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迪厅

如题所述

摘要:迪厅是迪斯科舞厅的简称,是供人跳舞的场所,人们在迪厅跳舞蹦迪,休闲娱乐,从70年代发展到今天,迪厅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迪厅与KTV最大的区别就是迪厅跳舞,KTV唱歌,但二者也有相互融合和的趋势,还有一点就是迪厅提供的是大厅而不是包房,更多地与陌生人互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迪厅吧!一、什么是迪厅
迪厅又名disco舞厅,“Disco”这个词是“Discotheque”的简称,原意是指“供人跳舞的舞厅”,60年代初源于法国。人们在迪厅跳舞被成为“蹦迪”,迪厅提供场地有两种,一种是震动钢板(在钢板下安装强性弹簧),一种是木质地板。“蹦迪”时,人们在场地内自由自在地发挥,可一人蹦,也可几人同时蹦,随着节奏感极强的音乐,舒展全身筋骨。只要不到一会儿,“蹦迪”的你便完全忘情地投入其中,再冷的天,也会蹦个大汗淋漓。“蹦迪”使你享受浑身释放后的一份舒坦和惬意。
二、迪厅的演变过程
舞厅、迪厅这个词从旧年代演变发展而来,只不过现在的软、硬所有条件都比旧年代优越,内外装修更加富丽堂皇。
1、起初在70年代末的北京,有些条件、有点身份的(干部、知识分子等院派类)以“家庭舞会”为主,空间烟熏火燎、弥漫着污浊气体,听着靡靡之音,哼着小曲得意洋洋,跳着“贴面舞”俗称“二步舞”,灯光调至很暗甚至不开灯,但并非为了省电,目的是为“干坏事”觅方便;无条件、出身略卑的以“街舞”为主,持日本“板砖式”录放机,条件略好点是两个喇叭甚至四个喇叭录放机,不管咋样,穷欢乐,“光天化日之下”也算是光明磊落。无酒水。
2、约从83年开始,发展到有组织地举办舞会,以各大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场所等为主,地点均设置在食堂、会议中心(室)、活动厅等,多以交谊舞,“快慢三步四步、十六步”等,“绅士”些的舞的便是“华尔兹”、“探戈”等。无酒水。
3、90年代,开始又增添了宾馆、饭店包括社会单设(具有独立性的场所)等娱乐场所,此时不仅能跳舞还增加了舞台表演、舞台卡拉OK等项目,个人即可上台舞又可歌的形式,无包房,均坐在公共大厅各自以圆桌为独立围坐且不用电灯,每桌以点燃蜡烛为照明工具边交流、喝茶、饮酒边娱乐,服务人员均为女士以不同程度的“跪式服务”为代表侍卫着来客。提供酒水。
4、2000年后至今,划分得较具体,“舞厅”交谊舞、“国标”等为主;“迪厅”蹦迪、摇滚、流行、火爆、时尚等为主;“歌厅”KTV放声歌唱为主。还派生出会所食、沐、健、养、娱等多功能服务。服务人员均为男士。提供酒水。
三、迪厅和KTV的区别
1、最大的区别就是迪厅以舞蹈为主,KTV以唱歌为主。但是,随着现在的娱乐业的发展,很多KTV都结合了迪厅的功能,会在包房里准备一些很嗨的歌,供客人们使用。而迪厅现在也多元化发展吧,有的迪厅还可以欣赏到别人的舞蹈。
2、KTV是包厢,一般是熟人聚会用,一般情况下是没迪厅那么鱼龙混杂。迪厅是一个大厅,所有人在舞池里一起蹦迪,陌生人较多,也比较混乱,容易发生意外事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