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茸怎么炮制

如题所述

【常用别名】斑龙珠(《澹寮方》)。

【来源】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rm in 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

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新疆、青海等省区。夏、秋二季锯取鹿茸,加工有二种方法:一是排血加工,二是带血加工。排血茸:先将带血茸的锯口清除污血,后用线绷紧,将周围皮固定,以防烫炸时茸皮抽缩,经过多次开水烫炸,烘烤,挂晾,第二天、第三天的回水,复烤;将血排尽,晾干即成。近年来的排血加工,有的在每次烫炸后,用真空泵抽血,以达到消毒防腐,加速干燥,保持色泽的目的。带血加工主要是马鹿茸的加工,要求把鲜茸所含的血液保留在内部,先用烙铁封烫锯口,然后多次烫炸烘烤,通过茸皮的渗透,快速散失茸内水分,进而自然通风晾干。



【历史沿革】南齐时代有烧灰法(《鬼遗》)。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羊脂炙、黄精自然汁制法(《雷公》)。唐代有炙法(《千金翼》)。宋代有无灰酒煮(《博济》),燎去毛(《衍义》),酒炙、酒浸去毛炙、酒浸酥炙(《总录》),用草烧去毛(《洪氏》),酒浸炒(《妇人》),酒蒸、焙、醋炙、醋蒸、酒煮(《济生》),蜜炙法(《朱氏》)。元代有蜜涂炒(《活幼》),炒黄法(《瑞竹》)。明代增加了盐水酒炙法(《普济方》)。清代出现了烙去毛酒蒸焙法(《治裁》)。现行有酒蒸制(《中国药典》1995年版),乳制法(《河南》)等。

【炮制方法】净制取鹿茸,燎去茸毛,刮净(《中国药典》1995年版)。

切制

1.研细取鹿茸,劈成碎块,研成细粉(《中国药典》1995年版)。

2.蒸切取去毛鹿茸,蒸透,趁热切1~1.5mm厚的片,或蒸2小时,趁热去皮研细即可(《集成》)。

3.打节将整支鹿茸按大小及销售习惯分三筒。上筒:用快刀在上筒横划一刀缝,务使外皮与骨质分离,在刀缝两端用绳扎紧,然后置木凳上,在刀缝处安放茸棒,另用木槌击打茸棒,鹿茸即成两端齐整、子眼毕露的茸节。中筒、下筒:骨质较硬,在刀缝处安置铁制茸卡,用力击断(《四川》)。

炮制

1.酒制

酒蒸

①取鹿茸,以布带缠绕茸体,自锯口面小孔灌人热白酒,并不断添酒,至润透或灌酒稍蒸,横切薄片,压平,干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

②将鹿茸用玻璃刮去毛,用黄酒拭潮,置蒸笼内蒸热切片。蜜蜡色者称血片,白色者称粉片。阴干或低温干燥。鹿茸血片:顶头切,片厚0.8mm。鹿茸粉片:顶头切极薄片(《上海》)。

③取原药材,除去脑骨,放在酒中浸泡约半小时,取出放入鞭内蒸软,剥去外皮(保存),用火燎去毛,再用酒浸泡约半小时再蒸软,趁热用片刀切成厚片,烘脆,碾成细粉,过细马尾筛(《贵州》)。

酒烘

①取鹿茸片置微火上烘热,投入白酒中淬,淬后再烘,如此反复3~4次,至白酒被吸尽,酥至灰黄色,边起小泡并有酥香味,体质烧脆为度,再研细即可。每净鹿茸片100kg,用白酒100kg(《集成》)。

②取去毛鹿茸片,置锅中用闷火烘后,稍喷酒,使部分烟蒸发即可,或再研细(《集

成》)。

③取去毛鹿茸,加黄酒润湿,用湿表心纸三张包好,置火上烘热,再润黄酒3~4次,至内外烘透,切片压平,晾干(《集成》)。

2.乳制

将鹿茸燎去毛用玻璃片刮净后置笼内蒸透,切1.5~3mm厚的片,再用钳子夹着茸片蘸乳汁,在无烟炉火上烤炙至汁尽色黄为度,晒干。每净鹿茸片100kg,用牛乳50kg(《云南》)。

3.焙制取撕皮鹿茸片,置炕锅内用微火焙炕至脆,碾成细粉,过120目筛,边炕边碾边筛,直到筛完为止,即成鹿茸粉(《云南》)。

【成品性状】花鹿茸:角尖部习称血片、蜡片。为圆形薄片。表面浅棕色或浅黄白色,半透明,微显光泽,外皮无骨质,周边粗糙,红棕色或棕色。质坚韧。气微腥,味微咸。中上部习称粉片,下部习称老角片;为圆形或类圆形厚片。表面粉白色或浅棕色,中间有蜂窝状细孔,外皮无骨质或略具骨质,周边粗糙,红棕色或棕色。质坚脆。气微腥,味微咸。马鹿茸:血片、蜡片为圆形薄片。表面灰黑色,中央米黄色,半透明,微显光泽,外皮较厚无骨质,周边灰黑色,质坚韧。气微腥,味微咸。粉片、老角片为圆形或类圆形厚片。表面灰黑色,中央米黄色,有细蜂窝状小孔,外皮较厚,无骨质或略具骨质,周边灰黑色。质坚脆。气微腥,味微咸。茸节:多为十岔或十二岔的整支鹿茸折节而成,断面子眼毕露。有血腥气。鹿茸粉:为灰白色或米黄色粉末。气微腥,味微咸。

