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的故事

如题所述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卖珠宝的商人。一天,他准备了一些珠宝,打算拿到郑国卖。他选了一些上等的木材,找工匠做成精致新颖的盒子,同时,选用不同的香料,把盒子熏得非常香。

抵达郑国之后,很多郑国人便都固拢过来欣赏他盛放珠宝的盒子。眼见客人越聚越多,他心中暗暗高兴,以为肯定能赚到不少钱。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些郑国人感兴趣的并不是他的珠宝,而是装珠宝的木盒子。他们两个一堆三个一伙,议论的话题都是盛放珠宝的木盒子,样式多么特别,装饰多么美丽。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郑国人把钱交给了珠宝商,就带着盒子走了。可是他刚走了没几步,却又折回来了。

郑国人把珠宝还给珠宝商之后,便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走的时候嘴里还在小声地嘀咕着:“这木匣太漂亮了,这可是让我赚到了。”珠宝商拿着郑国人还回来的珠宝,惊讶得合不拢嘴。

扩展资料

启示: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消费者要求日渐增高,不仅要物美价廉的商品质量,而且还要有欣赏、审美方面的要求。

因此,商家必须注意质量和包装,缺一不可,有的商品质量很好,但包装很差,其貌不扬,很难卖到好价钱,当然,若只讲包装,不顾质量,效果将更糟糕。

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商品包装在现代市场上起着重要作用。产品质量和外观包装,千万不可只顾一头,只有全面地保证产品质量,同时更要注意商品外观的研究,才能使商品在商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买椟还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6
有一个楚国商人在郑国卖珍珠,做了一个木兰的匣子,这匣子用桂花、花椒熏过,用珠子和宝玉点缀,用红色的美玉装饰,用翠鸟的羽毛连缀。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还给他珍珠。这个楚国人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啊。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7649.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12
第3个回答  2012-10-28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文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珠宝)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
成语故事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

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代表人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被虚伪华丽的外表所吸引,而忽视了他本身的价值。

郑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象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买椟还珠在现代还用作比喻花很少的资本取得了更高的回报,卖椟的人用一个“椟”得到了“珠”。
形容目光短浅,取舍不当的人
第4个回答  2012-12-01
买椟还珠,我国古代成语,出自《韩非子》,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故事大意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珠宝)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
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