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研学的感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2019年7月厎,在江苏扬州中学,我们参加了寇永生老师的教学研讨会,观摩了“语文报杯”全国高中语文教学大赛。一周的研修学习,紧张有序,收获多多,尤其是到扬中第一天的活动,让我至今铭记。

26日下午,我们9人在扬中阶梯教室,每人说课15分钟。篇目有《谈中国诗》《廉颇蔺相如列传》《扬州慢》《桥边的老人》《吴老太爷进城》《蜀相》。老师们分别上台,播放课件,说教学设计,说教学流程。寇老师都逐一点评,提出修改意见。

我的设计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5分钟时间,讲解了全部内容。寇老师说:“教案和课件设计得好,教学思路不错,但切入点有些老套,没有融入群文思路”。他点到了我备课的困惑,我非常认同。

说课结束,寇老师总评了三点:一是教学设计花了气力,但多在文本外打转转;二是教师不注意教态,随意性较大;三是PPT做的不好,设计不太精致。建议要争取公开课机会,板书不要整句,要语言精练。

26日晚上,甘肃选手李双义邀请我们帮助他打磨《桥边的老人》,领队是甘肃中语会理事长候一农,两位指导老师也是师大附中的。还是白天的阶梯教室,包括寇老师和候校长,磨课现场有十多人,都充当李双义的学生,完全模拟课堂情景。

李双义喊“上课”“起立”,我们说“老师好”,他说“坐下”。

我们齐声朗读,分角色读,自主交流,小组讨论,点名回答,都按流程进行,正好45分钟。接着,大家提建议,确定切入点,策划板书设计。他的学习目标“品读语言,研读主旨”,课堂也重点突出“诵读”,这个思路很好。

不觉得就两小时了,在楼层老师催促下,磨课终于结束。

李双义的课在28日下午,课堂很流畅,师生配合好,诵读很成功。最后获得全国二等奖。一等奖6人,这名词难能可贵。他获得大赛唯一单项奖——最佳朗读奖(另外的最佳板书奖、最佳创意奖空缺)。李双义实现了他教学生涯的华丽转身,可喜可贺!

一天时间,两次集体备课,我的反思有三:

第一,个人成长离不开团队合作。寇老师一贯务实求真,我们也不敢稍有懈怠,大家说课评课,抓目标,抓切入点,丝毫不回避问题。现场听课,寇老师让我们给选手打分,与比赛结果作比对,看看自己差距在哪里!现在的语文赛课活动多,每节课都这样打磨,何愁课堂不成功?再往远处想,语文必修108篇的内容,用三年时间,都可以备成精品教案,都可以做成代表课,虽不能说是一劳永逸,却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走出去才感到自己的落伍。“语文报杯”大赛是我国最高端的语文赛事,我在现场发现,用相机拍摄的,拿电脑写作,用录音笔的,在手机上写的,多是年轻人。现在的语文课培训多,活动多,比赛多,确实有些眼花缭乱,但抓住时机非常重要。一起去的老师,酒中赵国兴,全国中青赛,每两年一次,他都自费参加了。五月份王荣生到酒钢三中,他都和部分年轻教师请假参加了。两月之内,目睹了当今语文界泰山北斗的评课风采,小赵荣幸之至。

第三,大师风采就是务实担当和关注细节。寇老师自不必言说,单说候老师,他点评陕西渭南四位老师的说课,从内容,到目标,到肢体语言,都到位全面,两位女老师口服心服。他提到目标的表述,他从当前形势谈起,说语文课堂要重视目标,对这次比赛没有目标展示质疑。给李双义磨课时,寇老师、侯老师和我们一样——“上课”“起立”“老师好”,这就是平和、平凡、平易近人,就是大师风采。

作为一线教师,教学的理想境界,我们都还在路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