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埃博拉病”?

如题所述

“埃博拉”病毒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病毒,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这种病毒最早是于1967年在德国的马尔堡首次发现的,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再次发现它的存在后,才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埃博拉病毒简介

--------------------------------------------------------------------------------

“埃博拉”病毒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病毒,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这种病毒最早是于1967年在德国的马尔堡首次发现的,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再次发现它的存在后,才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极活跃,病毒主要通过体液,如汗液、唾液或血液传染,潜伏期为2周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其死亡率高达50%甚至90%。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目前为止,该病毒已使大约1500人受感染,其中约1000人死亡。

“埃博拉”病毒的传染除了通过血液和人体分泌液传染外,接触被病人血液污染的医疗用具也有可能被传染。而且这种病传染极快,所有病人一旦被发现就必须立即被隔离,与病人接触过的人也必须接受定期检查。目前,全球医学界还没有找到预防这种病的疫苗和可以治愈这种疾病的药物。但只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严格隔离病发区,病毒的传染就能得到迅速遏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06
人间凶器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是人类所知道的最恶毒的“杀手”之一。当一个人感染了这种世上最危险的病原体,几乎无药可医。埃博拉病毒有多种变种,其造成的死亡率也在50%到90%间不等,它是我们这颗行星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

然而,埃博拉病毒也是感染人类几率最小的滤过性病毒。尽管近年来人们对于这种病毒投入了大量的关注,关于它的报道也长篇累牍,但是在历史长河中曾折磨人类的所有病原体中,它不过是个小角色。

自从28年前埃博拉病毒被首次发现以来,它差不多仅有10次左右具规模的爆发,而且每次也不过造成几百人丧生。相比之下,这个数目不及美国每年工伤事故中丧生人数的1/5。

恰恰如此,埃博拉病毒的恐怖之处不在于它曾毁灭了什么,而是将来它可能去毁灭什么。

病毒诞生以河之名

1976年夏天,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布姆巴的一位医生尼果·姆硕拉游历到了埃博拉河边的小镇扬布库(Yambuku)。在当地的一家医院里,姆硕拉首次记载下一种新型疾病的临床反应,它传染迅速,致人死命。姆硕拉在旅行日志中描述道,“这种疾病的病征是——身体高烧39℃左右、身体许多部位大量出血、胸腹部疼痛、严重下痢并使病人脱水、皮肤干薄如纸、眼眶下陷……一切治疗方法都难以奏效,三天左右内迅速死去……”这种疾病由于附近的一条河流,而被命名为“埃博拉出血热病毒”,它在几个月后被成功地抑制住,但是318名感染者中的90%不幸死去。

2000年,临近苏丹南部边境的乌干达北部古卢地区,又一次埃博拉病毒爆发,这次埃博拉共夺走了173人的生命。

与埃博拉病毒相连的一个危险因素,是医护病患时的风险。这种病毒在医院中广泛传播,许多医护人员被感染。在几次大的爆发中,护工都冒了极大的危险。同样道理,做此项研究的科学家和实验室人员都在冒险,就在苏丹首次疫情爆发几个月后,英国一名科学家就不慎在实验室中感染了该病毒。

致命凶器鲜露锋芒

丹尼斯·波顿是一位免疫学教授,从事埃博拉病毒研究已近10年。波顿说,“这个病毒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爆发的迅速,它杀人只需要2周以内的时间就足够了。

埃博拉爆发的规模并不大,频率也较小,这可能与它致人于死地的速度之快有关,而且传染的扩散也仅局限于身体的直接接触,例如汗液传播、唾液传播。因而,如果患者得以及时隔离,疫情就可以被容易地控制住。

神经药理学教授迈克尔·布什米尔说,“人类并不像是埃博拉的靶子,只是出于‘偶然’和‘意外’才成为埃博拉的寄主。”尽管科学家们一直努力寻找病毒的源头,然而,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人们一无所获。

埃博拉病毒至今而言还是一个谜。人类还搞不清楚它的复制过程,只知道一旦病毒侵入了人类细胞就自行复制,病毒还需要细胞表皮上的受体识别才能进入细胞内,然而,我们并不清楚这个“受体”到底是什么。

未来杀手不容小觑

28年前发生在非洲的埃博拉病毒是对流行病学的讽刺。

当埃博拉的新威胁日渐显现的时候,另一个致命病毒已经走上末路。在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全力监控其在全球范围根除天花计划的开展情况,这努力得到了回报——世界最后一例天花病例发生在1977年的索马里,此后便绝迹。

今天,埃博拉病毒的影响已经扩大,尽管不是在致死人数上。埃博拉致死了几百人,而天花则致死了几百万。埃博拉病毒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无从得知。

