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总是怀疑他人,不信任别人是什么心理?自己做人又知书达理?

如题所述

还没有毕业的时候,我总是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彼此尊重,互相信任,这样才能实现双赢的结果。但是随着我慢慢的步入 社会 ,我才逐渐发现,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互相防备,大家都牢牢的守护着自己的一切信息,不被其他人所了解。

古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的心里都是自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人们往往会不择手段。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会怀念在学校的时光,也只有在学校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以前有一位朋友问我他说他总觉得身边有人防备着自己,但是又不知道具体是谁,所以内心非常没有安全感。所以问我有没有办法辨别哪些人对他心存戒备。

我告诉他如果别人对你有防备,那么这个人必定是心机深重的小人,随时都有可能使阴招。所以一定要学会识别这种人,及时的保护好自己。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即使他隐藏的再深,也会漏出马脚。所以,我还分享了一些常见的辨别方法。用好了这些方法,就可以很轻易地分辨出哪些人正在对我们心存戒备,图谋不轨。

如果一个人处处提防着你,那么他肯定会想方设法的打探你的底细,只要了解你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才能有把握对付你。

既然提防着你,他肯定不会通过接近你来了解你,而是通过你身边的朋友来了解你。所以,当你听说某人经常联系你身边比较要好的朋友,那很有可能这个人就是对你心存戒备。

如果有人对你心存戒备,他一定害怕你发现,所以他每次都会尽量避开你,见到你以后会趁你不注意的时候绕开你走。同时,他会尽量避免和你对视,当你朝他的方向看去,他就会显得局促不安,以为你发现了他的目的。

如果有人对你心存戒备,他便会觉得你这个人是不可信任的。他会向他的朋友散播你的谣言,企图让所有人都疏远你。

以上就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提防你的一些小技巧,如果能够好好使用,便能轻易发现身边的小人,提高自己的安全感。

世间万物,相由心生。 题主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说明你有“改变不信任他人的期望”怀揣着期望去寻找,答案不是来自于外部世界,而是来自于自己的主观理解和主观认识。解铃还须系铃人。

习惯性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 在心理学上讲属于偏执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 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 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窄;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相信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强;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融洽相处,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治疗方法主要有几种:

1.认知提高法

首先要与周边的人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 情感 ,使其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

2.交友训练法

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

真诚相见,以诚交心。必须明确,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偏执心理,寻求友谊和帮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碍

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客原则:性格、脾气的相似和一致,有助于心理相容,搞好朋友关系。另外,性别、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经济水平、 社会 地位和兴趣爱好等亦存在“心理相容”的问题。但是最基本的心理相容的条件是思想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相似和一致,所谓“志同道合”。这是发展合作、巩固友谊的心理基础。

3.自我疗法

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

每当故态复萌时,就应该把改造过的合理化观念默念一遍,以此来阻止自己的偏激行为。有时自己不知不觉表现出了偏激行为、事后应重新分析当时的想法,我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然后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

一段处世箴言送给你: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随着年龄的增长, 社会 阅历的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尔虞我诈,互不信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孩提时代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轻易相信眼前的一切,而是用心用脑去认识这个世界。此时,人们看到的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水了,以致出现了许许多多现代版的“指鹿为马”的故事。有些人站在这山,发现那山更高;沐在此水,又想到那水更净,欲壑难填,永远也没有满足的一天。

当题主看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时您的苦恼也就自然解开了。

疑心”太重!所谓的知书达礼!也是带有“机心”的做事!阿弥陀佛!

童年时期或者在 社会 中摸爬滚打多年,受到过不公的待遇/阴影,一时无法走出来

给其时间吧,别去逼迫,任何人都不是只有一副面孔的,只要没有坏在你身上,那么,就是个好人~

(知之甚少,不足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