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如题所述

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如下:

1、大学生必须要有自我独立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从生下来一直到高中毕业,我们都是处于父母无微不至的保护之中,直到成为了大学生,远离家乡与父母。这时候,从小养成的依赖心理会让大学生有一种茫然无措,做什么事都无从下手的感觉。

如果不强迫自己形成独立意识,勇于决断自己拿不定的主意,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容易陷入自闭、自卑的怪圈中,发展成为心理疾病。

2、大学生应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为满足生存需要而与环境发生调节作用的能力。在计划经济时代,人的一生都是由“组织”决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大小一般不会对人的进退产生多大影响。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应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了解社会,并逐渐适应社会。

3、大学生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孤独感,获得安全感。在调查中了解到的学生抑郁和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

因此,大学生要善意地和他人相处,多一些真诚的赞美和鼓励,不要轻易怀疑他人,甚至轻视、厌恶他人;要尊重他人、信任他人,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把自己的意志和见解强加于人,既乐于助人,也坦然接受别人的情感和帮助。实践证明,有好的人际关系就会有好的心情。

4、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经常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文艺和体育活动,能够加强自己与他人的沟通能力,激发自己热爱生活、自强、自信的热情,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为自己减小学习生活中的压力。

5、大学生要有自己的合理的理想和目标。

有一个明确的理想和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是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前提。有抑郁或焦虑心理的大学生,往往是缺乏理想和目标,看不到生活的前景;或是理想和目标过高,难以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从而产生不良心理。

大学生可以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制定出明确的、分阶段的、可操作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奋斗目标,使自己在做出努力后,经常有达到目标后的成就感和欣慰感,从而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培养起良好的心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