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评价诸葛亮曰:【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一定要准确!!!~~~

意思是:长于整治训练军队,奇谋制敌方面却有所短缺。治理百姓之才干,强于他为将的谋略。

出自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节选原文: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译文:

在这段期间内,诸葛亮充分表现出他的志向来,那就是激进的话想要囊括全天下,保守的话也想要跨越既有的疆界,震荡国内。他自以为一旦他死了,那么就再也无人能涉足中原,与占尽优势的国家相抗衡了,所以他不停地用兵,一再地显耀他的武略。然而诸葛亮的才干,长于整治训练军队,奇谋制敌方面却有所短缺,治理百姓之才干,强于他为将的谋略。

扩展资料

《诸葛亮传》是出自《三国志》里面一文,本文是作者为蜀汉丞相诸葛亮作的传,详细写了诸葛亮的一生。

《三国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汉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陈寿开始在蜀汉任职,受宦官黄皓排挤不得志。蜀汉降魏后,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而最终成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三国志》也是二十五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三国志》主要善于叙事,文笔也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也倍加赞赏,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竟毁弃了自己本来的著作。

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等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还一直流传到今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07
陈寿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说他“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意思是说诸葛亮善于管理军队,治军严整,但在运用奇谋妙计上却有所不足;他治理百姓的才干,优于当统帅的谋略;随机应变的本领,不是他所擅长的。

详细资料看这里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120541.html?si=2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5-20
说诸葛亮不善长打仗,善于内政,经济建设,搞好民族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