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无奈:用退休金给自己养老,儿女为何还不同意?

如题所述

【1】生儿子,抱孙子

老赵有四个孩子,两儿两女,俩儿子卡两头。当初生完大儿子之后,老赵一直还想再要个儿子,谁知连生了俩全是女儿。下定决心再生一个,终于得偿所愿。

靠着和爱人微薄的工资,养活四个孩子很吃紧,尤其是有了老小之后。那个时候,老赵和爱人的父母都在农村,后来把俩女儿送回了老家,让两家父母轮流帮着带,直到快上学的年龄才接了回来。所以,女儿们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特别亲。

俩女儿没上过幼儿园,从小在农村长大,知识没学什么,农活倒是连玩带干做了不少。所以刚开始入学的时候,跟其他孩子差距很明显,考试总考不好。在老赵看来,这都是女儿学习不努力造成的。

这种心理,造成儿子和女儿在家里地位的明显差异。儿子考不好,是因为马虎、不小心;女儿考不好,是因为不努力、脑子笨。

长时间以来一直如此。

老赵在家里又有绝对的“权威”,孩子们小的时候不懂事,一看到父亲发火,只知道害怕。加上女儿们从小跟父母相处的时间少,渐渐的,给孩子心理上造成特别大的压力:俩女儿一直在家里战战兢兢,生怕犯点什么错误,挨到家长一顿教训。

老赵的这种态度,让儿子和女儿之间渐渐产生了隔阂。本来一家六口挤在一套不大的房子里,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暗地里却分成两派:俩女儿关系特别好,俩儿子却经常在旁边看笑话。

孩子们渐渐长大,考上学、参加工作,陆陆续续成了家。

成家之后,老赵又开始惦记孙子的事儿。子女们赶上计划生育,一家只能要一个,这纯粹就得靠“赌运气”。老赵天天盼着抱孙子,老大“不争气”,家里是个女儿。好在老小随了老人愿:生了个儿子。老赵高兴的不得了:看来当初下定决心再生一个,决策是多么正确。

至于俩女儿,生男生女都不重要了,反正生了儿子也是随外姓,给自己家传不了宗、接不了代。

【2】儿女有别

在老赵眼里,小儿子最优秀。

四个孩子,只有小儿子是大学生,更重要的是,还给自己添了孙子。老大没赶上好时候,职高毕业就参加工作了;俩女儿天资不行,都是大专。

四个孩子工作之后,都留在了老人身边。

平日里,两个女儿之间来往很多,时不时姐妹两家总结成对一起小聚、游玩,两家的孩子之间从小在一块儿玩耍,关系很要好。反观老大和老四两个儿子,相互之间反而联系不那么多,更别提跟女儿家的来往。四个孩子,似乎有点貌合神离。

如果说相互之间有来往,主要还是在老赵家。不管老人对待孩子有什么偏颇,四个孩子还是会定时定点的回去跟老人聚聚。工夫不多,一个月就两次。赶上老人过生日、过年过节的再另算。

刚退休的时候,老赵对于孩子们是不是经常回来,没什么感觉。毕竟岁数不算大,刚退下来,老朋友、老伙计也多。慢慢地,随着年龄渐渐增大,老友们见面次数越来越少,最多就是打个电话相互聊聊。

人都是这样,到一定岁数了,对于家庭的依赖心就越来越强。

老赵和老伴儿都已经年过七十。老赵平常干的最多的事儿,不是跟老伴儿一起,而是轮着给孩子打电话,让他们回来。



有时候也把孩子打烦了,有一次老大跟老赵说道:

“爸,你和我妈不是都挺好的么?没事一块儿出去转转。我这工作事儿太多,太忙。”

老赵叹口气说道:

“跟你妈生活了一辈子了,都没啥话说了。

行了,有时间记得回来吃个饭就行了,回来之前,提前打个电话,给你们准备着。”

要是换了女儿,但凡有点推脱的意思,一般都会招来老赵一顿脾气。所以,有时候俩女儿私下聊天的时候,经常抱怨。

“你说这辈子到底欠了爸什么?早知道,不生咱们不就完了?”

