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传统民俗文化有哪些

如题所述

江西非遗:青阳腔 

青阳腔形成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因青阳属池州府,故又称池州调或徽池雅调。目前主要存在于安徽省青阳县及江西省湖口县等少部分地区。明代嘉靖年间,弋阳腔流入青阳地区,与当地方言及民歌小曲相结合,形成青阳腔。这一新起的声腔突破曲牌联套体的音乐结构,发展了“滚调”,创造了腔、滚结合的歌唱形式,将我国戏曲声腔的演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青阳腔的剧目上起元明南戏,下到后世的各种文人传奇,数量众多,历史上曾出现过《词林一枝》、《摘锦奇音》、《玉谷新簧》、《徽池雅调》等一批青阳腔剧目刊本,现在能收集到的青阳腔大小剧目有94个。青阳腔演唱时一般只用大鼓、大铙、大锣等伴奏而不用管弦,独唱与帮腔结合,一唱众和,同时在演唱中运用“滚调”的方法,在唱腔中加入“滚白”和“滚唱”,形成长于叙事的特点。其唱腔灵活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极大地提高了戏曲声腔的可塑性和表现力。青阳腔继承古南戏的脚色体制,有生、旦、净、末、丑、外、贴7个行当,后来又增加了小、夫两个脚色。其表演讲究“文戏武唱”,娱乐性、趣味性强,火爆热闹,常穿插表演窜刀门、盘吊杆、翻高台、跳火圈等技艺。青阳腔中还有各种纸质面具,在舞美上极具特色。摘自华夏民俗文化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0
江西民俗属于长江流域民俗文化圈,它具有长江文化流域的大部分特点,浪漫、温情、灵活、凝重、质朴,但同时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又具有自己独有的特色。在古代,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颇少,因此有一定的封闭性,这就使得江西的民俗异彩纷呈,比如情趣盎然的交际礼仪,历史悠久的婚姻习俗,源远流长的家庭习俗以及各种五花八门的商贸习俗等等。同时,江西在古代地理上处于“吴头楚尾”,在民俗文化上兼容了吴越文化、湘楚文化以及周围地区的民俗文化,所以江西民俗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综合性。江西民俗文化极为丰富绚丽多彩。少数民族中畲族聚居,主要分布在铅山太源畲族乡和贵溪樟坪畲族乡等地以及永丰、吉安、兴国、武宁、德安、资溪、宜黄、乐安等市县的30多个畲族乡村;瑶族部分聚居,如全南瑶山、喇叭山等;其他各少数民族均为散居性质。江西在地理上与吴越和荆楚毗邻,先秦时由于战争和其他因素,江西与这些地方已经“杂俗”。秦、汉以后,中原文化进入江西,吴、越文化也继续向江西传播并“沉积”在这里,有的成为基本固定的民俗文化形式传承至今,有的则发生变异,在其原有的形式上产生了新的内涵。江西民俗文化除传承着吴越文化遗风和融汇吴楚、中原以及宗教文化之外,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还逐渐产生出一种与当地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比较典型的有南丰傩舞--素有“中国原始文化的活化石”之称;景德镇瓷器--号称“千年瓷都”,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謦”蜚声海外;赣州堪舆术--赣派风水学是中国历史上风水学的两大派别之一;赣南客家风情--赣南是中华客家的起源地,素有“客家摇蓝”之称;鄱阳湖的渔家风情,宜春、萍乡的花炮,婺源的婺墨,龙尾砚,兴国的山歌也较有名气。漫漫历史长河,川流不息。勤劳智慧的江西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地方民俗风情。江西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民俗资源丰富多彩。如古越人风俗的断发纹身、悬棺葬、图腾崇拜;畲族是江西唯一具有聚居性质的少数民族,畲族社会中广泛流传的盘瓠神话传说,以及与此相联带的盘瓠的图腾礼仪、图腾标志、图腾禁忌等,典型地反映了畲族图腾文化的特色;客家人是汉族的一支,他们迫于战乱等因素,举家南迁,历经千辛万苦,但虽适新土,不忘本源,重视传统,崇敬祖先。
盾牌舞,又叫藤牌舞和滚挡牌,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后经尚武的永新县南乡人不断改进,逐渐演变成集武术、杂技、舞蹈和音乐等表演形式于一体的永新盾牌舞,成为既有演武目的又有观赏价值的民间舞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