返回世界的颠覆。

中华文明不像其他三个古文明消失的主要原因有,一、我们注重历史,在全世界来说,我们中国的历史资料是保存得最完整的,再者我们历史上设置了史官负责整理历史,而且我们没有把神话当历史的习惯,这一点是我们有别于其他三个国家,甚至是全世界的一点。二、我国在西周实行了宗法制,宗法制是我国的社会文化核心,到现在,宗法制已经融入了我们的骨子里,宗法制凝聚了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凝聚了中国人的归属感,这在世界文化上,只有我们中国一家。三、我们崇拜祖先,没有形成实际意义上的宗教,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生态因素

我们的分析将从最直接的要素入手,由具体到抽象。有研究指出,特定的地理环境促成了中华文明的扩张和绵延,其生态因素包括三个特征:

首先,广阔的水网分布不仅成为了天然的交通运输网络,更将拥有同样文化却散居在不同地方的人们联系起来。

其次,广袤的土地为承载大量人口的农耕经济提供了保障,促使越来越多的族群和人们加入了中华文明。

最后,古代中国人的聚居区(中国北部地区)气候比较寒冷,所以这里的人们比同时期处于较温暖地区的人们,如古埃及人、印度人和巴比伦人,需更勤奋工作。为了抵御寒冬,中国人需要搭建屋舍、准备衣物和柴火。中华文明即是源起于较寒冷的北方(黄河流域),之后逐渐迁徙扩展至较温暖的南方,从长江流域到珠江两岸。相比之下,西方文明起始于温暖的南方(希腊和罗马),并逐渐向北面扩展,先到西班牙和葡萄牙,再到西欧(荷兰、比利时、法国、英格兰、德国等),最终到达俄国。

文化、宗教和制度因素

一系列的文化、宗教和制度因素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何中华文明能扩展并影响其他远离黄河流域的族群。在这些因素中,有一个特别的因素就是,古代中国人有一种与“天”紧密联系的世俗宗教。尽管现代中文里的“天”在英语中翻译成“Heaven(天堂)”,但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天”是高高在上的,是仁慈与先知的化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控着宇宙中的秩序,包括统治人类社会。虽然“天”被具化为一个神,受到人们朝拜,被称作上帝(或上天),但它却不是唯一的神。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中国人被灌输了一种非排外的世界观(正如天堂并不排斥任何人),形成了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所以,认为“天”并不限于某一族群,这与《圣经?旧约》中基督上帝仅限于犹太人不同(直到耶稣之后,基督教才被允许流传至异教徒)。而恰恰这种特性使得非汉族地区的族群融入中华文明成为可能。鉴于此,加之中国没有像西方一样的制度化的教会组织的存在,使得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宗教战争,这或许也是中华文明从未间断的原因之一。

在之后的中文用语中,“上帝”的“帝”一词被频繁使用,但并非特指某一位神,而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最高统治者,他因受天命而享有管辖天下的权力。正如“天”代表了一种非排他的、跨族群的秩序一样,受天命的中国统治者(“帝”或皇帝)则不仅是汉族的领导者,也是全中国所有族群的管辖者(狄百瑞)。

另一个导致中华文明不断扩张的因素则是皇室的统治方法,通过文化吸收以及示范效应等方法,而不是通过征服和压迫。政治上,自周朝(前1046—前256)开始,中国统治者设立了一套分封制度来管理游牧族群。与西方不同,罗马帝国征服欧洲后,用罗马文化取代了希腊文明,而在中国的王朝更替中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文化断层。此外,由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很容易使外来入侵者融入其中并在征服胜利后被“汉化”。历史上,中原曾两次遭到少数民族入侵,一次是忽必烈带领的蒙古人建立了元朝(1206—1368),另一次是满洲人建立了清朝(1616—1911)。虽然他们逐鹿中原,取得地位,却最终被“汉化”,用中华文明的思想来建立自身统治的合法性。中华文明从未被蒙古或满洲文明所取代。

正因为中华文明的兼容并蓄,才使少数民族统治者更容易包容并接受中原文化。事实上,满洲人毫无后顾之忧地接受了汉族文化。假设来说,这就好比罗马人吸收了希腊、埃及文明,雅利安人包容了哈拉帕(印度)文化,而不是在征服后就以自身文明取代这些文明。

同样地,在中原王朝的更替中,后者往往继承前者的制度结构和统治文化而非推翻后重新建立。在秦(前221—前206)、汉(前206—公元220)最早的两个王朝时期,周朝的封建制度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另外,还包括度量衡。自汉代以来的政府结构,以及从周朝开始的书写体系(包括象形文字)历经王朝兴衰沿用至今。虽然儒学于公元前136年被定为“国教”(见第二章),但一些周朝的地方文化,也能在独尊儒术的背景下,静静地流传下来。由此可见,要理解中华文明的延续不断,关键是了解其是一个不断累积而非相互取代的过程。不难想象,我们的祖先是以大地农民的眼光观看百川汇流融入大海的情景。

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从未间断,关键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使我们更加期待21世纪中国复兴后主导新的世界秩序将是何等景象。

为什么古代欧洲没能形成大一统的国家?

