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与马的历史人物故事

如题所述

1秦琼,字叔宝,山东人,是唐朝开国功臣。他曾参与河南瓦岗军起义,是李密骠骑亲将。瓦岗军覆灭后,秦叔宝被李世民罗致,逐步成为高级将领。秦叔宝在民间声望很大,两部小说《隋唐演义》和《说唐》都强调他的名声。这两部小说中都有秦琼卖马的故事,讲述秦琼在潞州落难,穷到连饭店钱都付不出,先是典押了兵器金双锏,后来连坐骑黄骠马也卖了。人在倒霉时,样样不顺心,连马都没人要。幸而遇见卖柴老者,动了同情心,指引秦叔宝到二贤庄,与单二员外见面。秦琼羞于说出真名实姓,只称姓王,拿了马价而去。后来单雄信从别人口中得知卖马的人就是山东济南府的秦琼,便立刻追赶,捧着秦琼的脸说:“叔宝哥哥,你端的想杀了单通也。”
2“指鹿为马”常用来比喻黑白混淆,是非颠倒。这个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他们为保住权势,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自杀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赵高做了宰相高职,想亿伺机再推倒胡亥篡夺皇权。赵高知道自己出身低下,各大臣都不服他。为了测试各个官员对他的态度,一日,赵高拉来一只鹿,当着众大臣面说:“陛下收下这只卑臣千方百计寻得的好马吧!”胡亥笑道:“丞相是否搞错了?你拉来的是一只鹿哇,哪里是良马?”赵高不理会皇帝的话,却仔细观察周围人的反应,有人跟着赵高随声附和,有人却说真话指出是鹿非马。结果,说真话的陆续都被赵高设计杀害了。从此,留下“指鹿为马”成语。
3“塞翁失马”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它旨在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倚伏观。东汉班固的《通幽赋》提到“北叟颇知其倚伏”。故事讲述靠近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位老翁。老翁精通术数,善于算卜过去未来。一次,老翁家一匹马无缘无故(可能是发情)挣脱羁绊,跑入胡人居住地方去了。邻居们安慰他,他心中有数,平静地说:“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几个月后,那匹丢失的马突然又跑回家来,还领着一匹胡人的骏马。邻居们得知,都前来祝贺。老翁无动于衷,坦然道:“这样的事,难道不是祸吗?”老翁家畜养许多良马,儿子生性好武,喜欢骑术。有一天,他儿子骑着烈马到野外练习骑射,烈马脱缰,把他儿子重重地摔了个仰面朝天,摔断了大腿,成了终身残疾。邻居们听说后,纷纷前来慰问。老翁不动声色,淡然道:“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又过了一年,胡人侵犯边境,大举入塞。四乡八邻的精壮男子都被征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参战,死伤不计其数。靠近边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战争中丧生。唯独老翁的儿子因跛脚残疾,没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残年余生。所以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这种变化深不可测,谁也难以预料。
4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擅长辨别马匹好坏,因此人们叫他伯乐。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发现一匹千里马;但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伯乐觉得十分痛心,不禁泪如雨下。这匹马仿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连连嘶叫起来。伯乐有一个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会相马。有一次,他找来一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黄色的雌马。秦穆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乐,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马,这就是“伯乐相马”。
5老马识途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国,被敌军骗到沙漠地带。管仲说:“久闻北方有旱海,是极厉害之处,就是此地,不可前行。”急教传令收军,带来火种,遇风即灭,吹之不燃。随行军士,各各敲金击鼓,一来以屏阴气,二来使各队闻声来集。管仲见山谷险恶,急教寻路出去,却东冲西撞,盘盘曲曲,全无出路。管仲说:“我知道老马识途,老马多从漠北而来,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马数匹,纵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后人有诗云:蚁能知水马知途,异类能将危困扶。堪笑浅夫多自用,谁能舍己听忠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