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冯剑华的评价

如题所述

冯剑华

安徽太和人。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68年参加工作,历任宁夏碳井矿务局工人,兰州军区陆军二十师战士,《宁夏文艺》编辑,《朔方》杂志编辑部副主编。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怀念冯剑华

山鹰

我是在14年后惊叹于岁月的痕迹的。那天,在网上闲逛,忽见冯剑华的资料和相片。资料里大姐说她快要退休了,现在还留守在《溯方》杂志当主编。网上大姐的相片韶华已逝,眼角可以看见明显的鱼尾纹,头发也已经不是当初那片秀黑的草地,只有那双眼睛,增多了若干练达后,年轻时明晃晃的眸影已经走失,却还保存着由童真和刚毅编织而成的不变通道。

时光由不得玩笑。1991年,我们一大打人齐聚于云贵高原,豪情万丈地会师在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第二界年会,颇有红军井冈山会师的劲头。参加会议的不少是文坛上已经发热的人物,柯原、西篱、李发摸、高凯明。。。。。。年轻梯队不多,就我、广东的肖宁、西昌的野狼等十多个。200多号人,满满三大客车,在云贵高原上开拔是够庞大的了。年会开了5天,期间除逗着贵州那个县委书记诗人讲着夜间成群诗友会聚的痛快情节,还有开饭时大家大碗地干白酒,会议不时爆出最可爱的笑料。那些夜晚住在贵阳市郊的红枫湖,很美丽的一个湖,却很落寞,甚至可以感受到湖里的鱼正游在一个寒冷的水世界。夜里的灯是昏淡的,客舍是朴素的,丝毫没有旅游区的喧哗。头两夜,大家很疯地聊,四川合江的年轻诗人很牛地给大家分派自办的诗报。第三夜,年轻人就精了,大家开始跟编辑们套近乎。《溯方》是西北名刊,冯剑华是副主编,她身上的光环对年轻的文学青年就如是潘多拉宝盒。房子小人多,冯大姐就让十来个小青年把椅子搬到屋外,团团围住她。她神采飞扬,眼睛飞掠着40岁知识女性特有的神韵,脸上的笑是打着小小水旋涡的,语调洋溢着深幽幽的母性。小青年们盼望自己的文章能够在大刊发表,大姐知道大家的心思,有较好的三四篇立马说带回去备用。余的大姐从包里掏出根红笔,逐一给大家圈划评点。她还说,哪天大家都能够成当红作家的,别急,谁都有晕小子的年代。这情景很像小朋友上幼儿园,第一天老师带着群小朋友去认识厕所,小朋友对老师充满了依恋。湖很宁静的,大姐的语调是宁静的,谁又知道这可爱一幕多年后在记忆里会在红枫湖长长驻足呢?后来的事实是,许多晕小子都成了文坛上有过经历的作家,他们,是否也记得这海滩上拾虾的活蹦蹦的情节?

红枫湖后我们去了黄果树,途中竟幸运地与大姐同座,那天南海北的胡侃很像小时候六一节的游园,孩子乐得老鼠般吱吱笑。大姐见我腼碘,便指着满山的三月油菜花先开腔。“小伙子,什么人感觉最亲?”这话的背景是散文诗研究会朋友们的前后连接:早在成立之初,许多在报刊做事的会员朋友就不断辟出黄金版面,发表谋面过或未谋面的会员文章,冥冥中大家大家都感到有种说不清的亲人感.我不假思索回答:”就我目前而言,最亲的便是文学人.我想,今后还是文学人最亲.”大姐笑了,脸上轻掠过母亲般呵护的笑,也许文学人早晚修得这路上孤独久了后油然的认同感,最快乐的事情还是思想上和谐如春风的对接,大姐的笑便不带半点尘埃.更惊愕的笑还在后头,谈到乘飞机心无着落的惊悸,大姐猛打了一颤,很孩子地收缩下身子,我边很自然地笑话她:”女人啊,天生的胆小鬼.”大姐脸上划过丝丝红晕,脸很像十岁小女孩,无遮拦的孩子气绽放成天上的半朵红云.没有默契的人是不会在对方面前流露童真的,冯大姐,也许小青年是自己的翻版,文学园里乱串的傻小子,可能便像一个少女涂鸦文字时的怀想,因此便有了很珍贵的照拂.

