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车的GPS?

如题所述

现在通常车载使用的GPS有两种,一种是车载GPS导航,面另外一种就是GPS定位器

二者的区别就在于车载GPS导航是告诉你去哪儿,而GPS定位器是告诉你在哪儿。而且GPS定位器还具有防盗的作用。配合车载定位管理系统或者手机APP,可以随时查看车辆的实时位置以及状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8
车载导航,就是在车上装一个gps导航仪,可以辅助行车安全
第2个回答  2019-11-24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就已经出现了无线电导航系统。
最早人们采用的是长波信号,波长长达26公里,因为长波信号可以轻易地被电离层反射,所以美国的OMEGA系统用了八个发射器就把信号覆盖了全球。不过因为信号波长比较长,定位精度受到很大影响:OMEGA系统的精度只有六公里。
为提高定位精度,只有提高无线电信号频率,但是借助电离层反射的全球覆盖就受到了影响:波长越短的信号,直线传输特性越强,同时不能被电离层反射:通过把波长减小到2.6公里,LORAN系统倒是把定位精度提高到450米了,可全球只有10%的面积被信号覆盖。
自从1957年有了卫星,科学家的兴趣自然就转到这上面来了:卫星可以发射短波长信号,穿透电离层覆盖半个地球的面积。

历史演变
编辑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军就不断地试验并改进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从最早的TRANSIT,到NAVSTAR, 一步一步地把GPS系统进行完善并降低接收系统成本。随着接收系统的成本不断降低,很多有商业头脑的人预见到了GPS系统的民用市场的广大,把GPS扩展到民用的呼吁在美国国内越来越高。
不过最终促成此事的是一桩悲剧:1983年,韩国的KAL-007航班因为迷航误入前苏联领空,被前苏联战斗机击落,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无一生还。那会儿GPS还没有投入民用,民用航班的导航主要靠无线电信标,万一地面信标站或机上系统有故障,那麻烦就大了。于是美国前总统里根于1984年正式宣布:开放GPS信号的民间使用,无偿提供服务。 从1989年2月开始,真正用于实用的BLOCK II 卫星开始发射升空。到1993年12月,美国国防部宣布GPS系统初步完成,由24颗BLOCK I 和 BLOCK II 卫星组成。1995年7月,美国国防部宣布GPS系统完全完成,由24颗BLOCK II卫星组成。

系统组成
编辑
GPS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控制部分,空间部分,用户端。
空间部分和控制部分由美国军方维护,主要是保证卫星正常工作及其发送的信号准确无误。用户端就是大家平常用的GPS接收机,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但基本操作都是接收卫星信号并计算接收机所在位置。
在空间部分,美军布置了24颗BLOCK II卫星,由ROCKWELL公司制造,星重700-900公斤,包含太阳能极板为5米宽,设计使用寿命为7.5年。卫星轨道距地面20200公里,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夹角为55度,轨道面与赤道面交线之间在赤道面上的夹角为60度,每个轨道面布置4颗卫星,所以总卫星数是6个轨道面乘以4为24颗。其中21颗正式使用,3颗备用。每颗卫星每12个小时绕地球一周。这样算下来,在任何时刻、地球的任意地方,基本都能“看到”12颗左右的卫星。

定位原理
编辑
GPS接收机的定位实际是就是通过计算接收机距不同卫星的距离来完成的:
如果接收机知道它离第一颗卫星的距离,接收机在宇宙中可能的位置就是一个球;如果接收机同时知道它离第二颗卫星的距离,接收机可能的位置就是两个球的交线;如果接收机同时知道它离第三颗卫星的距离,那么接收机的可能位置就是三个球的两个交点。那这两个交点到底哪个是真正的位置点呢,其实非常好判断:一个点在距离地表10公里之内,一个点在距离地表几千公里以外,你说哪个是?
那么大家都知道,GPS需要至少四颗卫星来定位,那这第四颗卫星是怎么回事呢?无线电波以每秒30万公里传输,从卫星发射信号到接收机收到信号,只需要大概0.06秒。如果接收机的时间精度是百万分之一秒,那末折算出来的距离误差就是300000000/100000000=300米。在卫星上的钟是四个原子钟,精确地同步到精度为几十亿分之一秒。可接收机的时钟是普通石英钟,精度远达不到百万分之一秒,如果也用原子钟的话,重量咱们先不说,每个原子钟造价是二十万美金,那还有谁用的起呀?所以,第四颗卫星的信号实际上是提供时间基准,给GPS接收机用来计算接收机距离其他三颗卫星的距离:有了时间基准,接收机就可以测量从其他三颗卫星到达接收机的时间,然后把时间转换成距离。