【3】闲来无事,归置家产

有一天,老赵在家里闲着没事,跟老伴儿聊起天来。说着说着,也不知道突然想起什么,喊老伴儿把家里的存折都找出来。

老赵家好几张存折。按照老赵的话说,得把钱分开存,“分散风险”。俩人把存折摊在桌子上,找出个计算器。

老伴儿问道:

“这是想起什么来了?看着数字过瘾?就那么点钱,有什么可过瘾的?”

老赵没抬头,回了一句:

“你懂什么?再少它也个是数!

你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关心。你知道现在养老多吃钱么?咱们得算算账。”

都到这个岁数了,老伴儿其实挺知足的,也没什么再高的要求了。人这一辈子,有吃有喝有的住不就行了?有钱,还能多吃多少?没钱,还能饿着不成?



老赵没搭理老伴儿,自己算来算去。过了半晌,跟老伴儿说道:

“这两张存折都是你的名字。回头等着到期,你去把它们合起来,存到你名下。我把利息也算进去了,不到万不得已,别动它。今后咱俩大花销,都从这里出。

剩下的,我归拢了归拢,都归置好了。

回头把存折合一合,存成三张就够了。一张给老大,一张给老小,剩下一张,回头留给俩丫头。数字我都算好了。”

老伴儿拿过来一看,给老小的最多,老大其次。两个闺女的那张,一共4万块钱。老伴儿没搞明白什么意思,问了一句:

“你这是怎么分的?”

老赵应道:

“这不写的清清楚楚么?

两个儿子拿大头。老小家是孙子,得多留点。俩姑娘虽然嫁出去了,好多家连分都不分,我这想着,怎么也是咱自己的孩子,得留点。

另外,还有咱这个房子,回头留给老四,传给孙子。”

说完,老赵又看了一遍,对自己的分配很满意。后来又补了一句:

“这事儿,回头得给孩子们说清楚。我写张纸,咱俩把名字都签上。”

老伴儿隐隐约约觉得有点问题,但是说不出到底哪不妥,试探的说:

“你要不要再想想?”

老赵眼睛一翻,不耐烦的说道:

“想什么?当爹妈的,自己的财产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难不成还得跟孩子商量?”

【4】儿女们乱套了

赶上孩子们都在,老赵把自己的想法给孩子们宣布了。

在老赵看来,这是跟老伴儿一辈子攒下来的家底,怎么分自己说了算就行了。从这一点上来看,没什么问题——谁都有权利安排自己的财产,别人无权过问。

孩子们听到老赵的安排,老赵问了一句“有没有意见”,谁也没吱声。看着孩子们的表现,老赵不紧不慢的说道:

“先说好,这事儿是通知,不是征求你们意见。都不说话,就是同意了,你们在上面把名字都签上。”

说完先递给了老大。

老大拿着看了又看,笔始终没落下。老赵不断的催,老大没反应。老赵有点火了:

“签个字有那么难?赶紧给我签了!”

老大听完,反而把纸笔都放下了:

“爸,我不签。凭什么给老四那么多?钱就算了,房子还全给他一个人,凭什么?”

接连两个“凭什么”,让老赵感觉到儿子是在质问自己。作为一家之长,被孩子质问,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凭什么?你有本事给我生个孙子?房子是留给我孙子的,就凭这点。

你俩呢?”

说完没再搭理大儿子,对着两个女儿问道。

二女儿小声回了一句:

“你自己说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反正从小一直不都是这样么?”

女儿的话,毫无疑问充满了抱怨。老赵暂时压住了火,望了望老四:

“你什么意见?”

看着哥姐都没签字,老四也不敢自己出头,没回应。

看着四个孩子,老赵怒道:

“怎么了?我老了,说话就不顶事了是么?一个个都开始想着造反了?

我告诉你们,签不签都无所谓。签字,是当爹的尊重你们。不签,无所谓!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说完,老赵拿起写满财产分配的那张纸,气呼呼的回了屋。

四个孩子一句话也没说。过了一会儿,老大起身出门,谁也没打招呼。边起身边嘟囔了一句:

“怎么弄这么乱腾……”

俩女儿对视了一眼,一起出了门。

老四想给父亲打个招呼再走,刚一打开房门,老赵不耐烦的说了一句“出去出去!今后谁也别来了!”