那次年会后我并未再与冯大姐联系,而与其他朋友的联系仅限于文字。贵州的刘华哥哥等用他们的版面陆续发表我的文章。而大姐对世界的包容是让我彻底记住了。我知道:冯剑华,中国出色的作家,西北文学的重要人物。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40多岁的知识女性的笑脸,写满的呼吸自然的母性,在苍茫的行程中波动起微澜的湖水,那湖水是可以收伏高傲和卑微的。。。。。。

现在,岁月如此之何?惊愕之外,我更惊叹于人性的造化。90年代,文学是宁静的,去年路遇了广州的西篱,便一样惊叹文学的90年代不能够再翻版。现在,人们着迷于私人化写作,许多沉闷的私语代替了宁静的对接,便很容易把文学化成自私的心灵消费,文字世界有了许多斑驳的漂浮。。。。。。怀想童话,我们又怎不能够痛心于某些文学道义的没落?

快15年了,毛泽东的15年改变了一个中国。冯大姐的相片更具备了母亲的风韵,那双眼睛却还是很犟和纯真的,我在一个人的时候还可以好好玩味冯大姐的一席话:“文学人始终在寻找自己亲缘的东西。银川是个风沙多的地方,那里却还保存着最多与文学亲缘的东西。哪天你到银川来,可以收获多多的。那天当你感觉到生命快要昏死,是快乐无比的昏死,你才是一个真正的文学人。”

看着大姐的相片我内心默唱起怀旧的歌儿。生活也许就一副捉迷藏的秉性,大姐最美的时刻在昨天,也在明天,着附在今天初见风霜的老脸里。大姐神采飞扬,裹带对世界的融合,还会小孩子般吃吃发笑。。。。。。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6/1/107733.shtml(地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26
冯剑华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50
民 族: 汉族

安徽太和人。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68年参加工作,历任宁夏碳井矿务局工人,兰州军区陆军二十师战士,《宁夏文艺》编辑,《朔方》杂志编辑部副主编。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散文《连队生活散记》、《贺兰雄冈》、《塞上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国木棉花》、《山花朵朵》、《故乡人物》、《煤城树》,《儿子弹琴我唱歌》、《爱情故事》等。 获奖作品有:报告文学《为真理而斗争》、《煤城树》均获宁夏文学创作二等奖,散文《红军走过的地方》获宁夏纪念建党70周年一等奖等。 冯剑华,中国出色的女作家,西北文学的重要人物。
第2个回答  2007-02-26
  冯剑华 女,1950年12月出生,安徽阜阳人,大学毕业。政协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八届委员会常委,宁夏文联副主席、《朔方》文学月刊主编。编审。
  1968年12月至1970年12月在石炭井矿务局当工人。1971年1月至1974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廿师当战士。1974年3月至1974年9月在《宁夏文艺》任编辑。1974年9月至1977年7月在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1977年9月至今在《朔方》(原《宁夏文艺》)工作,历任编辑、副主编、常务副主编、主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从事编辑工作三十年,过往稿件万万字,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培养扶持了大批青年作家。担任常务副主编、主编后,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创造性地工作。《朔方》发表的作品,在权威性刊物的转载量居西部地区同类刊物之首。《朔方》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期刊,并成为西北五省唯一一家入选“中国期刊方阵”的省级文学刊物。编辑部被评为自治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本人当选全区“十佳编辑”。在办好刊物的同时,开展多种文学活动。多次邀请全国知名作家、学者、编辑来宁,与我区作家面对面交流。并两次在北京召开了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从而开阔了作家们的眼界和思路,使创作水平得以不断提高。与《人民文学》等刊物合作,共同推出“三棵树”。为把以“三棵树”为代表的宁夏青年作家群体推向全国做了大量的工作。编辑工作之余,从事散文创作,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新华文摘》等全国性报刊和省级报刊发表作品十余万字,其中多篇获自治区一、二等奖。在区内外散文界有一定影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