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文旅界可能发生的20件事......

如题所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骤然切断了旅游业发展进程,在这个历史的断层中,我们都意识到,对于旅游业来说,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2021年,“远方有多远?”成为产业之问和世纪之问,变得模糊且沉重。2021年,我们依然要关注远方,关注那些将要、可能、或许发生的事。
远方有多远?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委《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的表述是:“到2022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消费恢复至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到2025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消费规模大幅提升,对境外游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这是官方对于旅游业前景的最新和最明确的判断,国内旅游市场到2022年全面恢复;而入境旅游市场全面振兴则要到2025年,也就是五年以后!
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预估下,对于2021年的中国旅游业宏观的趋势预测就有可能表象化,尤其在旅游业重构甚至重生背景下,技术层次的预判或者更实在些,也许参照《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的指引,可以设想2021年将要或者可能发生的事。
第一件:国有景区预约制全面实行
“制定出台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南和相关要求,明确在线预约预订、分时段预约游览、流量监测监控、科学引导分流、非接触式服务、智能导游导览等建设规范,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国有旅游景区应于2021年底前全部提供在线预约预订服务。”
有史以来只有这项旅游行业政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不断加码,快速推进,这就是景区门票预约制。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在其带动下,2021年中国旅游预约时代快速降临。
2020年9月,泰山景区和美团签署合作协议,其中核心是“以门票预约为合作基础”,泰山景区把门票预约也就是流量入口交给美团。
2021年以门票预约为核心的景区信息化市场快速扩张,景区信息化迎来建设高峰。景区预约渠道收益管理和应用大数据以及其他技术手段监测狭小区域人群聚集可能会成为技术应用热度。有型的景区门闸和无形的预约渠道争夺战进一步激化。将拉动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同步实现在线预约服务。以景区、文化设施等门票为主,线上形成庞大的目的地产品基础,为线上目的地产品组织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景区产品渠道进一步分化组合,不排除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第二件:线上旅游中老年客群形成
“在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保留线下服务的基础上,支持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专门应用程序和界面,优化使用体验。”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
截至2020年6月,20-29岁、30-3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9.9%、20.4%,高于其他年龄群体;40-49岁网民群体占比为18.7%;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由2020年3月的16.9%提升至22.8%,互联网进一步向中高龄人群渗透。”——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20年3月到6月,全国中老年网民增加了6100万人,人数累计升至2.14亿。短短三个月时间,实现了最初十几年都没能达成的年龄层跨越。
“疫情、健康码、居家网购,令过去并不热衷于线上人生的中老年人,被迫加入互联网大军,而自诩成为新基础设施的互联网,对此却毫无准备。”——吴晓波频道《3个月激增6100万中老年网民,互联网也懵了》。
一方面我们要为老年人提供线下便利,消除数字鸿沟;另一方面,更要看到,尽管是“形势所迫”,年过半百的人也可以自己上网预订旅游产品了,而不是儿女代劳。仅仅三个月时间,这部分人群就增加了6100万!
2021年,以门票预约为基础人群,线上旅游的中老年客户群体快速膨胀。传统旅行社线下门市中老年客户可能被分流。OTA和具备线上旅游优势的旅行社应推出针对中老年群体的产品门类,尤其是门票和其他产品的组合,其中包含“门票代预约”服务。
第三件:刺激消费是旅游主旋律
“……以“互联网+”为手段,在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推动旅游生产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模式创新,丰富旅游产品业态,拓展旅游消费空间,培育适应大众旅游消费新特征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9月,山东省推出政策:济南市民可100元/人办理泰山游览年卡;省内8市市民享受济南公园年票同城待遇。
2020年12月,广州市为来穗外地游客免费派发3.5万张24 小时卡“广州城市旅游卡”。“广州城市旅游卡”整合优化了公共交通、景区、酒店、旅行社、餐饮、购物场所等多种资源方便游客自由行。“广州城市旅游卡”自首次启用24小时内可不限次数乘坐广州市内地铁,及乘坐广州公交10次,持卡用户可享受旅游折扣优惠。
2021年,各地各级文化旅游机构振兴旅游市场的主旋律是刺激消费。在以景区门票优惠、降价甚至免费为主第一波政策施行以后,第二波措施策略大多会以旅游产品组织优惠尤其是跨界产品组织优惠为主,比如目的地旅游卡。目的地旅游卡等目的地产品组织的开发设计会成为热点。区域目的地产品宣传运营尤其是带有政府刺激消费背景的会形成市场空间。由此,2019年可能会成为中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天花板年份,门票价格由此进入下行通道,甚至成为打破目的地收入以门票为主时代起点。
第四件:旅行社业态出现碎片化
“到2025年,“互联网+旅游”融合更加深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依托网络平台的定制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更加普及。”
尽管十部委文件没有对出境旅游市场恢复时间做出预判,不过参照世界旅游组织对于全球旅游业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尚需两年半到四年的预估,还是令人感到阵阵寒意。
传统旅行社是旅游业中受新冠疫情影响最大的旅游企业,在灾难重压之下,几乎无一幸免。在国内、出境和入境业务无法开展的情况下,旅行社已经开始通过停薪留职、辞退等方式分流员工,大批业者脱离旅行社企业甚至脱离旅游行业,试图通过“留职”而不是“辞职”的方式,为疫情过后回归企业留下后门和希望。只是还要仔细考虑,等到两年甚至四年以后,这些业者还能回来吗?回到原来的旅行社企业吗?回到原来的旅行社业态吗?
2021年以及以后时期,旅行社业态可能产生“碎片化”。疫情以后旅行社规模缩小,且大量业者不可能短期回流;线上旅游的发展为小微旅行社尤其是个体经营者的旅游产品提供展示营销平台,这在疫情发生之前已小有规模;大量游离于旅行社之外的个体业者未来可能成为目的地旅游产品的组织者、服务者和提供者,比如为游客提供目的地车辆司机加导游服务、目的地旅拍加景区讲解服务以及为游客提供爱彼迎网上“学做北京炸酱面”目的地体验产品等等。这些个体业者可以称之为旅游产品经理人,是旅行社计调、领队、导游以及旅游定制师等职业的混合体。缺少运营资质是这个群体面临的最大问题,未来旅行社以及线上旅游企业可以探讨实现模式。
另外,可能会产生“会员制”旅行社,通过会员制的方式,为特定人群提供旅游服务;可能会演变为区域研学机构,主要为本区域学校学生提供研学旅行服务;可能成为景区或者区域目的地的产品代理或者营销代理,比如成为区域目的地“旅游卡”的运营商以及景区的营销代理商;可能成为团队活动服务商,比如为机构年会、团建、培训等团队活动提供服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