【5】结语

老赵安排财产这个动作错了么?从法的角度,没什么问题:自己的钱财自己说了算。如果要找“瑕疵”,无非是涉及到与老伴儿共同财产的话题,无非是涉及到俩人共同签字的这张纸的认定问题,这个涉及到遗嘱如何订立、如何保证有效的问题,本文暂且不表。

如老大说的“乱腾”、如两个女儿说的“从小一直都这样”,这是当前这个家庭的氛围。一个满是抱怨、充满不公感、充满负能量的家庭氛围,这样的家庭,意义何在?

老赵有一点认知是对的,而且非常清楚:一家之长。他知道自己是一家之长,是维系家庭关系的最重要的角色。只是,没有想清楚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来发挥好这个角色的作用。就拿老赵自以为做的很好的一点来说:还给俩女儿分了点。结果呢?俩女儿还不是心存抱怨?分了钱,还落下埋怨,这种分配的“好意”,有什么意义?

子女们的反应是错误的、代表着对父母的不尊重么?恐怕还不能这么简单的理解。谁还没点情绪、心理、情感,甚至对钱财的渴望?

好像一谈到子女关于父母财产分配的纠纷,就表示子女贪财、给钱才孝顺、唯利是图。现实中,像老赵这样做法的老人、导致子女之间心存芥蒂的情况,举不胜举,无非就是让后代们关系渐渐疏远,甚至对簿公堂——这才是结果。

所以,家产分配是过程、是手段,不是目的、不是结果,这一点,希望老年人一定要认识清楚,不要以为按照自己的意思把家产一分就完事了。

    如果目的就是想着留给某个子女,没问题,只要做好这样的打算就可以了:子女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无所谓。但同时也要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不要指望和强加给“吃亏”子女、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赡养。如果目的是用钱财来满足自己的养老需求,那就是完全另外一种用法:用来激励那些真正赡养自己、对自己好的孩子。用财产的分配来体现公平、激励子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才是最合适的方式——这是从个人角度,提醒老年人考虑此类问题的应该的出发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3

很多老人倾尽毕生心血把子女养大,不求大富大贵,只希望自己以后老了有个亲人陪伴,本以为自己把子女养大就算功德圆满,接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安享晚年,但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老人其实年纪已经很大了,却还是习惯性为子女考虑,毕竟子女就是自己的宝贝疙瘩,总是不舍得让孩子们受到委屈,遇到懂得感恩的子女倒也还好,不至于竹篮打水一场空,但遇到那些自私的子女,总是把父母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那么老人的晚年生活就不好过了。

按照情感方面来说,父母的房子,我们子女没有出钱也没有出力,所以父母的房子完全是父母的财产,他们想怎么分配,完全看他们自己,即使父母一毛都不给,子女也不会有怨言,但就有这样的子女,总觉得父母的就该是自己的,如果侵犯了他的利益,不惜和父母翻脸。

老家王奶奶就是这样的可怜人,花自己的钱养老,从不麻烦子女,等她想要卖房子的时候,三个子女都回来阻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一起往下看。

82岁王奶奶的自述:

我的老伴儿几年前因病去世了,留下我和三个孩子相依为命,以前老伴在的时候,逢年过节都是我们俩搭伙过节,可老伴儿去世后,我的三个子女也相继有了事业和家庭,他们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我的二儿子在本市区,但也就逢年过节回家,小儿子远在他乡工作,几年春节都没回过家,大女儿每次初二过来,初四就走,总归是长大了,一家人的心在已经聚不到一起。

我的家庭并不是很富裕,年轻的时候从事铁路有关的工作,现在才有几千块钱的退休金,我现在也就是靠着这笔退休金再生活,我们家唯一值钱的,就是当初花了三万买的房子,这房子位置好,加上附近很多商场带动了经济,房价也涨到了一百多万,不过这栋房子是我和老伴的回忆,我也没想过卖掉。

