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还是法律报告总结

如题所述

关于这个题目的辩论赛的总结词,供参考
我们认为今天这个辩题的主题是很有意思的。(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是靠法律,还是靠道德,应该说给双方队员都留一个了几乎同等的机会。总的来说,今天这一场的辩论是非常精彩的。双方发挥得很充分,观点论述得比较深刻,应该说是旗鼓相当,或者说,水平是非常接近的。双方辩论都抓住了主要论据。正方一开始,从风尚和秩序之争提出来,指出风尚靠道德,秩序必须靠法律反方就提出法律和道德关于是理性还是感性的问题。是自律还是他律的问题,有关执法和守法的基础应当是道德,或者不是道德的问题;紧接着又提出到底法律和道德是作为判断社会秩序的标准,还是维系社会秩序的标准;以至于更进一步提出法律和法制之争,指出有法靠法律并不等于说是靠法制,法律还有恶法和善法。这样一些问题,叫我们看来,它涉及的问题深度是比较好的,也可以说这两个问题应有的面大致上都已经涉及到了。在双方谈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看到有些地方辩论的 还是很精彩的。比如说,反方谈到立法尤其是守法和执法,(指出)如果没有一个道德作为基础是不行的,同时举了一些很好的例子来说明。正方(在这个问题上)也举了一些很好的例子来说明。比如说一个人东西被偷了,被盗了,他到底首先想到的是报案,通过法律来解决,还是说主要靠小偷或强盗他的良心发现。这样都抓住了一些问题的实质。反方还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觉得还有待于深人的(探讨)。比如说,反方提出法律并不是万能的,法律也有死角,并不是一切东西都要通过法律来制定。实际上这个问题点出了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说并不是一切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都能够由法律来界定。我们常常看到的排队“加塞”的现象 喜新厌旧的现象。一种新的第三者插足的现象,或者见死不救的现象,难道都能用法律来解决吗?显然也不能够在这一点上,反方抓得比较好。正方也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比如说,正方提出道德本身是有不同的标准,他用的一句话:“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看这就是说,道德在不同人的眼睛里面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同性恋在我们看来可能是不道德的行为,也许在某些人认为还是挺有意思的行为。(笑声〕这就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标准了。可见,在这个问题上,道德的弱点就在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不管怎么样,国家有一个统一的法律制,统一的准则,使得你必须服从这个东西。在讨论过程中,有几位辩论队员表现得也都很不错。像反方的一辩和三辩,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表现出来的应变的能力和机警,论述问题的简洁和具有一定的幽默感,给评委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正方的三辩韩璐同学在这次辩论赛里面反应非常机敏。当对方讲到孔子是注重道德教育的时候,她很机敏地提出来说孔子说“危邦不入”。那个地方如果法制搞得很不好,很乱,孔子都不去,对吧?可见在这些问题上是能够很善于抓住一个细微的问题来表述自己的观点。正方的四辩在表述她的观点的时候逻辑比较严密,阐述得比较有力,这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应该说,这样的一个辩题也不可能从绝对方面去理解。如果要说有些不足的话,我看可以有三个不足吧。第一个不足是,如何能够抓住对方的论点里面的弱点再加以更充分的说明,我们评委觉得还可以搞的再深一点。比如刚才所讲的法律的死角问题和法律不是万能的问题,比如道德的多种标准的问题。比如还有一个问题也谈到了,但是也没有展开,即法律本身确实有一个威慑的力量。第二个就是,如果我们从更深一步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法律和道德也有它相辅相成、相互融化在一起的特点。第三个呢,就是,辩论方面总是用一些比较华丽的词句——我是比较欣赏更多的朴实的辩论。(掌声)当然免不了用一些更华丽一点的语言,但是太多华丽语言,反而有时候给人家一种矫揉造作之感。所以我觉得辩论应该提倡用更朴素(的语言),用事实用论据用说明这样的东西来加强他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这就是我们对今天的
这场辩论的看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