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逢人只说三分话?

如题所述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你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老于世故的人,的确只说三分话,你一定认为他们是狡猾,是不诚实,其实说话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你说三分真话,已为不少。孔子日:“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对方倘不是深相知的人,你也畅所欲言,以快一时,对方的反应是如何呢?你说的话,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你么?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显出你没有修养;你说的话,是属于对方的,你不是他的朋友,不配与他深谈,跽言逆耳,显出你的冒昧;你说的话,是属于国家的,对方的立场如何,你没有明白,对方的主张如何,你也没有明白,你偏高谈阔论,轻言更易招祸呢!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与事无不可对人言并没有冲突。

事无不可对人言,是指你所做的事,并不是必须尽情向别人宣布。老于世故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对人言,是另一问题,他的只说三分话,是不必说,不该说的关系,决不是不诚实,决不是狡猾。

说话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他,你说三分话,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作长谈,这叫做通达世故的人。

1972年,周恩来和基辛格具体操作,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使世界格局为之一变。基辛格到北京与周恩来谈判取得圆满成功之后,在临离开中国时,周恩来去为他送行,基辛格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诚恳地向周恩来担保:回去后一定多方奔走,争取早日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面对这一切,周恩来始终微笑着,不时地点着头。基辛格越说兴致越高,竞不顾外交辞令,开出了时间表:“大约一年。”周恩来仍然微笑着,不露声色。

就在飞机起飞不久,基辛格收到了发自美国的电报,一下子大惊失色,几乎拿不住电稿。原来,就在前一天联大会议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提案已经通过!这当然是件好事,可他想到,这么重大的事情,周恩来肯定当时就接到了汇报,就在自己说“大约一年”的时候,周恩来可以高傲地宣布:“事已办妥,不劳大驾。”然而他没有,他只是用微笑鼓励着热心的朋友。

面对兴致勃勃、热忱相向的面孔,周恩来若直接告以真相,以基辛格的身份而未能料到事情的结果,他岂能不觉难堪!即使他才气高绝能从容应对,那也只是我方搭台让人唱戏而已,周恩来默不作声地选择了导演这一行!

即使是最亲密的夫妻之间,每个人的心里也需要有一个小小的隐秘的角落,那是仅仅属于自己的心里空间,情感世界。有些事情是永远不能说的。一位文学青年说这样一段故事:由于文学上的缘份,他认识一位长辈已经8年了。直到有一天夜晚,他们俩在长辈的书房里聊天,才知道长辈也曾有过一段坎坷的心灵历程。当时谈到往事,长辈打开书柜,取出一个纸包,从中拿出一本日记簿,说:“这里记录的是我年轻时的一段往事,你拿回去看看吧!也许对你日后的创作会有帮助。”青年受宠若惊地接过那本日记,回到家里便埋头读了起来。故事的开始很美丽,可看下去,竟让他几度泪流满面,竟是一幕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

第二天,青年去送还日记簿。长辈对青年说:“你是第二个读者,实际上是唯一的读者。第一个读者是我年轻时的一位好朋友,他几年前在国外去世了……”青年在为长辈对他的信任而感动的同时,也为人间某种极爱和极恨的故事不能公诸于世而遗憾。

过春节,青年去长辈家拜年,他一家人正在唱卡拉0K。当他和他的夫人合唱一首情歌时,两人含笑相视,那场面非常动人,在座的亲戚都为他俩鼓掌。那一刻青年竟有点后悔看了那本日记。如果他没看,他一定会以为他的夫人是他唯一深爱的女人。长辈曾告诉过青年,他从未对他夫人说过日记里的故事。青年想,幸好他的夫人不知道,有时候不知道某个秘密真是一种幸福啊!

每个人都会有失意事,包括事业上的失意、感情上的失意、家庭上的失意。失意事本就是一种痛苦,搁在心里不找人倾吐更是痛苦。据说,把失意事摆在心里还会造成心里的疾病,所以找人倾吐也是好的。可是根据面子大师的经验,失意事还是不要轻易吐露比较好。

吐露失意事,不管是主动吐露或被动吐露,都有很多负作用。

1.无意中塑造了自己无能、软弱的形象。虽然每个人都会有失意事,但如果你在吐露失意事时,别人正在得意,那么别人会直觉地认为你是个无能或能力不足的人,要不然怎么会“失意”?嘴巴不说出来,但心里多少会这样子想。而且失意事一讲,有时会因情绪失控而一发不可收拾,造成别人的尴尬,这才是最糟糕的一件事。如果你的失意情绪引来别人的安慰,温暖固温暖矣,但你却因此而变成一个“无助的孩子”,别人的评语是:唉,可怜!

