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经济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4

有以下三点原因:

    资源枯竭。

    区位瓶颈。

    人口结构。

分析如下:

1.资源枯竭

东北的煤矿铁矿,从北洋时期张作霖挖,民国时期日本人挖,新中国成立后更是从全国各地抽调人来挖。建国之初,仅一个占全国人口2%的辽宁省,就贡献了全国60%的炼钢量,直到全民大跃进之后才跌下去 。

如此长时间、高强度的开采,东北的资源,实际上早已濒临枯竭。辽宁的抚顺、阜新、本溪等城市都快挖成地下空城。

2.区位瓶颈

新中国建立后工业依托于丰富的煤铁资源和基建基础的东北,就近发展老工业基地。但是随着中美建交,改革开放,东南沿海的港口优势开始体现,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成为了全球原材料最大的买入国,大量的原材料与能源通过海港运抵国内。

而东三省仅有辽东这么一个出海口,区域内也没有便于长途纵向运输的水道,而依靠陆运,成本极为夸张。譬如大连今年供暖价格并未因煤价暴跌而降价,因为用的是黑龙江的媒,运输费占了整个煤价很大一部分。

3.人口结构

东北的开发集中在建国初期的50年代,因此第一代开拓者(30s、40s后)和第二代人(50s后)均到了退休的年龄。由于东北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极高的城市化率与强大的计划生育执行力,使得如今主力工作人口(70s、80s后)锐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3-22
1、产业结构问题
东北是我国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地区,城市化水平也最高(直到今天辽宁仍然是全国第一,不算直辖市)。但是产业却存在成熟过度的衰老,与今天的俄罗斯类似(俄罗斯除了卖石油是不可能有什么经济复苏的,因为产业衰老是不可恢复的。例如英国的伯明翰、朴茨茅斯、曼彻斯特,美国的底特律、匹兹堡等等重化工业基地的衰落也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已经为产业恢复努力了几十年了,仍然收效甚微。东北第一产业,农业主要是大豆、玉米和水稻,其中大豆和玉米受到国外转基因产品冲击,没有成本优势,已经很困难。但是国家从粮食安全和战略安全角度会大力扶持,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进一步发展余地有限,因为已经没有太多后备土地可以垦殖。石油、煤炭和其他金属非金属矿业,资源基本进入衰落期,且看不到后备资源储量,所以保住目前水平已经很难,想增长余地不大。东北第二产业主要是重化工业和设备制造业。与俄罗斯情况类似,基本进入技术淘汰阶段。就像平板电视必然淘汰显像管电视一样。而东北在新兴产业方面与国内其他地方比没有任何竞争优势,首先在成本上,例如我管理过的一个企业,引进一套意大利设备,光厂房投资,热电供应等等投资就比广东引进同样的设备多花4亿多人民币(还不算冬季取暖的成本),根本无法竞争。因为目前新兴工业已经模块化,只要有人才,组装生产即可,而引进东北人才是个容易的事情。就像90年代中期我们挖俄罗斯技术人才一样。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东北第三产业没有发达的第二产业支持,是没有发展基础的。例如物流业、金融业、贸易业及其相关配套产业。所以东北衰落和俄罗斯情况一样,都在重复英国的伯明翰、朴茨茅斯、曼彻斯特,美国的底特律、匹兹堡等等重化工业基地的衰落历史,这就是产业升级和更替的规律。我见过一个曼彻斯特的企业家,其对英国政丅府不支持英国重工业的激愤心情与楼主一致,但是历史就是如此。人没有长生不老的,同样产业带也没有长盛不衰的,去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俄罗斯的萨马拉(古比雪夫),美国的匹兹堡看看就知道了。

2、政策方面的因素,朱相爷昔日在东北推行的破产制度实际导致东北产业链崩塌,工业体系完蛋了,后面就完蛋

3、人口素质和自然影响,必须承认,当地人的市场意识,比较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4-10
腐败和垄断
拿身边的沈阳鲁园古玩市场来说,90年代是个自发卖旧物的地方,后来看到有钱赚被有政府关系的老板承包下来发财。前几年文玩市场火爆,市场内那小块地方早已不能满足众多摆摊小贩的需要,于是市场河边,两则路边和对过公园里大片空地也都摆满,每逢周六周日人山人海,简直就是东北版潘家园。不过这样触及了承包人利益,因为外面和河边收不到费,后来沈阳搞创建文明城市(简称“创城”个体户恨之入骨的政绩工程)无数地摊市场取剔,这里也不例外,最后在城管行政手段干预下现在只剩个人承包的那个市场一块地方允许摆摊,收费都归承包的老板。原本人山人海的市场,有望成为东北潘家园。现在只剩不到原来的4分之一,里面商户也不算多,冬天几乎空一大半,客流量和影响力都今非昔比。
还有停车场基本都是政府转包给个人,有关系的才能得到,每年都要给车辆管理所,所在地区派出所,还有公安分局等上贡。相当于一边拿着纳税人的钱“为人民服务",一边当老大收保护费。甚至有一段时间一个派出所想把一个停车场从车辆管理所承包过来,后来车辆管理所说可以,但几个退休的也一并打包,派出所不想接包袱才放弃。派出所都想搞经营的地方,你说经济能好不?
这就是真实的东北
第4个回答  2019-04-18
在所有企业类型中,国营企业的活力是最低的,日本明治时期开始是国营但发现活力不足开始有意培养私企例如三菱等,而中国早期实行公有制,当时国家主要工厂在重庆,武汉,上海,东北,所以几乎所有工厂都改为国营,有人说东北腐败严重,说实话可能是因为国营厂子太多造成了一定影响,改革开放后,上海处于东南沿海,武汉重庆有国家政策和长江航运,还要就是外资企业需要劳动力的原因逐步在广东等地之后崛起,而政府不敢压榨外企,并且由于外企需要高质量人才所以,南方的风气逐步好转,形成对人才更广泛的吸引,一些私营企业也因为较方便的学习国外技术而崛起,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关内人看不起我们东北人所以不愿意到东北投资,没有大型私企,和大型第三产业,导致东北地位下降,又因为吸引力不足,消费力不够,房价在全国同等水平比较低迷所以雪上加霜。要复兴不仅要靠国家政府加强反腐,打黑力度,还需要东北自己有有魄力的企业家,当然这个过程会很困难,因为其实我也年代企业家大多白手起家,不需要大量资金去吸引人才,不需要高学历去丰富见识,只要跟着外国人走就好,现在的企业家需要资本,和更高远的眼光,所以东北振兴很困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