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街著名的建筑物及其特点 与由来?

如题所述

东王长寿街,地处江淮分水岭,位于江苏马集河王湖与安徽川桥湖之间,古代苏北淮安至南京古驿道,由北向南穿街而过,凤阳府到扬州府古驿道,从举人巷到果老巷,由西向东穿街而过,曾同时有六合、天长、来安、宝应、高邮五县分治。

是个文明古街,考古发掘证明,此地数千年前就有古人类在这一带生活,当地民风纯朴,崇文尚武,乐善好施,留下许多故事和传说。

是个绿色古街,长寿街周围绿树丛生,自然环境周边其他乡镇难找,长寿街北端、江淮分水岭一一川桥湿地一带,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接近于原生态。唐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是个生态古街,没有重工业污染,气候宜人,山青水秀,生态优越,人口密度低,风景秀丽,每到春暖花开季节,长寿街及街北端杨柳湾、桃花坞、马小庄、应大庄一带,鸟语花香,莺歌燕舞,风光秀美,景色怡人。

是个文化古街,人文底蕴深厚,是汉代伏波大将军马援后代聚居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扬州任职曾多次到此游览,元末朱元璋从凤阳老家到六合金牛山舅舅家在此被搭救过,大明军师刘伯温在此生活并留下许多故事,传说割了雍正头的吕四娘在此跟武林高手甘凤池习过武,乾隆南巡数次在东王大庙留宿,中国训估学大师、江苏省六大学术泰斗寿最高者王念孙晚年在此生活并安葬于长寿街南端凤凰地,近现代名人有北洋政府内务司长周洪熙、北洋政府天津铁路段长周洪洵,文人马琢、马莹、马大勋、周正宽、叶厚先、徐灿,名中医杨旭初、马文启、马福尧、孙开芝,原财政部欧亚司长卢干、原三十八军副军长汪洋、原央行副行长周正庆、现世界著名数学家陈化云博士等。

是个革命古街,革命的火种很早就在此点燃,是天长、六合两地接受革命理念较早的地区之一,产生过陈舜华(建党初期女党员)、周正铭(北京“三一八"惨案烈士)、姚爱兰(南京雨花台烈士)、张家良(抗日烈士)、应伯衡(解放战争烈士)、高杰(孟良崮烈士)、邵斌(上甘岭烈士)、高业珠(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等一大批革命者。是抗日时期根据地之一,刘少奇(化名胡服)、罗炳辉、周骏鸣、吴学谦、谭震林、叶飞、陶勇、梅嘉生、张劲夫、罗占云、刘晓、潘汉年、陈修良、储江等不少老革命家,在此留下了光辉足迹。产生了抗战初期革命青年杨再知、王志成、王兆田、李春林领导的淮南路东八县第一支12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后上升为新四军八团特务连。长寿街33号是抗战时期江苏省委重要的地下交通站,吴学谦是负责人,经过此站革命人物很多。长寿街52号是新四军接待站,对外称利华商行,刘少奇曾多次在此住过。长寿街97号是六合“金牛山、桂子山"战斗前线总指挥部所在地。长寿街是谭震林率新四军建立江南莫干山抗日根据地部分部队出发地,是汪伪南京警卫师宣布起义接受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将军训话之地,是民歌“好一朵茉莉花“采撷者何仿同志参军并在此整理改编之地。六合是南京北大门,兵家必争之地,东王是六合北大门,是六合兵家必争之地。长寿街在历史上曾多次爆发过重大战斗,东王人民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面对外部侵略没有一人当汉奸,并进行过针锋相对殊死斗争,留下了江淮地区仅有的几处“义忠地"等,这里还发生过抗日战争时期半塔保卫战东王庙外围战、蔡庄阻击6百余日军步炮骑战斗等,解放战争初期我军首次重创国民党军张灵甫部一个加强营的高庄、滚庄阻击战,北撤前新四军主力二师五旅、六旅、独立旅,以东王长寿街一带为中心,阻击国民党军邱清泉、张灵甫两大王牌主力战斗等,这是天长、六合地区唯一一个国共双方各投入数万主力兵力对垒撕杀争夺的核心区、主战场,长寿街上至今还有当年战斗的痕迹。