2.别人对你的印象分数会打折扣。很多人凭印象分数会比较高,一般来说,自信、坚定的人,他所获得的印象分数会比较高,如果他还是个事业有成的人,那么更为获得“尊敬”,这是人性,没什么道理好说。如果你的失意让别人知道了,他们下意识地会在分数表上扣分,本来80分,一下就不及格了,而他们对你的态度也会很自然地转变,由尊敬、热情而变的不屑、冷淡。

3.形成社会印象。你的失意事如果说得次数太多,或是经由听者的传播,让你的朋友都知道了,那么别人会为你贴上—个标签:“失败者!”当别人谈到你时,便会想到这些事。在现实社会里,失败者只能自己创造机会,别人是吝于给你机会的。尤其传言很可怕,明明小失意也会被传成大失败,这都会对你的未来人生造成或大或小的障碍,谁管你是怎么失意,而失意的实情又是如何呢?面子学大师并不是说“失意事”要闷在心里,但要谈你的失意事必须看时机、对象。

1.只能对好朋友说。好朋友知道你的情形,你的坚强、软弱,优点缺点他都知道,跟这种朋友说才能“确保安全”,其至倒在怀里、肩上大哭一场也无妨。至于初见面的人、普通朋友,一句也不可说。

2.只能在得意时说。失意时谈失意事,别人会认为你是弱者;得意时谈失意事,别人会认为你是勇者,并由衷地从心里涌出对你的“敬意”,而你由失意而得意的历程,他们甚至还会当成励志的教材,这又比一辈子平顺得意的人“神气”了。

还有一种人,必须在此提醒你:有些人专门打落水狗,落井下石一你失意,也正是你最脆弱的时候,碰上这种心存坏意的人,你可能要倒霉了。要知道,欺侮弱者也是人性。

所以,碰到失意事,打落牙和血吞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9
没有什么见不得人,是指你所做的事,并不是必须尽情向别人宣布。老于世故的人,他只说三分话,是不必说、不该说的关系,绝不是不诚实,绝不是狡猾。说话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时,你说三分真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真话,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长谈,这叫做通达世故。
场地上的人说话要有分寸。分寸拿捏得好,很普通的一句话,也会平添几许分量。话少往往精炼,让人觉得你是经过深思熟虑才说出来的。话太多往往容易失控,话的质量随数量的上升而下降,头脑发热,忘了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公事私事搅在一起,彻底曝光。
些心事带有危险性与机密性,例如,你在工作上承担的压力与牢骚,你对某人的不满与批评,当你快乐地倾吐这些心事时,有可能他日被人拿来当成整治你的武器。到时你是怎么吃亏的,连自己都不知道。
那么,对好朋友应该可以说说心事吧!答案还是∶不可随便说出来。你要说的心事还是要有所筛选,因为你目前的"好"朋友未必也是你未来的"好"朋友,这一点你必须了解。即使是对家里人,也不可强硬把心事说出来。假如你的配偶对你的心事的感觉与反应并不是你能预期的,譬如说,她(他)因此对你产生误解,甚至把你的心事也说给别人听……那么,在日常工作中,有什么话题不宜深谈呢?
在办公室里不谈私人生活。无论失恋还是热恋,别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办公室里容易聊天,说起来只图痛快,不看对象,事后往往懊悔不已。可惜说出口的话如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把同仁当知己的害处很多,做事是竞技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你的对手,即便是合作很好的搭档,也可能突然变脸。他知道得越多越容易攻击你,你暴露得越多越容易被击中。比如你曾告诉她男友跟别人好了,她这时候就会想,连老公都不能搞掂的人,公司的事情怎么放心交给她?做事上风云变幻,你不害人,同时却不得不防人。把自己的私事圈起来当成办公室话题的禁区,轻易不让公共场合的人涉足,其实是非常明智的一招,是竞争压力下的自我保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不先开口打听别人的私事,自己的秘密也不易被打听。千万别聊私人问题,也别议论公司里的是非短长。你以为议论别人没关系,用不了几个来回就能议论到你自己头上,引火烧身,那时再逃跑就显得被动了。
薪水也是需要回避的话题。同工不同酬是领导常用的手段,用好了,是奖优罚劣的一大法宝,但它是把双刃剑,用不好,就容易触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而且最终会调转刀口朝上,矛头直接指向领导。这当然是领导所不想见的,所以对喜欢打听之类问题的人总是要格外防备。如果他没有你多,他就会心里不平衡了,表面上可能是一脸羡慕,私底下往往不服,这时候你应该小心了。背后做小动作的人通常是你开始不设防的人。
家庭财产之类的私人秘密不必到处张扬。不是要你不坦率,坦率是要分人和分事的,从来就没有不分原则的坦率,什么应该说什么不该说,心里必须有谱。就算你刚刚新买了别墅或利用假期去欧洲玩了一趟,也没有必要拿到办公室来炫耀。有些快乐,分享的圈子越小越好。被人妒忌的滋味并不好,因为容易招人算计。无论露富还是哭穷,在办公室里都显得做作,与其讨人嫌,不如知趣—点,不该说的话不说。
第2个回答  2021-01-12
所谓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做人要懂得,秘密这东西,是用来守的,作家杨大侠认为,学会谨言慎行就是成熟。
第3个回答  2020-06-17
逢人只说七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留下三分神秘感,是我们赠予这世界的礼物。

一位高僧曾写下数字箴言:

谣言谎言,不如不言;他人是非,不如不言;

虚伪之言,不如不言;人云亦云,不如不言。 作家杨大侠表示,内心的丰富远远胜于嘴上的夸张。
第4个回答  2020-12-23

逢人只说三分话 分别指的哪“三分”?喜欢我的朋友下方点个“关注”有什么想法下方写评论!喜欢我内容的朋友还可以转发给你身边的朋友看看唷!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感谢!感恩有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