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形象在作者心中是什么样子的?

如题所述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从敲李子的速度可以看出来;父亲还是一个聪明、有远见的人,从他把李子从树上打下来当作肥料可以看出来(李果烂在树上和烂在地里有着天壤之别。前者只会吸干树的养分,损伤树干,后者却能化成肥料滋润树根,助李树来年长得更好。而且父亲把李子下来化成肥料,助李子树来年长得更好)。父亲是一个生性乐观豁达的人,今年的李子价格低只能敲掉不要,父亲觉得没什么好抱怨,大家都一样,而且别人家扔掉得更多。

扩展资料

《敲掉不要的李子》作者:流念珠

《人间福报》2018年8月30日

暑假一开始,我就赶回乡下老家,帮父亲母亲采摘李子。

往年李子的正常收购价是一元一斤。今年村里李子泛滥成灾,加上县里对李子加工厂严格管控,导致李子的收购价一降再降,由最初的六毛五一斤降到三毛五一斤。包括父亲在内的许多乡亲都叫苦连天。于是,摘李不过10天,大部分乡亲就停止采摘了。他们放出话来:李子不要了,宁可看着它烂在树上,也不要费时费力摘下贱卖。

父亲预估今年可以摘到20000斤李子。摘到约18000斤的时候,他和母亲也决定不摘了,因为实在不值,也没人收购了。歇工的第一天刚好下小雨,我和母亲在家里掰玉米、煮玉米,父亲却一个斗笠都不戴,扛着一根竹竿往屋子旁边的那片李树林走去。那根竹竿我再熟悉不过,它的尾部有一个铁钩。每年的李子采摘季,父亲就用它敲打李树上的李子,我们再从地上一个一个拾起李子放进框里、袋里,全村也基本是用这样的方式来采摘李子。

“不是说不摘了吗?”我问母亲。

母亲回答:“谁知道呢。但你爸做事一向有分寸,他那么做应该有他的道理。”

只见父亲走向一棵长满李子的李树,伸出竹竿,“梆梆梆”,三下两下,就把红彤彤的李子打到了地上。然后,他越敲越起劲,一棵接着一棵。不到两个小时,他就把整片李树的李子敲到了地上。看得出来,他是又心疼又愤怒。

收工回到家里,父亲快快冲了澡,然后拿过一个玉米大口大口吃起来。看到他一脸轻松的样子,我不禁好奇,就问:“爸,这么多李子不要了,您不心疼啊?”

父亲说:“当然会心疼。但今年李子价格低,并且村里所有人都这样,我有什么好抱怨的?我们还只丢了2000斤,你陈大伯家可整整三片李树园没动,得有上万斤李子扔掉呢。”

“那李子不要就不要了,您让李果挂树上不就得了,怎么还要费劲把它们敲下来?”

父亲说:“孩子,你记住:就算不要,也一定要从树上把李子敲下来。为啥呢?因为李果烂在树上和烂在地里有着天壤之别。前者只会吸干树的养分,损伤树干,后者却能化成肥料滋润树根,助李树来年长得更好。眼下李子不值钱已成事实,但我们还得往前看,为明年的收获做准备,你说是不是?”

我点点头。父亲说的太有道理了。我突然觉得,人过一生就跟农民摘李是一个道理。不要的李子,就狠狠敲掉,别让眼前的伤痛影响到来年的丰收。人要往前看,如果总活在过去,就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痛苦的阴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