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和八十四”到底又怎样的说法,为什么老人特别不喜欢?

如题所述

人们把他们归天的年龄视为不吉利之年。并把这两个年龄说成寿命的“坎”,认为圣人都容易在这两个年龄死去。所以老人不喜欢。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句看似迷信的老话,事实上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73岁和84岁去世的老人比同年龄段的其他年纪多出不少。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生命活动存在周期性,大约为11年一周期,其中会有相应的高潮和低谷,而73和84恰好处于两个周期的末尾,正是那轮周期中最为低谷的阶段。事实上,95岁也是另一个低谷,但是由于活到95岁的老人实在太少,因此很少提及。

现代的生物学家通过人类细胞的分裂次数,进而推断人类的正常寿命应该在100岁以上。只是由于战争、疾病等各种外力因素导致如今人类的平均寿命在73岁左右。但尽管如此,我们的寿命已经比两位圣人生活的年代提高了40余年。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正在被攻克治愈,人类的平均寿命还会稳步提升。

推敲出来的说法。真要推敲这种说法是从哪来的,就会发现,至少在元、明至清初,“七十三八十四”只有一种含义,就是专用来形容某人说话东一句西一句、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按寿命长短的说法。人活七十古来稀,在过去很少有人活过七十岁的,而到七十岁,你又能很健康地活过前三年(即73岁)老百姓说的第一道“坎”。多数人就能再活十年,我们中国人说寿一般是以十说的,十代表更大的意思,是个吉样数,再活十年就是八十三,八十三活个满年也就是八十四,也就是第二道坎。

尽管存在着一些说法,但是我们还是要帮助自己家的老人以良好的心态去渡过这两个年纪,毕竟自己的一生是自己活出来的,不是靠一句老话就能左右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8
它和我国古代孔子和孟子两位圣人的死亡年龄有关。
一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圣人”孔丘,一位是战国时代的“亚圣”孟轲。古代人的年龄都是以虚岁计算的,正巧孔子年满七十三虚岁时归天,孟子活到八十四虚岁时寿终。
因为孔、孟都被尊为“圣人”, 我国古代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所以,人们把他们归天的年龄视为不吉利之年。
并把这两个年龄说成寿命的“坎”,认为圣人都容易在这两个年龄死去,何况一般老百姓呢?
且奇妙的是,也确实有很多老人正是去世在这两个年纪。因此这句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话就被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老人们还总是在念叨。
这句看似迷信的老话,事实上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毕竟古人也不是随口胡说,而因为的确有很多这样的例子,73岁和84岁去世的老人比同年龄段的其他年纪多出不少。为什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生命活动存在周期性,大约为11年一周期,其中会有相应的高潮和低谷,而73和84恰好处于两个周期的末尾,正是那轮周期中最为低谷的阶段。事实上,95岁也是另一个低谷,但是由于活到95岁的老人实在太少,因此很少提及。
第2个回答  2019-07-18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意思是说这两个年龄的人很容易去世。

科学家们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发现人的生命有一个周期性的规律,大致是7~8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每个周期中存在着生命活动的高潮和低潮。一般周期的中间年龄为高潮,而周期的始末为低潮。高潮称健康稳定年龄,人的免疫能力较强,去世的人就少;低潮称健康减弱年龄,人的免疫能力较弱,去世的人相对较多。

7年的周期为7、14、21、28直至84岁;8年的周期为8、16、24、32至72岁,而73和84这两个年龄都超过了古稀之年,人体的免疫能力减弱了,再加上处于生命周期的低潮期,去世的人相对就会多一些。
第3个回答  2019-07-18
“七十三、八十四”之说无疑表现了一种文化,具体说就是中国人自己非常崇拜的孔孟儒家文化。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中国百年之前一直屈于奴隶制、封建制度之下,没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传统思想及文化核心不言而喻,是封建主义的。逢新一龙年来临,又一批老人进入或接近所谓“七十三、八十四”年龄坎,我们将这一历史大谎言予以批驳、辨析,希望能解除人们一些莫名的心理困扰,让老人更乐观、豁达、健康长寿
第4个回答  2019-07-19
“七十三八十四"的下一句是"阎王不请自己去”,意思就是这两个年纪是人生的一道坎儿。古人认为,活到这两个年纪的老人,是最容易被阎王“收走”的。当然了,“阎王请”、“老天收”不过是一种迷信说法罢了。而且古代民众生活水平低,医疗条件落后,寿命普遍不长。非战争年代,能有五十的平均寿命就算是物质较富余的盛世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