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阴肝经腧穴可以治疗什么病症?

如题所述

(一)主治病症

足厥阴肝经共有14个腧穴(图8-93),主要治疗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肝病、妇科病、少腹前阴以及经脉所过部位诸症。

图8-93足厥阴肝经腧穴

(二)腧穴歌诀

一十四穴足厥阴,大敦行间太冲侵,中封蠡沟中都近,膝关曲泉阴包临,五里阴廉急脉穴,章门常对期门深。

(三)腧穴

1.大敦(井穴)

[取法]在足大趾外侧,距趾甲角约0.1寸处取之(图8-94)。

[主治]疝气、遗尿、经闭、崩漏、阴挺;癫痫。

[刺灸法]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2.行间(荥穴)

[取法]在第一、二趾缝间,当趾蹼缘上方纹头处取之(图8-94)[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中风、口、癫痫;小便不利、疝气、月经不调、崩漏、痛经、带下;胁痛、黄疸;癫痫。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3.太冲(输穴;原穴)

[取法]在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取之(图8-94)[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口;胁痛、郁闷;疝气、遗尿、月经不调;癫痫、小儿惊风;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4.中封(经穴)

[取法]在内踝前方,当商丘穴与解溪穴之间,靠胫骨前肌腱腱内侧的凹陷中取之(图8-94)。

[主治]疝气、遗精、小便不利、腹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图8-94

5.蠡沟(络穴)

[取法]在内踝尖上5寸,当胫骨内侧面中央取之(图8-95)。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月经不调、带下;足胫疼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6.中都(郄穴)

[取法]在内踝尖上7寸,当胫骨内侧面中央取之(图8-95)。

[主治]疝气、崩漏、恶露不尽;腹痛、泄泻;下肢痿痹。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图8-95

7.膝关

[取法]屈膝,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当阴陵泉穴后1寸处取之(图8-96)。

[主治]膝部肿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8.曲泉(合穴)

[取法]屈膝,在膝关节内侧横纹头上方,当胫骨内侧髁之后,半膜肌、半腱肌止端前上方取之(图8-96)。

[主治]腹痛、小便不利;遗精、阳痿;阴痒、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膝膑肿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9.阴包

[取法]在股骨内上髁上4寸,当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取之(图8-96)。

[主治]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腹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图8-96

10.足五里

[取法]在气冲穴下3寸,当内收长肌的内侧缘取之(图8-97)。

[主治]小腹痛、小便不利、遗尿、带下、阴挺、睾丸肿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11.阴廉

[取法]在气冲穴直下2寸,当内收长肌的外侧缘取之(图8-97)。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小腹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12.急脉

[取法]在气冲穴的外下方腹股沟处,当耻骨联合下缘中点旁开2.5寸,仰卧伸足取之(图8-97)。

[主治]小腹痛、疝气、阴挺。

[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5~0.8寸,可灸。

图8-97

13.章门(脾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取法]在第十一浮肋游离端之下取之(图8-98)。

[主治]腹胀、泄泻;胁痛、痞块。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14.期门(肝募穴)

[取法]仰卧,在锁骨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取之(图8-98)。

[主治]胸胁胀痛、郁闷;乳痈;腹胀、呃逆、呕吐。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图8-9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