对于波顿而言,他感兴趣的是,他所隔离的抗体如何才能应用于临床。“你不能在埃博拉身上得意洋洋,你必须提防它咬你一口。”波顿最后说。(荆何)

感染事故 毒针扎破手无药可医

俄女科学家染埃博拉病毒身亡

本报综合报道据美国媒体报道,在位于西伯利亚的一座武器实验室工作的一位俄罗斯女科学家因为意外被一根沾染埃博拉致命病毒的针扎破手而身亡。目前,埃博拉病毒仍无药可医。

专家和官员表示,上述意外事件已经引起了人们对于这家生物技术实验室安全性的担心。这家实验室在前苏联时期主要从事的工作是将致命病毒转化为生物武器。

尽管上述意外在5月5日就发生了,但这家实验室却直到上个星期才将此事汇报给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表示,实验室方面已经对上述女科学家进行了隔离,以防止病毒的可能传播,而且也没有规定涉及埃博拉病毒的事件都必须汇报,但实验室方面的拖延意味着世界卫生组织没能提供及时的治疗建议,也许这些建议可以挽救女科学家的性命。

几个月之前,美国马里兰州德特里克福特的一家陆军生物防御实验室也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一名美国科学家也不小心沾到了埃博拉病毒,但她并没有被感染上,实验室方面在48小时之内就公布了这一事件。

防治进展 日本合成与埃博拉相似病毒

去年12月,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合成了外表和结构与埃博拉病毒十分相似、但毒性要弱得多的病毒。这种病毒可用于研究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和毒性发作机制,帮助开发埃博拉疫苗,防止生物恐怖。

这种埃博拉类似病毒是东京大学河冈义裕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合成的。除了基因不同,这种病毒的外形、结构形式及所包含的蛋白质都与真正的埃博拉病毒一样,并且也能感染人体细胞。河冈教授去年曾成功合成了真正的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共包含7种蛋白质,其构造是在细管状外壳中包裹着基因和蛋白质复合体。

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埃博拉类似病毒与真正的埃博拉病毒外表十分相似。埃博拉类似病毒的毒性要低得多,研究、试验更为方便。

美拨巨款应对埃博拉等病毒来袭

美国参议院本月19日通过“生物盾牌计划”法案,批准拨款56亿美元用于美国预防生物或者化学武器袭击。法案涉及的生化袭击包括天花、炭疽病、肉毒杆菌毒素、瘟疫和埃博拉病毒等。

这项名为“生物盾牌计划”的法案规定,在未来十年内,美国将鼓励制药企业研究与开发针对生物恐怖活动的应对措施,加快对解毒药品的批准过程,在紧急情况下允许政府向公众提供未经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某些治疗方法。

在参议院投票结果揭晓后,美国生物科技公司和疫苗生产商的股票上涨。白宫19日也发表声明说:“‘生物盾牌计划’对增强美国应对生物、化学、核和放射性恐怖威胁的能力至关重要。”(综合) (新京报 2004年05月)
第2个回答  2007-03-06
埃博拉病---最狠毒的杀手

新华网日内瓦12月19日专电(记者陆大生)世界卫生组织19日在这里宣布,根据最新统计结果,自今年9月以来在乌干达已有162人死于埃博拉病。

该组织说,迄今为止,在乌干达的古卢、马辛迪和姆巴拉拉三个地区总共已有421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在今后几周内,“无国界医生组织”等6个国际组织将继续跟踪和监视当地的病情。

世界卫生组织还说,在目前的情况下,该组织并不建议中断同乌干达的贸易和旅游。

埃博拉病由埃博拉病毒通过身体接触传染。感染病毒的人出现高烧,肌肉剧烈疼痛,鼻腔、口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有可能在24小时内死亡。埃博拉病毒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病毒,感染者死亡率为50%至90%。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不算最近这次爆发,自1976年发现这一病毒以来,感染者已达1100例,其中已有800人死亡。(完)

参考资料:http://www.biosino.org/news/200012/00122110.htm

第3个回答  2007-03-06
埃博拉病由埃博拉病毒通过身体接触传染。感染病毒的人出现高烧,肌肉剧烈疼痛,鼻腔、口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有可能在24小时内死亡。埃博拉病毒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病毒,感染者死亡率为50%至90%。
第4个回答  2007-03-06
我知道埃博拉病毒,很恐怖的一种病毒。
电视上曾播放过一个关于此种病毒的纪录片。一个从非洲回来的美国上尉无意中接触被感染的尸体时感染了此病毒,回来后全身流血,很可怕!有机会找找这个纪录片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