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坤的个人简介

如题所述

胡坤 ,男,安徽歙县人,1980年7月出生于陕西西安。历史学博士。2011年6月北京大学博士后出站。现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代政治制度史,现已完成《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点校整理工作。 1999年9月—2003年7月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法学专业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3年9月—2006年6月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中国古代史专业学习,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2006年9月—2009年6月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中国古代史专业学习,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2009年7月—2011年6月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 1、参与姜锡东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辽宋西夏金代通史”,项目成果《辽宋西夏金代通史》,人民出版社,2011年。
2、第四十七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宋代荐举文书”。
3、参与邓小南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宋代政治史研究的新视野”。 1、《〈长编〉点校本标点辨误一则》,《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2期;
2、《符氏家族与宋初政治》,《宋史研究论丛》(第六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3、《宋丽之间的政府交往》(第二作者),《宋史研究论丛》第七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4、《五代后周时期围绕周世宗皇位继承的斗争》(第二作者),(韩国)《宋辽金元史研究》第11号,2006年12月;
5、《简论范纯仁在神宗、哲宗两朝的政治活动》(第二作者),载于刘道兴、杨德堂《范仲淹文化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10月;
6、《宋代辟举中的宾主关系》(胡坤、胡玉),《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7、《宋辽瀛洲之战与澶渊之盟》(第二作者),张希清等主编《澶渊之盟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
8、《宋代医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胡坤、胡玉),《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9、《宋代应辟者的价值取向》(刘冬青、胡坤),《河北学刊》2008年第4期;
10、《从南宋士大夫的议论看宋代的荐举之弊》,《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
11、《宋代台谏官荐举新论——以〈宋史·本纪〉的记载为切入点》(姜锡东、胡坤),《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
12、《困惑与矛盾:宋代荐举法密弊多现象的讨论》,(韩国)《全南史学》2009年第4期;
13、《王晓龙博士〈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研究〉评介》,《宋史研究论丛》第十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
14、《还原一个真实的朱夫子学术界朱熹研究新进展》,《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10年7月26日;
15、《宋代荐举与士风》,《北方论丛》2010年第6期;
16、《宋代应对选人改官的待次问题》,《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17、《“近代贵盛,鲜有其比”——三代外戚武将宋偓事迹考论》,《宋史研究论丛》第十二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11年;
18、《临民与治军:宋代帅臣荐举权述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19、《限考受荐:宋代选人改官的资格》,《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1期;
20、《宋代荐举之弊》,《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21、《宋代荐举改官文书中的照牒和奏检》,《中国史研究》 2014年第2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27

胡坤,男,汉族,1957年11月生,四川甘洛人。研究生学历(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1974年7月参加工作,197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凉山州委常委。
参加工作后,历任:
甘洛县海棠乡知青;
凉山州社教工作团工作人员;
中共越西县委办公室秘书,县政府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兼县志办主任;
越西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兼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中共越西县委常委、县长助理、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中共越西县委常委、副县长、常务副县长;
中共越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
中共越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共会理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共凉山州委常委、会理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共凉山州委常委,州国资委党委书记。
在2011年11月15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凉山州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胡坤当选为凉山州委常委。
是省九次党代会代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