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详细资料大全

如题所述

高功,道教法师的专名。在举行宗教仪式时高座居中,在道士中是被认为道功最高,故称高功。高功之称的由来:高功是道教行仪时的执事名称,同都讲、监斋等合称为“三法师”,共同主持斋醮仪礼的进行。高功是经堂执事首领,清静身心,阐扬教法,随坛作仪。主持大小法事,上表迎驾一切朝事,经典玄律,科范威仪,虔洁规模等类,不得轻浮狂燥,对越金容当严肃恭虔,违者罚。“高功”之称,古已有之,原是指学问渊博、功力深厚的人。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高功 外文名 :Gao Gong 解释 :道教法师的专名 来历 :道家者流,为人典行醮事,曰高功 职业 :宗教人员 毕业院校 :道教学院、师授徒 信仰 :道教 涉及 :坛场执事,科仪法事 主要成就 :经堂执事首领,主持大小法事 全真代表人物 :王世南、王嗣林、王至全、任法玖 全真代表地点 :龙门洞、武当山、白云观、长春观 正一代表人物 :陈莲笙、薛明德、黎遇航、汪少林 正一代表地点 :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万寿宫
简介,职能,全真高功,正一高功,高功科仪,

简介

高功由来已久,乃是道教法师的专名。在举行宗教仪式时高座居中,在道士中被认为道功最高,故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北城居民相约纠众在于 张道者庵内启建黄箓大醮一坛,礼请任道元为高功主持坛事。” 明陶宗仪 《辍耕录·降真香》:“道家者流,为人典行醮事,曰高功。” 余嘉锡 《论学杂着·读已见书斋随笔·高功》:“旧时以道士之主斋醮者为高功。”高功,即坛场执事。 高功是道教行仪时的执事名称,同都讲、监斋等合称为“三法师”,共同主持斋醮仪礼的进行。“高功”之称,古已有之,原是指学问渊博的人。早期道教仪礼比较简单,并无执事高功之称。南朝高道陆修静(406-477)编的《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以“法师”之称指称高功。唐五代以后高功之称才在道教仪礼中被广泛使用,直至今日。 壬辰年兰州白云观拨职大典 根据邱长春祖师《律坛执事行为榜》云:“窃闻云水大众,原系四海同居。既入坛下,必须通知模范。功行悉备,不异先贤。自今云水相逢,烟霞集会,倘得道遇师,师边得旨,恒心觉悟,了却出世家风;竭志修持,堪作升仙活计。如若不谨,后悔何及,凡诸执事各宜勉之”。高功是经堂执事首领,清静身心,阐扬教法,随坛作仪。主持大小法事,上表迎驾一切朝事,经典玄律,科范威仪,虔洁规模等类,不得轻浮狂燥,对越金容当严肃恭虔,违者罚。谨按邱祖执事榜规所云:“以上条款,伏望人人着意,个个留心,倘有推托依靠等情,大众自有真实公举。两堂功课宜持,五品皇经莫怠,十方有志高人住者自当恭敬,不可独善其身。倘外明而内暗,或口是而心非,或阳奉而阴违,或公入而私出,十方檀越视我为贪鄙之徒,护法灵官自有分明报应。宁教诸人负我,不可我负诸人”。

职能

《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称任职法师(即高功),“斯人也,道德内充,威仪外备,俯仰动止,莫非法式。三界所范,鬼神所瞻,开启祝愿,通真召灵,释疑解滞,导达群贤”。唐五代的《金箓大斋补职说戒仪》又称,“高功其职也,道德内充,威仪外备。天人归向,鬼神俱瞻。蹑景飞晨,承颜宣德。惠周三界,礼越众官”。高功当能步罡踏斗,沟通人神,代神宣教,拔度人鬼。在道教醮坛众执事中,高功居于首位,一般均由德高望重的高道担任。