只是一个人生活的久了,总会感觉到孤独,这房子不大,陈设还跟老伴儿在世的时候一样,只是房间少了一个人,总觉得空落落的。其实我的内心是非常期待子女常回家看望我的,但这么多年来,我始终都喜欢为子女们考虑,知道他们工作很忙,压力也大,从不打电话催他们回来看望,主要是不想给他们带来负担,还有一点是觉得强扭的瓜不甜,他们想来看望就会自觉,不想看望我说多了,反而招人嫌。

只是没想到我这三个子女没有一个是自觉的,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子女愿意把我接过去散散心,只留我一个老太太暗自悲伤。

很多时候小儿子会给我打电话说:“妈,我离你实在太远了,你让大姐和大哥常回家看望你,我这是没办法孝顺,他们就在您跟前,坐个车半个小时就到了,总是能陪陪你的。您也不要不好意思开口说,当初您把我们养这么大,如今我们照顾你是应该的”

漂亮话谁都会说,但真正做起来却非常的难,这么多年来,我早已习惯为子女考虑,把自己的事情永远放在第二位,突然让我不体谅孩子,这个习惯恐怕一时间不好改,我想来想去,还是不想麻烦子女,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自顾自都来不及,要是多我一个老太太,不是雪上加霜么?但我下了一个决定,就是把房子卖了,自己住养老院,起码吃住不愁,还有护工照顾我,总比一个人呆在这房子里孤独要好。

我把这个想法首先告诉了大女儿,她并没有什么意见,只说这不是件小事,让我跟两个弟弟说一声。当我告知两个儿子的时候,他们两个人的立场很坚决:“好好的房子卖了干什么?你都这个年纪了,就住在里面最省事儿,别折腾了。”

子女不帮忙,我只好拖着衰老的身体去打听卖房的事情,本以为这房子是我和老伴买的,如今老伴儿已经驾鹤西去,这个房子肯定是我的,谁知一打听才知道,想要卖房,还必须经过孩子的同意,这事儿本不想麻烦子女,可我找相关人员确认了几遍,发现必须要这么做,只好给三个孩子打电话,让他们回来一趟。

大女儿态度一直很明确,这房子全交给我处置她没意见,可两个儿子却不同意,导致一大家子人声音越来越大,后来大女儿也生气了,说如果这房子不让妈处理,那这房子必须也有她的一份儿。

我没想到,我这一生一直都在为子女考虑,甚至为了不麻烦子女,从来不让他们履行赡养的义务,怎么到了利益面前想要自己做主,卖个房都这么困难呢?更何况这个房子他们三个没有出一毛钱,怎么就要他们开口决断了?

我听着他们越来越大的争吵声,即使心里凉透了,可他们毕竟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也不能说太狠的话,就跟他们摆道理说道:“孩子们,我现在退休金比较少,养活我恐怕不够,况且现在这个房子只有我一个人,我还是希望能找个好点的养老院,最起码还有个朋友陪我说说话,而且这个房子也是我和你们爸爸出钱买的,我应该可以决断吧?”

可小儿子却说:“这周围的设施还在建设,到时候房价肯定涨的更猛,你却在这个时候要卖出去,要不你再等几年,说不定到时候还能卖个更好的价钱,你也能住更好的养老院!”

我哪里不懂他们那点小九九,无非是想等几年房子升值了,我还不一定还在世,这房子不就被他们分了?我见讲道理也说不动他们,就说道:“不卖房子也行,要么你们一个月给我生活费,我自己直接住养老院,这房子留着你们自己看着吧!”

我本来并不想和子女撕破脸,我都这个岁数了,跟孩子们闹翻真的不值当,可看着他们如此狠心,我真的忍无可忍,当我把这番话说出来的时候,没有一个孩子站出来说愿意出这笔养老院的费用,我当时气的不行,直接扬言你们要是两头都要占着,那我只好去找法律帮我了!

大儿子先开口:“你一个当妈的,把我们几个孩子告了,这说出去不丢死人了!”

小儿子也说:“这不是还没开始商量吗?再等一段时间,我们几个商量着来。”

也许是看我态度强硬,几个孩子没办法,最后决定三个人平分生活费让我住养老院,而那个房子也空了下来。

我总觉得等我百年以后,他们会大吵一架分房产,没想到亲生的子女,在遇到金钱的诱惑,也是如此不堪一击,他们觉得房子重要,而我却觉得亲人重要,这或许就是当妈和当子女的不同之处吧!

