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符实的意思的成语

如题所述

名不符实的意思的成语如下:

1、滥竽充数

释义: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或以次充好。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主要用作谓语、宾语、定语等。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愍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滥竽充数”。

寓意:弄虚作假的方式纵然可以换取一时的成功,但换不来一世的成功。人只有刻苦学习,使自己拥有真才实学,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2、名高难副

释义:指盛名之下,实际难与相符。

出处:《后汉书·黄琼传》:“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寓意: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匹配。常常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3、名存实亡

释义:意思是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消亡。

出处:《处州孔子庙碑》:“郡邑皆有孔子庙,或不能修事,虽设博士弟子,或役于有司,名存实亡。”

寓意:不要为了维持某些事物就只剩一个空名。

4、表里不一

释义: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出处:《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寓意: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应该讲诚信,千万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不然时间长了就不会有人相信自己了。

5、蚕绩蟹匡(cán jìxièkuāng)

释义:意思是比喻名是实非,两不相干。

出处:《礼记·檀弓下》:“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为之衰。”

寓意:谓养蚕吐丝要筐,蟹壳似筐而与蚕筐无关。用以比喻弟弟虽穿孝而不是为了哥哥。后因以“蚕绩蟹匡”比喻名不副实。

叶公好龙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

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后来人们就用叶公好龙描述人们内心想法和做的事情不一致,表示一个人表里不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