是个长寿古街,自古以来一直高密度地生活过多位90岁以上高寿老人,并相对集中在长寿街一带,最近的如,健康生活了105岁的邵裘氏(2008年中国长寿老人杂志有报道),99岁前自食其力、106岁仍生活自理独居的张皮匠老太,102岁谢洪奎夫妻等,如今8O岁以上老人很多。

是个佛文化古街,因庙得名,因庙兴盛,长寿街中部原来有一座武则天大周垂拱元年(公元683年)建的大庙,佛道双供,明洪武正德十五年重建,占地一百余亩,有僧房九十九间半,僧人七十多人,挂单僧人三百多人,道士三十余人,闻名遐迩,周围数百华里内,此庙规模最大,香火最盛。因抗日战争时期,大庙主持无偿提供房屋给新四军用,后被日寇烧毁。

是苏北名剧“扬剧”发源地,扬剧前身为六合北山区的“洪山戏",“洪山戏"源于东王地区“香火戏",“香火戏"源于东王庙佛事“咏经"。如今扬剧仍是当地人民十分喜爱的剧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8
长寿古街一直古朴典雅,青岚环拥,绿水潺流;郊外,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堪称物华天宝,秀甲一方。连云山绵延于南,幕阜山耸立于北。古往今来,在这个地方,至今流传着很多古老的传说,也有着丰富的历史古迹。

1、古街道

长寿街古来有“四街八巷”之称谓,“四街”分别为东来街、西进街、南福街、北清街;“八巷”分别是罗家巷、登仕巷、次青巷、永竹巷、傍斜巷、衙巷、复兴巷、老衙巷。古巷既可作战乱时疏散居民之用,又起防火隔离作用。市镇规划,千百年来,井然有序,伸张有致,竖列横陈,尽显民间建筑规划智慧和奇巧。居民生活其间,民风纯朴,圣贤礼乐,世代流芳。

2、古河道码头

它位于长寿街的南大门——河南桥,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和抗日战争前期,长寿街经历了有史以来的两次繁荣昌盛时期,后者是一种战时的短暂的畸型繁荣,但前者则是实实在在的,成为了享誉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繁忙码头。

3、古桥梁

长寿古镇依水而建,镇内水路纵横,宛若梦里水乡。横跨两岸的桥梁,便是古镇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线。据初步统计,环绕穿插在古镇中的桥梁有十多座,大都是阴架木桥;而其中最著名的古桥,当数镇南头的河南桥和镇东头的西溪桥。河南桥建于清乾隆41年间,由吴嗣龙兄弟捐建,是百里汨江上当年独有的两座石拱桥;为平江历史之最。此桥经230多年的洪流激浪及60年的汽车往来重压,至今仍巍然屹立,可谓桥梁史上的伟绩。

4、古祠

老“吴氏宗祠”(中街老镇政府所在地),始建于唐朝,为唐朝附马府,至宋朝改为吴氏宗祠。

5、古寺庙

太尉庙,明末清初,长寿街一位名叫吴景诚的人,在四川万县为官。吴景诚也与当地老百姓一样,对勤政爱民的康茂才特别仰慕,此时康公太尉已被神化,被当地人立祠敬奉起来。

6、古寨堡

邵阳龚家洞寨堡群中的丰和寨、白面寨、西寨等,是南宋建炎时刘忠据守的大本营。绍兴二年九月,被荆湖宣抚使韩世忠竭力剿灭(《宋史本纪》)。现寨堡遗址尚存,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项目之一。

7、古水堰

大陂堰,位于塘口村,始建于唐朝。明朝都御史顾璘檄筑之,系草堰,阻拦洪水作用有限。至清初陆续补修,嘉庆十五年凿石塞江,费银二千余两,仍难建成;后由孝廉余远骐捐巨资方修成。该堰灌田三万余亩,泽及下游良田。九州陂堰:距古镇二公里,建于明成化年间,由大水段受益田亩户主出资出力。据说九州陂堰一夜拦江建坝,自流灌溉。此两堰坝,历史悠久,抗旱保产,功在当时,利在后世,可歌可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