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对联,提高语文素养” 实验报告

如题所述

1、实验背景及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 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 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 祖国的语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对联是这精神宝库里璀璨夺目的明珠。我们所处的 东莞地区,有可园、榴花公园、旗峰公园等包含丰富对联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景观。我们学 校所在地周围有许多字画店,活跃着一批爱好楹联文化的人,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对联综合性 学习的优质资源。近几年,东莞各界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打造文化新城需要发扬传统文化, “国际花园城市”更需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因此,我们倡导传统文化正顺应了我市的发展潮 流。 我们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立足教育教改前沿,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及传统文化资源, 开展对联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切合课改精神,符合学校实际,具 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可操作性,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扎根民族文 化沃土、全面发展的现代复合型民族人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实验目标
2.1 围绕“对联”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导孩子们关注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传统文 化的兴趣,培养其高雅的情趣爱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让优秀的民族文化浸润他们的心 田,帮助他们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2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自主意识、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各种语文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探究习惯,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发现自己,学会与人合作交 流,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主题活动的乐趣,树立研究性学习的意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提 高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以后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实验对象及时间 我们以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六年级二班 48 个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时间从 2008 年 9 月至 2009 年 5 月,历时九个月。
4、实验方法 (1)学习对联知识 (2)社会调查 (2)创作实践
5实验步骤
5.1 学习对联知识 5.1.1 查阅资料,了解对联的悠久历史,学习对联的有关知识。 对联世界丰富多彩,每一副对联都有它的用途。 “兴趣是学习之源” 。互联网为学生提供 了广阔的学习平台,我让学生到互联网查阅《对联大观》 《对联世界》等多个网站,了解对联 的起源、发展,认识对联的特点、对联的故事以及一些趣联妙对。我又指导学生订阅、购买 了许多关于对联的课外读物, 如浙江文艺出版社的 《对子对对对》 、 湖南文艺出版社的 《对联》 、 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小学对课》以及《楹联报》 、 《对联学刊》等书报杂志,并建立了对联学 习博客《放飞 2009》 。我们还举行了对联知识抢答赛,学生对对联有了初步的的认识,兴趣也 越来越浓。 5.1.2 快乐朗读,领略音韵之美我们举行了三次对子歌朗读比赛,第一次是“对子歌朗诵小能手比赛” ,同学们充分展现 了个人的朗诵才华; 第二次是“对子歌小组朗诵比赛”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性;最有趣的是 第三次的“对子歌艺术朗诵比赛” ,因形式人数不限,真是百花齐放,有音乐伴奏读,有掌声 伴奏读,有的用快板的形式读??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收集、欣赏了大量有趣的对子歌 , 充分领略汉语语言独特的美,学习对联的兴趣更浓了。 5.1.3 了解用途,学会运用 按照对联的用途,我们把对联分成若干类:迎春对联、行业对联、贺婚对联、名胜对联、 宅第对联、祝寿对联、格言对联、题赠对联、哀挽对联??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对联的分类, 学会运用 ,我们先让学生认识了对联的分类,又欣赏了每一种类别的十多副对联,接着举行 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行业对联竞猜活动” 、 “实用对联分类比赛” 、 “对联分类对对碰等, 这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对联应用广泛,无事无物不可入联,为如何应用对联打下基础。
5.1.4 名联欣赏 对联世界丰富多彩,趣闻轶事很多,有的还成为历史佳话,千古传颂。我们通过举行名 联解读、名联故事比赛、看图猜对联、看对联猜意思、听故事猜对联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对 联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收集、积累资料的能力,为学生撰写对联打下基础。 5.1.5 学会区分上下联。 学生已经掌握了对子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平仄相对。老师适当点 拨:上联最后一个字一般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一般为平声。学生应用对联的一些技巧,尝 试区分上下联。这是对学生对联综合知识的检测,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语 文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5.2 社会调查 教育应与生活密切结合,在生活中学习,让儿童的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拥有丰 富的对联学习资源和社会文化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优质资源,引导学生去欣赏身边的对 联。我们开展了四次参观活动:分别是“游名胜,赏名联” 、 “ 大街热闹对联多彩” 、 “家乡春 联欣赏”和“寻找文化联的足迹” 。活动前,全班同学先分成四组,分别是名胜联组、春联组、 行业联组、文化联组,每组大约 12 人。出发前,每组制订好活动计划,设计好访问卡片。 秋高气爽的九月,名胜联组的同学参观了东莞可园、榴花公园、旗峰公园、中心广场等 名胜古迹,欣赏、收集了三十多副名胜联;十月初旬,行业联组的同学到附近繁华的花园商 业大街参观了酒店、茶肆、木器、字画等店铺,收集了四十多副行业联,访问了许多对联爱 好者。十月中旬,春联组到樟村欣赏家乡民居的春联、宅地联,收集了春联、宅地联五十多 副,访问了当地的书画名家??十月下旬,文化组到东城第六小学参观了校园艺术长廊上的 对联,并采访了校长和书法老师,又到岭南艺术馆欣赏了书画作品展览,同学们收集了五十 多副文化楹联。 参观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采用各种方式汇报,如写调查报告、采访记,绘画,编对联集, 做对联手抄报??本环节选择学生自己熟悉的探索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 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 收集的能力,语文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自理能力也得到提高。 5.3 对联创作实践 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 语文学习的核心是能力构建, 而能力的构建主要通过活动来实现。 我让学生在了解、掌握对联技巧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由简到深、由易到难的对联创作活 动,

