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蜀相》

杜甫的《蜀相》一诗中隐含了一个典故、两篇文章名,它们分别是什么?

[编辑本段]唐诗名篇《蜀相》
  
【原文】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
  
【注解】

  ⑴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⑵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
  ⑶自:空。
  ⑷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⑸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⑹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译文】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格律】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其格律属于首句入韵仄起式。 杜诗《蜀相》曲谱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拗救)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作者简介】

  杜甫
  (公元712-770年)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与李白并称“大李杜”,被尊为“诗圣”。现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5
典故 三顾茅庐
文章:《隆中对》、《出师表》
第2个回答  2013-11-15
三顾茅庐 《隆中对》、《出师表》
第3个回答  2016-09-08
三顾茅庐,隆中对,出师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