信号结构
编辑
一般民用GPS使用的是GPS系统的L1载波,频率为1575.42 MHz。在这个载波频率上面以调相方式加载了两种不同的伪随机噪声码:C/A码和P码。C/A码是用于民用的测距码,码长为1023个码元,即1023次从数字零到数字1的跳动,这1023个码元每秒重复1000次,即1.023MHz, 或每一百万分之一秒跳动一次。P码是军用码,码长非常长,码速为10.23MHz,即每千万分之一秒跳动一次。
由于GPS接收机通过对比码元的跳动来计算从卫星到接收机的时间,然后再转换成距离,显而易见,P码的时间精度高了10倍,距离精度也就高了10倍:现代信号处理技术计算码元跳动的时间精度是码宽的百分之一,一百万分之一秒折合出来的距离是300米,它的百分之一就是3米。而P码的精度是这个数值的十分之一,即0.3米。换句话说,在计算某个卫星距离接收机的实际距离的时候,C/A码的理论精度是3米。
接收机“知道”了自己与卫星的距离,并不能计算出自己的位置,因为它不知道卫星在发射电波时的位置,因此在卫星载波上面,还加载了一个50Hz的导航电文,这个导航电文包括了:卫星的轨道参数、时钟参数、轨道修正参数、大气对GPS信号折射的修正值等等。GPS接收机就是通过这些参数计算出某一时刻某颗卫星在空间中的位置,然后再确定自己与卫星的距离,然后再计算自己的实际位置。导航电文总长1500比特,在50Hz发送的情况下,每一个循环周期是30秒。
可能大家觉得这个比较枯燥,可这正是隐藏在各个GPS技术参数后面的无数个“为什么”之一。大家比较一下GARMIN和MAGELLAN的各个型号GPS接收机的技术参数,就会发现:所有型号的的GPS接收机的冷启动时间(即GPS对卫星及自己所在地一无所知)都是45秒左右,不是厂商懒不想改进GPS性能,而是已经快到技术极限啦:45秒里面的30秒是用来接收导航电文的,剩下15秒钟是计算接收机位置的。
如果你看到某款GPS接收机标称冷启动时间是30秒,赶紧走开不要再看第二眼:厂家连这个数据都敢拿出来骗你,他们的接收机的定位数据你还敢用吗?当然GPS系统是不断在改进的,也许将来的导航电文用一秒钟就发过来了,不过如今的数据还是需要30秒才能发过来。
其实每个GPS的技术参数都是有学问的,不过限于本文篇幅及技术复杂性,不能一一介绍。最根本的原因是我现学现卖,还没有钻研到那么深呢。呵呵。不过我不是专业搞这个的,只是在使用GPS的时候爱问个为什么,然后去查资料找答案,请大家不要用刁钻古怪的问题难为我,我还想省出时间去爬山以及自制地图呢,嘻嘻。
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GPS接收机算方向和速度的:大家都知道一般GPS接收机每秒钟计算一次位置,把前一秒钟的位置和这一秒钟的位置比较,接收机就可以算出自己的前进方向和速度,对吧?
错!实际上GPS接收机在计算前进速度的时候,用的是多普勒效应:在扣除卫星相对于接收机移动的多普勒效应以后,多出来的部分就是接收机移动的部分了,把这部分进行计算,就可以算出接收机的前进速度了。这种计算方法要比直接计算每秒钟的前进速度准,准确程度是每小时0.5公里,想想一般人散步的速度还有每小时三公里以上,不由得不佩服那些研究这个的科学家。不信你自己可以作个试验:在走路或开车的时候走一些迷惑GPS的蛇行路线或8字形路线,看看GPS的速度显示是否连续并准确,一般这种情况下GPS的方向显示会略有延迟,因为它每一秒钟才算一次,而且方向的计算是要和前几秒钟的方向进行加权平均。