5.3.1 师生、生生互对 我先出上联“红” ,学生则对出下联“绿” “黑” “白“蓝” “黄”等,我又出上联“南辕” , 学生很快对出“北辙” , “声东” “击西” “左邻” “右舍”??。接着学生出上联,老师对下联, 还有男女互对,小组互对等。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学生初步感受对联创作的乐趣。 5.3.2 填写对子比赛(由各组组长抽签,在规定时间内小组合作完成) ,如: 冬对___,暮对___,走兽对___,鱼唇对__,虎爪对___ 悲对___,爱对___,地北对__,乘舟对__,射日对___ 5.3.3 举行征下联比赛,如: 芝麻开花步步高,_______________。 冬去山明水秀,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环节只是一个阶梯练习,为撰写对联作铺垫。 ) 5.3.4 对联创作比赛 同学们可以根据主题自创对联:如山水名胜联、春联、题赠联、宅地联、行业联等,也 可仿古诗、名联描校园美景?? 5.3.5 自创对联书法比赛 同学们在规定的两小时内完成自创对联书法作品,软笔和硬笔至少各一份,材料不限, 可写春联、题赠联,可做成书签、贺卡?? 同学们不但在活动中展示了自己的创作才能,书法水平也得到提高。 5.3.6 赠送对联 (1)春联赠乡亲:春节前夕,班上的书法高手周瑞欣、周鉴华等五位同学写春联赠送 给樟村的老人。 (2)题赠联赠校友:悠悠六载情,毕业何忍别,依依惜别意,满怀师生情。小小一副 对联,赠母校,怀感恩;赠老师,表谢意;赠同学,存友情?? (3)格言对联广赠天下朋友 四小组分头行动,分别到花园大街、中心广场、富怡花园社区、旗峰公园四个地方书写 并赠送对联。 (4) 心意对联赠家人: 学解缙, 自创春联门上挂; 家人生日赠寿联; 书房挂联勉自己?? 本环节属应用环节,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充 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进行创作,这样既锻炼了每个学生的语言运用 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关心家人、热爱学校、关爱社会的情感。

6.实验成果
这次实验活动硕果累累,全班同学共写了 48 篇对联调查报告,其中王云豪同学的研究报 告《古今对联对比》最出色。同学们还写了 48 篇采访记,出了三期手抄报共 144 份,春联组 的同学共编写了 12 本《春联集》 ,其中钟俊伟同学搜集编写的《传统春联》内容最丰富。四 个小组还合编了四本《对联集》 ,这些《对联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是同学们心血的结晶。 周鉴华等五位同学写了十多副春联分别赠送给樟村的十位老人,周瑞欣同学利用自己的“隶 书”为小区的邻居写了大量的春联,受到乡亲们的赞扬,毕业前还送给老师一副。冯晓敏同 学的画文配《花园对联一条街》等作品颇有创意。十位同学的对联书法作品在学校橱窗展览, 受到师生好评。下面是几副孩子们创作的受到好评的对联: 以夜继日笑洒热汗千滴,沐雨栉风喜建广厦万间(陈晓标同学为身为建筑师的父亲 创作) 百花吐艳绿如茵 满园硕果红似锦(卢丽娜同学为果园创作) 室有仙风常载誉 人因宝扇早知秋(乐德胜同学为家电商店创作) 藏古今文章瑰宝 聚中外学术精华(袁雪妮同学为图书馆创作) 师指千条路 烛明万里程(姜珉宇同学为学校创作) 本次实验活动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从学校走向社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活动丰富多 彩,知识容量大,趣味性浓,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语文 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广泛吸收民族文化精华,培养热爱祖国 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 的价值观,正逐渐成为学习和生活的真正主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