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米及3000米的训练方法(仅请专业人士回答)

我现在是一名高一的学生,1500米的成绩无人领跑最快4分47秒(今年秋天的一个天气不错的日子跑的)3000米最快10分33秒,10000米最快38分40秒。身高183cm,体重65kg,无不良嗜好,无大疾病,身体状况良好。能不能在我高三之前练到二级运动员的等级标准?(1500米4分15秒,3000米9分10秒)甚至以及一级运动员的标准?(1500米3分55秒,3000米8分35秒)
如果可以的话,就算不能,请给我指出一条训练的明路,一天什么时候练习?联系多久?需要练习什么?饮食应该注意什么?谢谢!最好回答者是高级田径运动员!

中长跑运动是一个需要速度和耐力的综合性项目,中长跑运动是成绩的好坏其一来自于队员的先天素质,良好的体型和内脏功能是一个运动员出成绩的基础。其二,后天的专项训练是其运动成绩提高的手段。当一员优秀的运动员具有很好的身体优势,但当他的运动成绩到了一定的阶段时就会出现停滞不前,这时就需要先进的手段来提高运动成绩。于是努力提高运动成绩成了我们迫切的任务,本人以训练的方法手段和技术动作几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 发展一般耐力
发展一般耐力是增强运动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有氧代谢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身体负担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和进行大强度训练的基础,因此中长跑运动训练应重视发展一般耐力训练。
发展一般耐力的方法主要采用强度不大和跑速稳定的长时间持续跑,心率控制在150次左右,各项目跑的距离大致如下:
800米跑5——8公里,1500米、3000米跑8——15公里,5000米10000米跑10——25公里。
一般耐力训练在全年训练的准备期安排比重较大,由于长时间的持续跑比较单调乏味,因此,要多采用越野跑、跑、选择复杂的地形进行越野跑,不仅可以发展一般耐力,还有助于提高支撑器官的力量。
二、 改进传统的训练方法
1、 把握项目的根本属性和特点,现在的中长跑比赛已不再是耐力而且是速度的较量,运动员都是在高速中跑完全程。所以说现在中长跑已不是耐力项目。这就需要我们在训练中把速度和耐力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高强度的训练,把培养队员保持速度的能力为训练的根本目的,同时配合以行之有效的恢复手段让队员能系统的坚持和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
这一阶段的训练应根据间歇训练和超负荷训练进行大运动量的耐力、速度训练。采用预计成绩和平均速度进行各种距离的训练。由短到长分段练习,从而准确的控制每一段落的速度,培养每一段落的速度感,建立阶段性的速度动力定型。例如,不等距离等间歇时间的练习方法。如:200M+400M+800M+1000M 间歇时间分三分钟,预计成绩200米 28秒,400米60秒,800米2分20秒,1000米3分10秒。恢复方法采用放松式小步跑,间歇3分钟后进行下一次快跑。
2、 中长跑是对体能要求较高的项目,研究中长跑训练方法,首先要把握中长跑的供能特点,如800米跑一般是磷酸原系统供能占30%,糖酵解系统占65%,有氧代谢只占5%;而3000米跑时,有氧化谢供能占40%,糖酵解占40%,磷酸原系统占20%,5000米和10000为跑,有氧代谢达到70%——80%,训练时应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和供能系统相应的训练方法。
3、 重视竟技状态的培养和战术训练,有时有些运动员成绩不理想,这与竟技状态不佳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大周期训练的同时应加强小周期的训练。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良好的竟技状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制定战术时应根据对手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分段跑时间,途中最好跟在第一集团,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自我调整能力。
这一阶段的训练除了加强速度耐力的定型外,还要用高负荷强度弥补连续负荷的不足。训练计划的安排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训练时期及每天所要完成的训练内容来确定运动员所要完成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在这些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因人、因项、因运动水平来具体安排每次课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三、 改进和提高运动技术
运动员跑技术的经济性的实效性对运动成绩有很大影响。目前中长跑运动员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后蹬用力较大,大腿前摆较高,步幅较大,但频率相对较慢;另一种是频率较快,步幅相对较小,这样后蹬力较小,腾起时间缩短,跑起来比较平稳,轻松省力,符合经济性原理。所以现代采用第二种方法的较多。过去的训练,比较重视后蹬用力,加大步幅而忽视了动作速率,由于过分的后蹬和高抬,每一步都消耗很大的能量。况且中长跑选手一般身材较低不提高步频是没有出路的。当然步频和步长也不是绝对对立的,根据跑的距离不同要采用不同的步频和步长比例。
另外,中动时身体的放松对整体技术动作也很重要,首先,面部肌肉放松,两眼看着下方,这样可使劲部肌肉放松,稍含胸,两臂轻快有力的小幅度摆动,摆动时肘关节夹角一般90度最好,这样加上良好的步频整个动作就会轻快平稳,节奏感强。
四、 坚持以“速度为中心”的原则训练
众所周知,中长跑训练的任务就是达到一个特定的距离内尽可能跑的快,即在一定的限定下发展最大的速度,因此,训练方法和手段都要围绕这个目的去考虑,使肌体不断冲击自身的生理极限,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例如在具体实践教学中,教练员首先让运动员用高速度去跑,看保持高速度距离的长短,当其在某一段落当现明显下降时,即为该队员在最高速度下保持的距离,在此距离以上就是该队员的“障碍区”训练的目的就是不断突破就会有一个进步,同时又会形成一个新的障碍区,若要再进一步提高成绩,就要再一次突破,循环再一次突破,循环往复才能使运动成绩不断提高。
跑速的不断提高和保持高速度的距离不断延长也会对运动员身体各种机能提出新的要求,当运动员的绝对速度不可能再继续提高的时候,就必须随时改进和调整运动员建立起来的速度定型,在保持运动员原有的最高速度的基础上,采用新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弃分控掘人体的各种潜在能力,完善跑的技术,最大限度完成快跑距离,只有经过千千锤百炼的运动员才能在比赛中游刃自如,控制跑速,适应比赛的需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0
省队的朋友给我的训练计划(基础训练期,5000米训练计划):