全真高功

一、当代德高望重、教育后学全真十大高功
    王世南 陕西龙门洞 (羽化) 王嗣林 陕西龙门洞 (羽化) 任法玖 陕西龙门洞 王至全 甘肃兰州白云观 (羽化) 江至霖 四川青城山 (羽化) 闵智亭 西安八仙宫 (羽化) 喇万慧 湖北武当山(羽化) 韩高超 湖北武汉长春观 (羽化) 张理宽 洛阳下清宫 (羽化) 战全生 辽宁沈阳太清宫(羽化)
二、当代为道教 培养 高功 人才承前启后的高功大师
    任宗权 武汉大道观 邹通玄 华山玉泉院 陈法永 户县重阳宫 陈理复 兰州白云观 周和来 香港青松观 吴理充 四川青城山 彭理福 兰州白云观 胡诚海 北京白云观 雷宗南 武汉长春观 曾崇正 陕西楼观台
三、全真龙门派历年高功拨职大师 戊子坛全真龙门高功拨职秘典 戊子年冬月初十广东汕头玉龙宫十方丛林举行全真龙门高功拨职秘典诸大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任宗权大师为 拨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马诚仁大师为 证盟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彭理福大师为 监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邹兴玄大师为 引礼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胡诚海法师为 演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龚理端法师为 纠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何宗银法师为 进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武理臻法师为 登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郑崇德监院为 保举师 武汉大道观己丑坛全真龙门拨职大师 全真龙门暗派出字辈第三十八代高功任法玖大师为 座上经师 全真龙门暗派出字辈第三十八代高功王至全大师为 座上籍师 全真龙门暗派出字辈第三十八代高功陈法永大师为 座上度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任宗权大师为 拨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周崇晋大师为 证盟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彭理福大师为 监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邹兴玄大师为 引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胡诚海法师为 演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王理一法师为 纠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李崇明法师为 进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陈理复法师为 登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人字辈第四十代高功梁崇雄法师为 保举师 陕西华山玉泉院道观 辛卯坛全真龙门高功拨职秘典职统 辛卯年五月九日陕西华山玉泉院举行全真龙门高功拨职仪典经商议礼请 全真龙门暗派出字辈第三十八代高功任法玖大师为 座上经师 全真龙门暗派出字辈第三十八代高功罗宗阳大师为 座上籍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任宗权大师为 座上度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邹兴玄大师为 拨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周崇晋大师为 证盟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陈理复法师为 保举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李诚军法师为 监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李宗贤大师为 引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人字辈第四十代高功张诚然法师为 演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人字辈第四十代高功杨诚澜法师为 纠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人字辈第四十代高功蒋诚天法师为 进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人字辈第四十代高功蒋理全法师为 登职师 兰州白云观十方丛林壬辰坛全真龙门派高功拨职秘典 2012年8月3日,农历壬辰年六月十六日兰州白云观十方丛林举行全真龙门高功拨职仪典。 经商议礼请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任宗权大师为 座上经师 全真龙门暗派出字辈第三十八代高功陈法永大师为 座上籍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邹兴玄大师为 座上度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陈理复法师为 拨职经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周和来法师为 拨职籍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李信军法师为 拨职度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彭理福大师为 证盟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潘崇贤法师为 监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人字辈第四十代高功杨诚澜法师为 引礼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范诚凤法师为 演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人字辈第四十代高功 信道法师为 纠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人字辈第四十代高功余诚智法师为 进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人字辈第四十代高功孟诚亮法师为 登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尹信慧法师为 保举师

