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区别图

如题所述

五味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多种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是五味子的两种不同品种,它们在植物形态、地理分布、生药性状、生药组织构造、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1. 植物形态:
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均为落叶木质藤本。北五味子的幼枝红褐色,花单性,雌雄异株,小浆果球形,红色,种子肾形。北五味子的幼枝叶背面被柔毛,雄蕊4~56枚,不形成肉质花托,药室外侧向开裂,花乳白色或淡粉色。南五味子的叶两面无毛,雄蕊9~12枚,组成肉质花托,药室内侧向开裂,花橙黄隐褐色。
2. 地理分布:
北五味子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山东,其中东北是五味子最集中地区。南五味子主要分布于华中、西南,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3. 生药性状:
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种子1~2粒,肾形,表面黄棕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南五味子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4~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种子1~2粒,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
4. 生药组织构造:
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果实比较相似,而种子的种皮石细胞及种皮下石细胞的形状、大小有差异。北五味子种皮表皮细胞为一列石细胞,长方形径向延长,紧密整齐排列,长70μm,宽25~35μm,种皮表皮下细胞为5~6列石细胞,长圆形或棱形,长70~130μm,宽30~80μm,胞腔有多数纹孔,石细胞均强木化。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呈多角形,壁厚,纹孔不明显。南五味子种皮表皮石细胞为一列长方形,长50μm,宽20~30μm,细胞壁外壁无突起,种子表面不光滑。种皮表皮下石细胞长圆形或类圆形,长50~120μm,宽50~60μm,细胞壁较厚,壁孔及孔沟明显。
5. 化学成分的区别:
关于五味子的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很多,分离得到40多个化合物。主要为木脂素,其中联苯环辛烯木脂素41个,2.3一二甲基一1.4一二芳基丁烷木脂素1个。南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果实中分离到联苯环辛烯木脂素21个,4一芳基四氢萘木脂素1个,2.3一二甲基一1.4一二芳基丁烷木脂素3个,四氢呋喃木脂素3个及10个三萜。其中两个种均分离到的木脂素化合物9个。化学成分的特征峰、保留时间和峰数来鉴别二者。
6. 药理作用的区别:
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的7种主要木脂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保肝降酶作用,而五味子的有效成分醇甲还具有广泛中枢抑制作用,并且有安定药的作用特点。从药理镇咳作用比较,证明南五味子确高于五味子。
北五味子与人参相似,具有“适应原样”作用,类似人参、刺五加而性温和,能增强人体抗疲劳能力。北五味子果实含挥发油约3%,含柠檬酸12%,苹果酸10%及少量酒石酸和单糖类。种子含脂肪油33%,挥发油1.6%,五味子素,五味子醇,Vc、Ve等。北五味子有效成分为木脂素,木脂素包括各类五味子素及各类木脂素化合物。果皮及种皮含木脂素5%,根茎皮含4.88-12.4%,茎皮内含5.6-9.9%,并以6-7月份开花期含量最高,因此茎皮与果实具有同等有效成分,具有同样多种用途。
北五味子在国内外市场上很受欢迎,市场潜力大,价值高。林区、山区利用林间空地,林缘河流两岸大量空地栽培北五味子是一项很有前途的产业,可卖鲜果,可晾干贮存,可发展深加工,对于山区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五味子果实中含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占17.7%,无无机元素按含量顺序为钾、钙、镁、铁、锰、锌、铜。北五味子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有机酸主要有苹果酸、柠檬酸,少量的酒石酸、琥珀酸和草酸;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Ca、K、P、N、Mg等;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其中维生素C含量为21.6mg/l 是苹果酸的3倍,此外含有脂肪酸,少量的白藜芦醇。木脂素是北五味子的主要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北五味子中木脂素有150多种,主要为五味子素以及类似物质γ—五味子素,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等。北五味子对人体具有益气、滋肾、敛肺、涩精、生津、止渴、益智、安神等功效,是生产健脑安神、调节神经药品及保健品的首选常用中药材。北五味子除药用外,还可加工果酒和果汁饮料。东北三省是北五味子的主产区,现野生资源的年产量为500~700 吨,而国内中药材市场、制药企业、酿酒加工企业和对外出口年需求量为3 000~3 500 吨,在加强资源保护力度的同时,开展大面积人工栽培是解决原料短缺的根本途径。在实际生产中,掌握北五味子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是实施科学、合理技术措施的重要基础,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