周一:12公里
周二:12公里
周三:14公里
周四:慢跑
周五:12公里
周六:14公里
周日:休息

大连省队的朋友给我的训练计划(比赛前一个月):

周一:10圈变速跑 2组
周二:10公里
周三:跑2个5000全力跑
周四:慢跑
周五:8公里
周六:1000  5个 全力跑

河南省队的朋友没有给我具体的计划.他告诉我,每周他们有两天是训练专项耐力的,比如跑3个1200米,85%的强度,中间休息4到8分钟,其余几天慢跑或者跑长距离耐力跑.

根据两位朋友的提议,也根据上网查得的训练理论,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训练计划,是在准备期使用的,针对我的1500米和5000米训练.

另外,这个训练计划是两周一个循环的.

以下是我的训练计划:

第一周:

周一:变速跑,直道快弯道慢,快跑使用85%到90%的速度,8到10圈一组,共两组.

周二:12公里
周三:12公里越野跑
周四:力量训练
周五:1200米跑3次,85%强度,休息5分钟左右
周六:12公里
周日:休息

第二周:

周一:速度耐力训练.比如(200米+300米+400米)两组,90%强度.
周二至周日与第一周相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20
1500米的系统训练计划,很适合初中业余学生,随着时间可以加大运动强度
星期2:准备活动15分钟后,开始跑600+500+400+300+50为一组,跑2组(其中600,500,400,300暂时先用%65的强度,50用%90的强度),完后10-20分钟时间放松.
星期4:准备活动20分钟后,你跑250米3组(%70强度),150米2组(%80强度),100米1组(全速),50米1组(全速),结束后放松
星期5:准备活动15分钟后,1000米2组(%60),800米1组(60),100米1组(全速)
星期6和星期天准备活动15分钟后,跑4000米,要求(%80强度),结束后放松,回家洗个热水澡
说说星期3吧,先做准备活动15分钟后,60米3组,30米6组,要求强度%80,接着做30米蛙跳4组,再接着做俯卧撑30+25+15+10个,放松结束(20分钟)
星期一休息!另外家里注意饮食,吃好点,多吃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