总结:

王奶奶的案例令人哗然,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即使是再爱的夫妻,再亲近的子女,遇到了利益,似乎谁也无法抵挡诱惑,王奶奶的三个子女完全不顾养育之恩,只想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想让自己吃亏,最终虽然获得了金钱,却失去了亲情。当自己的孩子看到父母如此对待长辈,是否会有样学样,变得如此冷漠无情呢?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这句老古话也是有道理的。

再说王奶奶房子的这回事儿,也让老人们有了一个警醒,如果夫妻之间有一处房产,那么最好事先立好遗嘱指定这个房子最后给谁,以免发生爱人离世,子女不孝顺纠缠不清的情况,如果当初王奶奶的老伴是先立好遗嘱,那么这栋房子就只属于王奶奶一个人,她想怎么处理都可以,而不是还要看子女的脸色,这个道理您学会了吗?

第2个回答  2021-03-06

因为你的钱啊,这钱虽然是你的退休金,也是养老金,但是你儿女惦记啊,而且养老可不止是用钱就能解决,那儿女能乐意才怪呢!

01.养老这件事情与儿女从来都没办法完全脱离关系。

老人年纪变大了,身上会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出现,尤其是器官衰竭和肢体硬化,严重影响老人的行动能力和思考能力,这就使得老人没办法像年轻时候那样行动便捷,思考全面。而这个时候往往需要儿女们帮扶才能够维持生活。

对于老人来说,儿女是家里的顶梁柱,老人身体出现问题,第一时间需要儿女的帮忙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虽然老人有退休金,但是钱不是万能的,在很多情况下,大多数老人对于子女的需求性要比对于钱的需求性更强,也就是说老人对于子女是非常依赖的。这种情况老人或许不是很清楚,但是子女考虑的是非常周全的,所以他们才不愿意让老人将退休金全部用于养老,不然他们的付出都变成了打水漂。

02.钱,到哪里都是人见人爱的东西。

刚刚我说的就比较功利性,但是但凡家里有老人的,或者家里有子女的,应该都能够了解这种养老情况。很多子女是不愿养老的,他们宁可掏钱都不愿意自己养老;但是也有一部分子女是不想养老又想继承老人的财产的,这种子女势利眼又不孝顺,题目上的子女大概率就是这类人。

其实老人是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一部分退休金交给养老院的,然后自己在养老院享受比较安静的生活。但是,在老人年纪越来越大,越来越糊涂的时候,很多养老院就开始不愿意管了,态度不好,也不好好照顾,各方面都变差,这时候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没有老人愿意继续生活在养老院,都会想办法搬回自己子女的家,但是子女不会愿意的,因为老人之前的退休金基本上都给了养老院,那子女又怎么愿意养老?不图钱的孝顺子女也有,但真的是少见了。

03.有退休金的老人更应该知道怎么防老。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老人将一部分退休金自己留着零花用,另一部分退休金交给赡养自己的儿女,让他们改善生活用,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老人生病了,子女也不会放任不管。还有,选择养老最好要去儿子家,虽然大多数女儿对老人更好一些,但是女儿的生活压力不比儿子差,所以还是选儿子养老。

要记得,退休金的钱不能全给儿子,一部分要留给自己当个备用金,当然也不能全不给,不然子女也会觉得不开心,在养老方面可能会藏有私信,所以给钱要适量。

第3个回答  2021-03-06

这世界上很多事情其实都离不开一个利字,养老也是这样,有不少老人认为自己有养老金,儿女只要照顾一下自己就可以,但是儿女还是嫌麻烦,不愿意照顾。因为照顾老人不仅是花钱的事,还要花很多时间,父母年纪大了有各种疾病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所以即使父母有养老金不少儿女也不愿意给他们养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家,古人说得好,百善孝为先。父母养了自己小,作为儿女给父母养老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过先到社会有些人的想法却不是这样了,正所谓一个妈能养10个儿,10个儿却养不了一个妈。

