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的性质

如题所述

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统计学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我国的统计学(Statistics)学科门类已经是一级学科,学科特点应用广泛,主要分支:社会统计学、数理统计学。

最早的统计著作来自公元9世纪阿拉伯人肯迪编著的《密码破译》。在书中,肯迪详细记录了如何使用统计数据和频率分析进行密码破译。按沙特阿拉伯工程师易卜拉欣·阿凯笛(Ibrahim Al-Kadi)的这本书算,统计学和密码学分析便如此一同诞生了。

扩展资料

统计学科发展阶段

统计学是一门很古老的科学,一般认为其学理研究始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迄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统计学至少经历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数”和“统计分析科学”三个发展阶段。

所谓“数理统计”并非独立于统计学的新学科,确切地说,它是统计学在第三个发展阶段所形成的所有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新方法的一个综合性名词。概率论是数理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但是它不属于统计学的范畴,而是属于数学的范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统计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7

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统计学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它最早源于现代拉丁文Statisticum Collegium(国会)、意大利文Statista(国民或政治家)以及德文Statistik,最早是由Gottfried Achenwall于1749年使用,代表对国家的资料进行分析的学科,也就是“研究国家的科学”。

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1、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2、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

3、变量:每次观察会得到不同结果的某种特征。

4、分类变量:观测结果表现为某种类别的变量。

5、顺序变量:有序分类变量,观测结果表现为某种有序类别的变量。

6、数值型变量:又称定量变量,观测结果表现为数字的变量。

6、均值:均值也就是平均数,有时特指算术平均数,这是相对其他方式计算的均值,求法是先将所有数字加起来,然后除以数字的个数,这是测量集中趋势,或者说平均数的一种方法。

扩展资料:

从17世纪开始就有了“政治算术”、“国势学”,即初级的社会统计学,起源于英国和德国。几乎同时在意大利出现了“赌博数学”,即初级的概率论。直到19世纪,由于概率论出现了大数法则和误差理论,才形成了初级的数理统计学。也就是说,社会统计学的形成早于数理统计学两个世纪。

由于社会统计学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政治,所以得到了各国历届政府的极大重视,并得到系统的发展。而数理统计学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由于概率论的发展,而得到飞速发展。经过近400年的变迁,世界上已形成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两大体系。两体系争论不休,难分伯仲。统计学家王见定教授经过30年的学习与研究,发现了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联系和区别。

它们的关系与著名的牛顿力学与相对论的关系非常相似。相对论力学在接近光速时使用,而大多数情况是远离光速的,此时使用牛顿力学既准确又方便。如果硬套相对论力学,则是杀鸡用宰牛刀,费力不讨好。社会统计学在描写变量时使用;数理统计学在描写随机变量时使用。

我们知道变量与随机变量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当变量取值的概率不是1时,变量就变成了随机变量;当随机变量取值 的概率为1时,随机变量就变成了变量。变量与随机变量的联系与区别搞清楚了,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关系就搞清楚了。

以后,在描述变量时,大胆地使用社会统计学;在描述随机变量时,就用数理统计学。如果在描述变量时非用数理统计学,那就是杀鸡用了宰牛刀。近70年,由于数理统计学的飞速发展,大有“吃掉”社会统计学的势头。

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王见定:统计学统一理论的创始人家,几乎认为统计学就是数理统计学。实际上,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统计学家王见定教授的研究已经说明了数理统计学永远“吃不掉”社会统计学,今后的日子,将是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共存与互补。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争论可以结束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统计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8

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统计学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它最早源于现代拉丁文Statisticum Collegium(国会)、意大利文Statista(国民或政治家)以及德文Statistik,最早是由Gottfried Achenwall于1749年使用,代表对国家的资料进行分析的学科,也就是“研究国家的科学”。



扩展资料

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1、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2、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

3、变量:每次观察会得到不同结果的某种特征。

4、分类变量:观测结果表现为某种类别的变量。

5、顺序变量:有序分类变量,观测结果表现为某种有序类别的变量。

6、数值型变量:又称定量变量,观测结果表现为数字的变量。

6、均值:均值也就是平均数,有时特指算术平均数,这是相对其他方式计算的均值,求法是先将所有数字加起来,然后除以数字的个数,这是测量集中趋势,或者说平均数的一种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统计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统计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统计需要研究有关的统计总体,所谓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统计总体的分类
总体是一个简化的概念,它可以分为自然总体和测量总体。所谓自然总体就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相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自然总体中的个体通常都具有多种属性,我们把个体所具有某种共同那个属性的数值的整体称为一个测量总体。
如果统计总体中的包括的单位数是有限的,则称为有限总体;如果一个统计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数可以是无限的,称为无限总体.
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
总体和总体范围的确定,取决于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
而形成总体的必要条件,亦即总体必须具备的三个特性:
1大量性
2同质性
3变异性.

相对指标是质量指标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而得到的,其具体数值表现为相对数,一般表现为无名数,也有用有名数表示的。

相对指标按其作用不同可划分为六种: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和计划相对指标。

绝对指标用绝对数(频数)表示

时间数列是一种统计数列,它是将某一现象或统计指标在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由于时间数列表现了现象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故又称动态数列。
时间数列主要有以下作用:
1.可以描述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的发展状态和过程。
2.可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和速度以及掌握起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3.可以进行分析和预测。
它可以用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编制。用绝对数编制的动态数列是基本的动态数列,按照绝对数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性质,绝对数动态数列又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两种。动态数列中的各个指标必须有可比性。
时间数列主要有以下编制原则:
1.前提条件:保证同一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值的可比性。
2.时间长短应该可比。
3.总体范围大小应该一致。
4.指标的内容和计算方法应该统一。
统筹归划,可以利用统计学中介绍的方法来计算出很多你自己需要的数据,再和相互比较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做出决定,改变一些策略之类,总之像回归分析法这样经典的统计学方法已经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包括会计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1-09
统计学是一门万用的学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