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现在社会中的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的现象?

如题所述

“大师在流浪,小丑在庙堂”,是社会激愤语,反映出中下层对所谓“专家、学者”,特别对那一些德不配位、寡廉鲜耻、口不对心的官僚,积压的反感情绪,一波的爆发。从理性角度而言,“流浪大师”的现象,并不值得提倡,只是值得思考,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取得治疗效果。如果众人跟风,对市容市貌将是一场灾难。 无论如何,有什么原因,一个在体制内领薪,衣食无忧的人,衣服穿得脏成那样,个人“市容市貌”,搞得不堪忍睹,将垃圾桶的垃圾,进行“分类”,转移到绿化带内,也能讲一点国学常识,而又有哪个人喜欢与之相处,哪个城市需要这样的“流浪大师”?环卫工也不能蓬头垢面吧!大师不能随便称呼,国学有礼仪的内涵,衣冠整洁是礼仪的基本要求,研究国学研究出蓬头垢面,衣冠如此不堪,这样的研究,是否误入歧路? 那位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错误,在于她的文化底蕴和阅历有问题,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其结语触犯社会中下层的痛点,无异于火上浇油,引发大众又一波新的激愤。 以“善始者众,善终者寡”做结语,与网友共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1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有人身体自由,心却在流浪,有人身体被困,心却自由。

大多数人被金钱的牢笼囚困,总喜欢拿物质的多寡来衡量成功与否,可以说,我们的灵魂并不自由。

极个别无视外在物质条件追求精神历练的人,往往忽视了常人眼中的必需品,选择了精神富足地流浪。


在当下,任何事情都会被网络放大,最终,出现了“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的说法,有人对此推崇备至,有人对此嗤之以鼻,借着最近的一个热门现象,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最近我也看到了一则短视频,说实话,这位衣着邋遢、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大叔,气质的确不同于一般人,可以说他是个读书人。尤其他提出当下人们精神匮乏,提倡多读书,推崇德在才之前,这些观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除去衣着外貌,我注意到几个小细节:

1,他的言辞中崇尚道德,提倡读书。

2,拒绝了别人给他的10元钱,他说自己不是乞丐。

3,把路人乱扔的垃圾捡起来扔到了垃圾桶里。

4,他与任何身份的路人谈话都透露着不卑不亢。

仅从由以上四点,可以初步推断此人有道德、有志气、有底线、心态好,但他的言论和才华是否能担得起大师这个称号就有待商榷了。


诚然,人家自己并没有自称什么大师,这名号是自媒体们送的,自媒体为追逐流量制造噱头的方式五花八门,可以说自媒体才是“小丑”和“大师”的制造者。

1,他没有自称大师,到处带着书本,带头读书,宣扬真善美并没有什么不好的。

2,他不接受施舍,并不一定缺钱,只是选择了一种有别于众人的生活方式。

3,他也是炒作的受害者,如果他一心想要追求精神修行,那么自媒体的打扰只会适得其反。


这些就是所谓的大师们

4,“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 这样的对比很强烈,适合炒作。类似之前的流浪帝、犀利哥等等,都是一种畸形的流量炒作。

客观地讲,他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读书人,称不上什么大师,但确实比个别哗众取宠类似射墨、丑书、学术造假之流要好上太多。只是希望他不要被过度夸大,也不要被过度曝光,那样,对于他,对于我们都是有弊无利的,只合适了流量至上的自媒体们。
第2个回答  2020-10-20
现在社会中的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我觉得这种现象其实是社会选择的结果。
因为小丑能够激起大众的兴趣,大众看了之后能够获得到或多或许的愉悦感。
而大师的作品,很多人是无法理解的,那么大师永远是在追寻欣赏自己的人,欣赏自己作品的人。
所以,小丑经常是要去殿堂里面表演,给大家带来欢乐;大师却不断地在流浪,寻找自己的一方净土,寻找喜欢自己的人。
第3个回答  2020-10-21
很多大师,并不喜欢富贵和荣耀,他们把功名利禄视为身外之物,在和平盛世,他们更加注重修身养性,而不追求物质生活,不像有些假专家和冒牌大师一样哗众取宠,博取名声和利益;因此,在当下的和谐盛世,有些小丑嚣张一时也是正常,但这样的人早晚会露出狐狸尾巴。
第4个回答  2020-10-20
“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这句话的流行,暴露了当下社会存在着强烈的民粹主义和反智主义情绪。所谓的“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就是彻头彻尾的网络炒作。当然,殿堂里未必都是大师,自然也有不少小丑,但流浪的不会有大师,大师流浪的目的地就是殿堂。如果流浪后还进不了殿堂,那真成了小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