【性味与归经】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能与主治】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萎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

【用法与用量】1~2g,研末冲服;或人丸、散;亦可浸酒。

【处方应付】处方写鹿茸付鹿茸片;写鹿茸粉付鹿茸粉。

【炮制作用】据临床实践,鹿茸的茸毛能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故必须去掉茸毛。又因其质地坚韧,难于切制,炮制后,便于切片,利于煎煮,补益作用增强,又能矫味矫臭。乳炙可增强生精补髓、益血助阳、强筋健骨作用。

【化学成分】含多种氨基酸, 溶血磷脂酰胆碱(LPC) 。还含有神经髓鞘磷脂和神经节甙脂。最近又分出5种具单胺氧化酶抑制活性的磷脂类化合物。尚含胆固醇及其肉豆蔻酸酯、油酸酯、棕榈酸酯、硬脂酸酯以及胆甾烷-5-烯-33-醇-7-酮、胆甾烷-5-烯-33,73-二醇和胆甾醇-5-烯-3p,73-二醇。多胺类化合物包括腐胺、精脒和精胺。3种多胺的含量以鹿茸尖部较高, 中部次之, 根部最低。前列腺素包括PGE 1、PG Ez、PG Fia、PG Fig。其他还含尿嘧啶、次黄嘌呤、尿嘧啶核苷、尿素、烟酸及肌酐。尚含硫酸软骨素A等多糖类物质、雌酮、雌二醇、脑索及磷酸钙、碳酸钙。此外,鹿茸中尚含具有抗炎活性的肽类化合物。鹿茸精为鹿茸的醇提取物。

【现代研究】

1.化学研究

用一种新加工工艺制成鹿茸薄膜片,其化学成分与老工艺比较,氨基酸含量和脂溶性成分基本一致,无机元素老工艺较新工艺高。在剂量相同情况下对豚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实验结果表明,新工艺强于老工艺2%左右1。根据氨基酸亲水性的特点,对本应弃掉的炮制鹿茸的水进行氨基酸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炮制鹿茸水中含有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和结合氨基酸,可以再利用对冷冻干燥法和传统法制得的鹿茸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

表明:冷冻干燥法制得的鹿茸,其氨基酸、有机物质、铁和锌元素、总氮及总磷含量均高于后者,而灰分少于后者。

2.工艺研究

产地加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带血马鹿茸的加工:鹿茸锯下后,在锯口上撒一层面粉,锯口朝上,用几个烙铁交替反复烙锯口至不滴血,然后用20℃肥皂水刷洗,将整好的鹿茸放入烘干箱内烘干,温度不得超过80℃。带血花锯茸的加工:冷水浸泡法:将锯下的鲜鹿口向上并称重;煮炸时不钉钉、不上架,用寸带绑住鹿的根部;煮炸前用35℃~40℃的水浸湿的细软毛巾擦净茸体上的污垢,并根据重量确定煮炸时间及次数,根据情况确定涂面粉或蛋清的位置及加工方式,确保加工质量。温水浸泡法:鲜茸锯下后的处理过程同前,然后将处理过的鲜茸放入35℃~40℃的温水中浸泡,将锯口露出水面,在煮炸前先疏通血道,使茸皮受热均匀,严防出现喧皮和淤血处。以上两种方法加工的鹿茸色泽好,含血量大(S?。鹿茸头水快速加工法:由抽血、注水、排茸血、煮炸、抽取残液等5个步骤组成。其优点是:①改煮炸排水为注水排血,省时省力,把煮炸次数由十几次减少至1~2次,煮炸时间由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减少到1~2分钟,可提高工效3倍。②煮炸时间短,破损率明显下降,由以前的1.55%下降为0.68%。③提高鹿茸的质量,除茸皮色泽鲜艳外,茸内洁白

炮制方面的研究也较多,有先浸后烘法、壶蒸鹿茸饮片切制法、酒润切制法(9、燎去毛法。对于酒炙法与酥炙法两种方法炮制的鹿茸粉比较,酥炙法较好,其优点为:火候易掌握,受热均匀,不糊片,不焦化,温度低,去油少,药材损失少。

3.质量研究测定鹿茸及其炮制品紫外吸收光谱,发现花鹿茸、马鹿茸、鹿茸片在波段250~260mm处为一平滑肩峰。花鹿茸骨化部分和精制鹿茸蜡片无最大和最小吸收。说明花鹿茸、马鹿茸、鹿茸片质量好,而鹿茸粉质量较差,花鹿茸骨化部分、精制鹿茸蜡片内在质量差,品级低,不能按正品鹿茸药用。

【贮藏与保管】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19
一是排血加工,二是带血加工。排血茸:先将带血茸的锯口清除污血,后用线绷紧,将周围皮固定,以防烫炸时茸皮抽缩,经过多次开水烫炸,烘烤,挂晾,第二天、第三天的回水,复烤;将血排尽,晾干即成。近年来的排血加工,有的在每次烫炸后,用真空泵抽血,以达到消毒防腐,加速干燥,保持色泽的目的。带血加工主要是马鹿茸的加工,要求把鲜茸所含的血液保留在内部,先用烙铁封烫锯口,然后多次烫炸烘烤,通过茸皮的渗透,快速散失茸内水分,进而自然通风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