另一个导致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的因素与某些历史发展阶段的先后顺序有关,这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历史与西方截然不同。有两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

第一,中国的封建(分封)制度先于帝国专制统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封建制度”不同于封建主义,后者在1949年后的中国被视为落后、专制甚至是反动的同义词,被认为是旧中国的代名词。为了更好理解这里提出的观点,我们必须先解释什么是封建制度。与西方的封建时期相比,周朝出现的中国封建体系权力更为集中。共主(周天子)是这一体系中的最高统治者,由他将土地分封给各个诸侯。诸侯理论上拥有自己封地上的所有东西,包括人(称为“子民”),这些子民事实上是各诸侯的农奴。这些世袭的封地最早是赏赐给不同部族的首领的,感谢他们在推翻商朝(约前1600—前1046)时拥护周氏的部族。由于商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极其残忍无情,于是“天”便授意将王权传给周氏以建立周朝。分封制度后来被周天子们用来统治自己的诸侯,一直延续了867年,而周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至周朝末期,一些封地开始变为独立的国家并彼此交战,由此开始了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其中,七个封地演变为当时主要的国家,直到其中之一征服了六国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首个专制王朝——秦。由于秦朝曾在英语中直译为“Chin”,故中国的英语拼写China也由此而来。由秦国建立并在汉朝得到完善的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1911年,它不仅造就了中国专制政治制度的长久,也将中华文明传承至今。

如果以罗马帝国(前27—公元395)做类比则能更好地理解上述问题的重要性。如果横跨亚欧大陆的罗马帝国不是崛起于封建主义之前,而是崛起于统一各个领主的封地之后(封建体制),那历史又将会是怎样的?它的命运也许会如同结束了中国封建体制的秦国一样,使得欧洲以一个完整的国家形态延续至今,就像中国自2300多年前秦国大一统之后一直保持着完整的帝国形态。如此,罗马文明也很有可能至今依然存活。

第二,帝国建立和文化统一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不同。在中国,文化统一以“儒化”(见下一章)或国家独尊儒术的形式出现,使之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而这几乎与帝国建立同步进行。在西方,与儒家文化具有相当地位的则可能是基督教文化,而它的影响仅在罗马帝国衰落、天主教会的势力壮大后才传播开来。在比较基督教文化与儒家文化时,我提到其“也许”与儒家文化地位相当,因为对于教廷能否作为整个欧洲文化统一的推手这个问题尚存争议。由于对基督教的真正教义有不同解释,教廷内部存在派系斗争,加之连年的宗教战争,使得教会在促进欧洲文化统一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不过,基督教距离这一目标已经十分接近。在此以基督教为例只是希望说明儒家思想统一下的中国文化,乃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样,由儒家文化衍生出的科举制度被历朝历代所袭用,中国的政治结构一再得到巩固,也避免了中华文明因发生突变而被阻断。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1
所谓文明古国,就是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久远国度。
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中国和古印度。
古埃及自从被罗马征服后,就逐渐失去自身的文化特色,最后在伊斯兰文化的冲击下彻底变成一个穆斯林国家;
古巴比伦只留下了残垣断壁和少量文献记载,两河流域成了各种民族、宗教对抗的重灾区,当然现在也是一个穆斯林地区;
古印度自从雅利安人入侵,本土文明就一直被打压,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在印度半岛上建立起了许多政权,印度本土文明龟缩在南部地区,偶尔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反攻,但最终结果仍然是被游牧民族无情的碾压,印度文明史就是一部游牧民族蹂躏史。
只有中国,在与外来文明的对抗中存活了下来,虽然也曾面临过危险,但最终中华文明得到了多数外来文明的认同,他们延续了这种文明。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8-03
四大文明古国应该说其实都是文化的流传,其他三个直接就已经没有文化传承下来,只有中华文化包罗万象,虽然有五胡乱华,元朝、满清的统治时期,但是都被汉化,马背上的名族都慢慢的习惯汉族的生活,所以能够幸存下来,我也有一个疑问,我们的文化如此强大确抵不过被西化!可怜五千年文明,古人留下多少财富被我们无情抛弃,却去随大流追人家只有几百年历史的东西!
第4个回答  2018-02-21
简单来说吧,古代中国主要是汉族人,如果当年蒙古统治中国的时间再久一点,没准古代中国就断代了,但不到一百年,就被汉族夺回来了。之后满族虽然又统治了几百年,但是并没有民族压迫,反而满汉发展的挺好。
总之,就是国家的延续是民族的延续,只要民族还在,国家就能流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