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芬的著名作品以其深厚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著称。其中,《香妃哭头》作为尺调腔的开创之作,展示了她在悲痛情境中的情感爆发。1943年的演出中,她在看到丈夫头颅时,自然地突破了原有的调式,与琴师周宝才的即兴配合,形成了深沉悲切的旋律,如“走上前去揭布望,伤心袭胸膛”,运用7音和下滑音、颤音的润腔技巧,展现了香妃的悲痛。《忠魂鹃血》通过陈圆圆对吴三桂的愤怒控诉,展示了她情感的激昂变化,特别是在“痛责”段落,通过高低音区的切换,强烈对比了人物的情绪。
1947年的《山河恋》中,尹桂芳和袁雪芬的对唱,以尺调中板的流畅节奏,融合了幽默与深情。而在《十八相送》中,袁雪芬通过细致的情感变化,如“青青柳叶清水塘”那段,展现了祝英台的羞涩与热诚。《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楼台会,是情感高潮,通过哀怨伤感的音调,细腻地表达了祝英台的痛苦缠绵。
在《相思树送鱼书》和《双烈记夸夫》中,袁雪芬分别与刘如曾和北方剧种的音乐元素结合,创新了越剧的男调板,展现了一种乡土气息浓郁的复杂情感。而在《西厢记》中,她以典雅清丽的诗剧风格,通过“琴心”段落,展现了莺莺的高雅气质和内心矛盾。在《火椰村刻椰》中,竹嫂的控诉性唱腔,借助板式变换,强烈对比了音调,表现了人物的悲愤。
至于《祥林嫂》,袁雪芬通过“千悔恨,万悔恨”这段唱腔,运用传统曲调和润腔技巧,深沉凄切地描绘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祥林嫂》的其他唱段,如“抬头问苍天”等,通过不同的曲调和唱法,展现了祥林嫂从悲痛到现实的转变,充分体现了袁派唱腔的深情与力度对比。
袁雪芬(1922.3.26~2011.2.19),女,浙江绍兴人,中国越剧泰斗,越剧袁派创始人,工正旦。袁雪芬1933年开始学艺,先后在杭州、上海等地演出。袁雪芬认真唱戏,洁身自励,持斋茹素。2011年2月19日下午2点,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