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胡人吗?有西域血统吗?

李白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

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他描写到:“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头大《目深》,似乎与古书中所说的什麼“碧眼胡僧”的样子差不多。

“青莲居士”的称号,据说也体现了李白对西域若明若暗的情愫。在李白研究领域曾经最居权威的学识渊博的王琦,则解释说,“青莲”语出自西竺,梵语称作优钵罗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李太白的自号可能源於此意。

陈寅恪认为“太白入中国后方改姓李”;于是判断说李白不是汉人,而是“西域胡人”。他说:则其人本为西域胡人,绝无疑义矣。

李白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伯禽,小名为明月奴。“明月奴”,按照今天说法,就是“西方来的小家夥”。

李白是胡人吗?有西域血统吗?

一 李白的父亲在流居西域时可能与胡人通婚。这种可能性亦非常小。一则,李家“放行”“非罪”于西域(假设真实),身份特殊,背景复杂,加之种族的隔阂,很难取信于胡人,就别再说通婚了。二则,李家如果真的是“凉武昭王”之后,其森严的家族观念、高贵的血统也不允许其后人与“胡人”通婚,在那个时代,汉人视“胡人”为“蛮夷”,自觉维护家族血统的纯正性成了后人捍卫的神圣使命。与“胡人”通婚,既混杂了其家族高贵、纯正的血统,同时也对不起列祖列宗,会被视为大逆不道、背祖叛宗。
其二,若李白是“胡人”,母亲必是胡人。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家庭突然出现在蜀地,而且还大张旗鼓的置舍买地,长期定居,同样是一件难事。一是来路不明,当地人难以接受这样“畸形”的家庭。二是李家距当时的官府县衙不远,自然逃不过官府的盘查;李家亦难以“自圆其说”,难以立足安身,更别说要长居于此了。再说,李家既是“潜还”“逃归”于蜀,更要自觉斩断麻烦,远避纠纷。
其三,若李白是“胡人”,其在蜀中求学亦必受到更多的阻碍。假定李白出生西域,李白的汉语学习必然受到影响。若真是五岁入蜀才启蒙学汉语读汉文的话,他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读懂汉语著作,更不用说写汉语诗了。而事实是,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除去其中的夸张成分,就是勉为其难的读一点汉语典籍,写一点简单的诗,也非易事。何况,李白在蜀中不仅博览群书,而且还“挺三蜀雄才,相如文逸。如果李白是一个“胡人”的话,他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并超越常人的运用汉语写作,那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天才!再则,李白能在蜀地毫无阻碍地与人交流亦可推测他不是一个胡人,或者混血儿。一般地讲,对于外来的陌生人,人们一般比较自闭。何况李白是个相貌、来历都有些“殊异”的人,人们往往很难接受与一个来路不明的“异类”交往,更不可能出现赵蕤授之以纵横、王道之术的事情。即使李白苦苦求学,赵蕤自然也要回避——他肯定不愿一个“杂种”“异类”将来去辅佐君主,因为他很可能成为一个政治上的“定时炸弹”,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动摇李唐江山
其四,从李白两次正式的婚姻来看,李白是“胡人”的可能性亦非常小。不管是许家还是宗氏家,他们的爷爷辈都曾做过唐朝的宰相之职,虽然家道破落,也不至于要把名门之后嫁给一个“长相怪异”、来路不明、穷困潦倒的人。
其五,唐玄宗再开明,也难以接受李白这样一个“混血儿”旁若无人地出入宫廷翰林。恰好,李白的这一段经历记录者众,史料翔实,从这些记录看,也难以找到有关李白是“胡人”或“混血儿”的记录。安禄山的来龙去脉倒是记得非常翔实。
李白是“胡人”或者“混血儿”,是后人仅凭李白的忠实“粉丝”魏颢“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八个字的描述来判断的,材料不充分,难以服人。何况文字的张力使读者见仁见智,每一个人读了这八个字后,都会在各自的心里描画出不同的李白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31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苏联托可马克),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
看到没,他父辈肯定是我们汉人,至于母辈中有没胡人,不确定,因为隋朝末年--------618到李白5岁------706,也就是4代人左右吧,可能有和当地人通婚,但也有可能适合一起迁徙的人(汉人)结婚的啊,所以不能判断李白有没西域血统
不过,照你说的,唐宗室的那些人还是胡人呢,
那个时代有自己的背景,不是简单的出生地加起名习惯,不能简单的判断谁是胡人谁是汉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2-31
他是汉人,后随父迁居到碎叶
第3个回答  2010-12-31
碎叶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
是汉人
第4个回答  2011-01-01
我去过托可马克,在吉尔吉斯斯坦,距离该国首都比什凯克不远,我特意询问了当地人,可是没有人知道,在当地也没有居住的汉族人。但在吉尔吉斯斯坦有很多回族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