1、年龄代沟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速度,已经让很多人跟不上时代了,更不要说已经年老的父母,很多社会新生事物老年人已经很难理解,更加难以接受,很多观念和儿女有冲突,天天在一个屋檐下,难免有冲突,所以和父母住在一起,照顾父母有时候真的是矛盾很多。

2、婆媳矛盾

这个在很多家庭里都是比较敏感的话题,自己的儿女生活在一起还是可以相处的,但是大多数家庭还有儿媳,女婿,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不一样,有血缘关系的家人相处有时还难免有矛盾,何况还有儿媳,女婿,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有些人觉得自己家在中间太难了。

3、观念冲突

有的时候儿女不愿意为父母养老就是因为观念冲突,现代人很多人的生活模式都是比较自我的,下了班点个外卖,或者出去吃点,但是家里有老人就要回家做饭,按照老年人的生活节奏走,这对于不少人来说天长日久是很难坚持的。

有的时候并不能简单地说儿女不孝,或者老人比较难以沟通,养老是一件需要金钱,需要耐心,需要时间的,随着父母日益老去,作为儿女应该怎样为父母养老确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需要一家人坐下来好好探讨,毕竟谁都有变老的那一天,一个合理的养老方式才是最现实的!

第4个回答  2021-03-04

老人用自己的退休金养老,想啥呢?现在这个社会,老人还有“自己”吗?只要不瘫痪,你就有利用价值,要么拿钱,要么看孩子,你总得干一样,你若不干,你儿子瞧不起你,你儿媳妇看不上你,你就啥也不是,一辈子的付出都付之东流了!

我是一个孩子妈,孩子是我一手带大的,平时我都跟谁在一起?跟一帮老太太,老头儿在一起照顾孩子,你能想象我是什么样子的吗,一枝独秀哇。

平时听到最多的就是家长里短了,你以为老太太给你看孩子就没怨言吗,他们也老多事儿了,嫌弃你在家什么都不干,孩子也不管,他们的退休金要给你们买菜,还要给你们当免费的保姆,你们还说他们做的饭不好吃,嫌弃他们带的孩子不好。

01

张大娘跟我说,自己给儿子看孩子,老伴儿给女儿看孩子,老伴儿的工资给女儿家买菜,自己的工资给儿子家买菜,就这样还没有办法满足儿子女儿的需求,儿子买房子,老两口把自己住的房子卖掉了,女儿觉得父母偏向弟弟,硬是要去了10万块钱。

两口想去养老院养老,谁都不想帮了,儿子不同意,女儿也不同意,说父母年纪大了必须得在自己身边,这样安全!

02

李大娘的情况是这样的,她是农村的,来城里给儿子照顾孩子,农村也是有退休工资的,但是不高就几百块钱,还有点儿地可以租出去,一年也能有上万块钱的收入吧,他在这个家里干什么都不对,打扫卫生,儿媳妇儿觉得不干净,做饭儿媳妇儿觉得不好吃,把孩子照顾得像农村孩子一样,儿媳妇儿也生气。

那你说她就是一个农村人,你让她在城里生活,过城里人生活的日子,她也不习惯呀,她总是跟我抱怨说儿子对她也不满意,儿媳妇对她也不满意,她要回家,两口子还都不同意!

老太太就说一分钱也不要儿子的,就想自己消消停停的在农村生活,就这点儿愿望,儿子都满足不了自己,村里的老太太都说我来享福来了,她们是不知道啊,我福不好享啊。

总结:

现在的年轻人啃老都换方式了,啃的理所应当!

妈,你要给我看孩子,你不给我看孩子,我媳妇儿就不能工作,她要是不工作,我们家里就没有办法生活,孩子也养不了,房贷也还不了,你要么出人,要么拿钱!

妈,你看你都这么大岁数了,得跟我们在一起生活,一个人生活多不方便啊,万一有个什么事儿连送医院你去医院的人都没有。

说心里话,你妈只想消消停停的,过个晚年生活,她不希望被你们打扰。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又要生二胎,又要生三胎,还要延迟退休,老人不看孩子,老人不拿退休金养孩子,年轻人能养得起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