准确率
编辑
以上讲的是在“完美”的世界里面的GPS原理,到了现实中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问题就来了,有很多种因素会影响到GPS的准确率:
GPS误差引入简表

卫星时钟误差 0-1.5米
卫星轨道误差 1-5米
电离层引入的误差 0-30米
大气层引入的误差 0-30米
接收机本身的噪音 0-10米
多路反射 0-1米
总定位误差 大约28米
可以看出,主要GPS定位误差来自于电离层和大气层,是因为电离层中的气体分子和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分子会折射GPS的微波信号,使其在从卫星到接收机的路线中会稍微弯曲一下,导致接收机把弯曲的路径来当作直线路径,从而引入误差。这种现象在微波信号斜斜地穿越电离层和大气层时更明显,因为微波信号在其中穿越的时间和距离更长。不过在卫星的导航电文中,已经包含了大气层的修正参数,能够消除50%到70%的误差。

数据纠正
编辑
GPS的准确率每秒钟都在变化:卫星轨道在不断变化,电离层在不断变化(白天和黑夜能差几倍),大气层的温度、湿度和气压也在不断变化,所以这些因素引入的误差也是在每一秒钟都在变化的。
一般这两年出的GPS(我指的是著名厂商的各种手持机)的误差的大致范围是10米,如今GARMIN和MAGELLAN手持机的标称精度是7米(在95%的情况下)。这个标称值是在最好的条件下算出来的,就象汽车的百公里油秏指标一样。
换句话说,GPS给你的位置数据是相对位置数据,你需要在这个数据点周围画一个半径是10米的圆圈,你的绝对位置肯定在这里面,但具体在哪里,只能用更高级的手段测量了。
在可能的情况下,精度越高当然越好,在现代一般实时提高精度的方法是差分法:利用两台GPS,同时观测卫星信号,在一台GPS位置已知的情况下,可以算出当时那个时刻那一区域的GPS信号修正值,然后想办法通知另外一台GPS, 那末另外一台GPS就可以算出一个准确程度非常高的位置了。因为如今在中国民用GPS的差分修正还很少有机会被大家用到,所以在这里我就不介绍了 。

使用的注意事项
编辑

GPS的能与不能
第一,GPS能为你提供定位服务,但不能永远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野外的时候有无数种情况会使GPS接收机停止工作,所以一定要有备用手段:指南针和纸地图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学会使用它们也是GPS机友应有的基本技能。关于GPS接收机对卫星信号的依赖,我在下面介绍。
第二,GPS能告诉你应该向那里走,但不能替你走。听着像傻子说的话,是吧?不过这个在实际野外应用中经常发生:不要以为带了GPS不会迷路就万事大吉了,在很多种情况下,你明明知道应该向某个方向走,可就是过不去,所以野外的实际经验非常重要,GPS只是辅助指路的手段。
第三,GPS能告诉你当前的位置,但不能告诉你周围的地形状况。在知道自己的位置以后,周围的地形状况就需要地图的支持了:无论是纸地图还是PDA中的电子扫描地图还是手持机中的矢量地图,这些都是获得地形信息的来源。
第四,GPS能帮助你记走过的路,但不能完美地再现。在你爬山的时候,你走过的路线在GPS中是按航迹记录的,航迹可能由几十上百个航迹点(TRACK POINT)组成,如果半路上你迷路了,需要顺原路摸回去的时候,GPS可以把这些航迹点转换成航点(WAYPOINT), 然后指导你一段一段地摸回出发地。由于GPS的限制,转换成的航点只能有30个或更少,所以航点组成的航线(ROUTE)要比原始航迹粗糙得多。这个我在下面再强调。

