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业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材料学院下设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生物医学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六个专业。其中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统一招生为材料科学类,大二分流。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大一下分不同的研究对象为生医图像与生医材料。 培养目标:系统地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与熟练的实验技能,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熟悉国家的科技法规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制度,具有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人才。
主干课程: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材料科学导论、有机化学、结构化学、材料物理化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固体化学、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电子陶瓷、磁性材料、电子封装材料、材料科学进展、新能源材料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到电子、微电子、通讯、化学、化工、高分子合成与加工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及管理部门从事新材料、新器件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或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系统地掌握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与熟练的实验技能,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言与发展动态,熟悉国家的科技法规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有关制度,具有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材料科学导论、理论物理、固体物理、晶体物理、半导体物理、薄膜物理与技术、现代材料制备科学、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电子陶瓷、磁性材料、新能源材料、材料科学进展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到电子、光电子、微电子、半导体、通讯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及管理部门从事新材料新器件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或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系统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生物医学信息检测、处理与传输、生物医学成象和图象处理、新型诊断和治疗设备、康复工程、组织工程等方面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外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应用、近代化学、工程力学、电子电工技术、材料科学基础、生物化学、解剖生理学、组织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生物材料及人工器官、生物材料评价、医用仪器原理及应用、生理系统建模与仿真、科技情报检索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学生适宜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企业等部门从事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生物医学仪器、生物系统仿真及生物医学软件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以材料学科为依托,培养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及功能材料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其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并能从事金属材料、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材料结构分析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等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英语、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大学化学、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相变、材料工程基础、纳米材料与技术、功能材料、表面工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稀土材料、粉末冶金等研究单位,从事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可到机械、冶金、铁道、轻纺、粉末冶金等企业从事产品开发、质量控制、理化检验、失效分析及热处理技术工作;或到外贸、物资等部门从事金属材料、纳米材料、稀土材料的技术管理工作和引进工作,以及高等院校专业的教学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掌握坚实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以及熟练的实验技能,具备开发新型无机材料的能力,主要是超细粉体、晶须、薄膜等低维材料、高技术陶瓷材料、传感器材料、无机生物材料、新型玻璃,并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
主干课程:外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近代化学基础、电子电工技术、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工程及设备、无机材料工艺原理、材料测试及研究方法、新型无机材料、纳米粉体的制备与表征、电子材料及元器件、建筑装饰材料、绿色电池材料等。
就业方向:在电子、能源、航空航天、建筑等行业的科研设计院所、大专院校、生产企业等从事半导体材料、能源材料、电子材料、磁性材料、先进陶瓷、生物材料、建筑材料等新型无机材料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2011年新增设专业 ,全国共有十余所高校开设有本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电力、航天航空、信息、交通等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器件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
主干学科: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概论、近代物理概论、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应用电化学、薄膜物理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方法与现代测试技术、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储能材料与技术、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硅材料检测技术、化学电源设计、化学电源工艺学、半导体照明原理与技术、薄膜技术与材料、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工艺、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系统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化学能源、太阳能及储能材料等新能源材料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等方面工作,也可以在通讯、汽车、医疗领域从事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的开发、生产和管理的工作,还可继续攻读新能源材料及相关学科高层次专业学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