正一高功

一、当代德高望重、教育后学正一十大高功
    陈莲笙 上海城隍庙(羽化) 薛明德 上海钦赐仰殿 张昌禹 上海青浦城隍庙(羽化) 黎遇航 茅山元符万宁宫(羽化) 何灿然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曾习勤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羽化) 汪少林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羽化) 周念孝 茅山元符万宁宫 邱裕松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方业儒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羽化)
二、当代为道教 培养 高功 人才承前启后的高功大师
    吉宏忠 上海城隍庙 谢荣增 石竹山道院 张凤林 苏州玄妙观 张金涛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丁常云 上海钦赐仰殿 杨世华 茅山元符万宁宫 袁志鸿 北京东岳庙 洪百坚 台湾明龙宫 曾广亮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倪爱新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三、正一盟威天师道 历年高功授箓大师 辛未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授箓活动 1991年10月3日至9日(农历八月廿六至九月初三)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箓活动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汪少林道长为 传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金涛道长为 保举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继禹道长为 监度师 乙亥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授箓活动 1995年12月4日至7日(农历十月十四至十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内地正一派道士授箓活动 授箓工作领导小组: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陈莲笙道长任组长,张继禹、张金涛任副组长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何灿然道长为 传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上海城隍庙陈莲笙道长为 监度师 三茅山上清宗派元符万宁宫周念孝道长为 保举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继禹道长为 护箓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金涛道长为 护法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苏州玄妙观薛桂元道长为 护经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上海钦赐仰殿凌晋道长为 护坛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温州紫云观施书宝道长为 护戒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湖南东岳庙董淑和道长为 护道大师 丙戌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升授箓活动 2006年12月20至22日(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初三)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内地正一派授(升)箓活动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邱裕松道长为 传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继禹道长为 监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金涛道长为 保举师 参与人员: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丁常云、林舟及秘书长袁志鸿 己丑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授箓活动 2009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农历十月十四至十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海外弟子授箓活动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邱裕松道长为 传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金涛道长为 监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曾广亮道长为 保举师 参与人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林舟,台湾中华道教总会理事长张柽,马来西亚道教总会长陈文成,新加坡道教总会会长陈添来,罗马尼亚道教协会会长游大海等 庚寅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授箓活动 2010年11月10日至11月13日(农历十月初五至初八)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隆重举行中国内地正一道授箓活动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邱裕松道长为 传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继禹道长为 监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金涛道长为 保举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苏州玄妙观张凤林道长为 护箓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泉州市玄妙观林舟道长为 护法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沪钦赐仰殿丁常云道长为 护经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湖南玉皇宫周心寅道长为 护坛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胡伯阳道院詹达礼道长为 护戒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瑞安市道协应维贤道长为 护道大师 参与人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凤林等 壬辰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授箓活动 2012年11月17日至21日(农历十月初四至初八)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隆重举行国内正一道授箓活动 授箓活动领导小组:由龙虎山道教协会会长张金涛任组长,张贵华、曾广亮任副组长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邱裕松道长为 传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继禹道长为 监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金涛道长为 保举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苏州玄妙观张凤林道长为 护箓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泉州市玄妙观林舟道长为 护法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沪钦赐仰殿丁常云道长为 护经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湖南玉皇宫周心寅道长为 护坛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胡伯阳道院詹达礼道长为 护戒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瑞安市道协应维贤道长为 护道大师 癸巳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授箓活动 2013年11月9日至13日(农历十月初七日至十一日)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国内正一道授箓活动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邱裕松道长为 传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继禹道长为 监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金涛道长为 保举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苏州玄妙观张凤林道长为 护箓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泉州市玄妙观林舟道长为 护法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沪钦赐仰殿丁常云道长为 护经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湖南玉皇宫周心寅道长为 护坛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北京东岳庙袁志鸿道长为 护戒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瑞安市道协应维贤道长为 护道大师 参与人员:中道协副秘书长李兆彩等 乙未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授箓活动 2015年12月19日至23日(农历乙未年初九至十三)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国内正一道授箓活动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金涛道长为 传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丁常云道长为 监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曾广亮道长为 保举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泉州市玄妙观林舟道长为 护箓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福建石竹山谢荣增道长为 护法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北京东岳庙袁志鸿道长为 护经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上海城隍庙吉宏忠道长为 护坛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厦门朝天宫郭汉文道长为 护戒大师 三茅山上清宗派元符万宁宫杨世华道长为 护道大师