GPS卫星信号的遮闭
基于GPS系统的原理,GPS接收机强烈依赖于直接接收到卫星信号,换句话说,严重依赖于接收机“看到”的天空的范围——天空范围越大,接收机收到的来自不同卫星的卫星信号就越多,就越能准确地定位。
GPS接受机接收的是从卫星来的1575.42 MHz微波信号,所有的自然天气现象不会遮闭GPS信号,当然对定位精度有影响。因为卫星发射功率及距离原因,该信号比同频率的背景噪声小100倍,比现在穿过你身体的广播信号小上千倍。GPS手持机使用复杂的数字信号技术把真正有用的信号过滤出来。所以一般的无线电干扰对GPS接收机并不构成威胁,真正有威胁的是物体的遮挡。
1.GPS微波信号的穿透能力
1) 所有金属实体会完全遮闭GPS信号。注意含有金属涂层的汽车贴膜对GPS也有遮闭作用。
2) 厚度为1厘米以上的水体(液态)会完全衰减GPS信号至不可用。
3) 玻璃和塑料对GPS信号有轻度衰减,所以你可以把GPS放在衣服口袋里面,或汽车风档下,或插入腰间的护套。
4) 不过厚重的非金属物体也会完全遮挡信号,几厘米的木头会完全遮闭GPS信号。
5) 1575.42MHz的微波信号波长是19厘米,所以理论上可以透过孔径(直径)大于19厘米的金属网,或普通金属绗架结构,比如输电铁塔。
2.树冠对GPS信号的影响
树冠对GPS信号的衰减主要是来自于:
1) 树叶中含有的水分,以及树叶上面的水分(露水或下雨)。由此可以推断:针叶树对信号的影响比阔叶树要小。
2) 树的枝干密集程度。
在树下测得GPS的精度肯定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影响的大小收到各种因素影响,需要自己用自己的GPS接收机测试,以便心里有数。
3.多路反射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光滑金属或非金属表面会反射微波信号,导致信号通过多个路径到达GPS接收机,由此影响GPS精度。这种现象在城市尤其明显,或者是在干湖床或平静的湖边进行测量的时候。不过这种影响不大,只要知道就行了。
4.山体对GPS信号的威胁
如果在山谷中行走,两侧均有连续山体,山体的视角在45度以上的时候,一般只能收到四颗卫星,也有可能无法定位。如果是山涧中,像龙门涧那种只能看见一线天的地方,百分之百GPS接收机不能定位。
所以大家在进入山谷或山涧的时候要做好准备,在GPS不工作的时候有应对办法,比如使用传统方法用红飘带标记线路等等。建议大家设置自己的GPS接收机,在无法定位的时候,使用音响报警,这样在野外比较安全。

使用前的准备

在出发前准备好 备用电池,备用指南针和纸地图。
在到达进山处以后要清除GPS中的TRACK和里程表。因为大家往往要坐车几十上百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GPS里面存的航迹点太多的话,会严重影响将来返回时所用的航点精度:GPS会以为你是要回到GPS 航迹点中的第一个点,那么用30个航点来表示这几十公里的路线,精度会非常差的。
带好纸笔,记录在登山过程中所记的一些航点,以便将来回家整理。
在野外保护好GPS接收机,建议要有针织护套防止刮擦及碰撞。一般GPS接收机在这种护套里面也能很好工作。
在使用GPS的时候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地标信息,即在这些地方定义一个航点。这些地标信息包括:岔路、水源、平台休息处等等, 共享这些数据对于其他驴友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3个回答  2019-11-24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 。
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搜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在机械领域GPS则有另外一种含义:产品几何技术规范。
另外一种含义为G/s(GB per second)。GPS(Generalized Processor Sharing)广义为处理器分享,网络服务质量控制中的专用术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