高功科仪

举行一项斋醮科仪,往往要通过建坛、设定用品、诵经拜忏、踏罡步斗、掐诀念咒等来共同完成,这其中人(道士)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为所有的这些都是由他们(道教称醮坛执事)来完成的,这一切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斋醮科仪。 古代斋醮图片 醮坛。建醮必先设坛,称为“醮坛”,又称“法坛”。“坛”则指在乎坦的土地上,用土筑的高台,用以祭祀天神和祖先。 据《道书授神契》记载:“古者祭皆有坛,后世州郡有社稷坛。记曰:坛而不屋,古醮坛在野。今于屋下,从简也。”说明古代醮坛,原为露天,后改在殿内。 不同形式的斋醮,往往建有不同规模的坛。大型斋醮活动,通常筑有若于个坛,其中一个是主坛,叫做“都坛”,其余的坛,叫做“分坛”。如1993年9月,在北京白云观举行的“罗天大醮”。供奉一千二百诸神牌位,分设都坛、皇坛、度人坛、三官坛、报恩坛、救苦坛、济幽坛、青玄坛等,诵经拜忏,日夜供奉香灯。 全真派醮坛,称为“混元宗坛”,用“道经师宝”印。方丈传戒的戒坛,称为“玄都律坛”。正一派天师道祖庭醮坛,称为“万法宗坛”,用天师之印,为“阳平治都功”印,沿袭至今。正一派还有茅山上清派的上清宗坛,皂阁山灵宝派的灵宝宗坛,净明派祖庭西山万寿宫的净明宗坛等。全真派建醮通用“混元宗坛”。正一派中个人不能随意使用宗坛名义。也可经过师父同意,自己另开法坛行法。法坛名号往往是师徒相承。 法坛执事 在斋醮仪式中,各有一定称谓和职守的道士,统称为执事,即醮坛执事。据《金篆大斋补职说成仪》,执事主要有: 高功:位居各执事之首。担任者必须“道德内充,威仪外备,天人归向,鬼神具瞻”;在仪式中要“蹑景飞晨,承颜宣德,惠周三界,礼越众官”。 监斋:位仅次于高功。其职守,一为“总握宪章,典领科禁,纠正坛职,振肃朝纲”;二为“周密察非,从容授简,有严有翼,毋滥毋堕”。即主管科仪典法,为高功的副手。 都讲:与高功、监斋合称“三法师”。担任者必须“洞辅该通,法度明练,赞唱仪钜,领袖班联”;“玄坛步趋,升座讲说。昭符人望,默契人心”。即主管唱赞导引,亦为高功的副手。 以上三职,正一派称为“三法师”,全真派仅称“高功”,无“法师”之称。但三者在斋醮科仪中各有明确职能,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对科仪的主导作用。其它执事,亦各有其职: 侍经:负责陈列、布置和收藏经卷的道士,为诵经作好定音、调音和仪表的准备工作。 侍香:负责清洁香炉和香案的道士,在仪式中保持焚香不断。 侍灯:负责整理和清洁点灯用具的道士,在仪式中保持灯烛辉照不致中断。 知磬和知钟:负责击磬和击钟的道士。磬钟之声直接规定了诵唱经文和仪式进行的节奏。 此外,据《太清玉册》拳四,醮坛执事还有: 炼师:“其职也,内外贞白,心若太虚;德体好生,诚推恻隐。致坎离之妙用,合造化之元功;炼质升真,超凡人圣。” 摄科:“其职也,严格威仪,宣扬玄范,端临几度,密迩道前。音传金玉之声,问答琳琅之韵,必敬必戒,以谢以祈。” 正仪:“其职也,通贯科仪,整肃玄纲,务在老诚之士,方严中正之规。” 监坛:“其职也,激浊扬清,摄邪辅正,升坛隶事,先须严洁之功;通真达灵,必假监临之力。事须处恪,好令差迟。” 清道:“其职也,肃清云路,荡涤尘氛。” 知炉:“其职也,玄教威仪,仙班领袖。” 词忏:“其职也,吟咏洞章,歌扬玄范。” 表白:“其职也,奏陈虔格,注念精专。” 道教醮坛之上,讲究一定规矩,谓之威仪。因斋醮人神交接,怠慢不得,故立下清规,目的是“戒其惰慢,检其愆违,察其行藏,观其诚志,若有过失,随事纠举。”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载有《醮坛清规》,所列凡三十五条,可见醮坛之上,纪律严明。 用品法器 醮坛上有必要的设定和用品,主要有: 供器:香炉、烛台、花瓶、香筒等。 供养:如香、花、灯、水、果五种供奉。 法器:道教通用的法器有两类:一类为仰启神仙、朝观祖师以及为了驱恶镇邪的器物,如朝简(圭简)、如意、玉册、玉印、宝剑(法剑)、令旗、令箭、令牌(召遣神将之牌)、天蓬尺(法尺,为桃木长尺)、镇坛木等;一类为各种打击乐器,如铙、铛、镲、铃、鼓、钟、螺、磬等。 幢幡:幢之制其上有宝盖,并有执杆,以为手持。幡则无盖,多为悬挂之用。 符简:即黄表纸符。 章表:即表文。 法水:净坛用水。 手炉:即有柄之香炉,以为手执。 在醮坛科仪中,有其独特运作,形。式,主要有外在的咒诀罡步,香赞礼表等方法和内在的存想运讳、叩齿集神等修功。现择要而述之: 咒:指通于神灵的用语。古代“咒”通“祝”,一般以“急急如律令”结尾。持咒可以请神、驱邪、保命、护身等。 诀:手指按一定的方法盘结捏掐而成的形状叫做诀,其过程叫做掐诀。掐诀可以通真制邪,役将治事。不同的神明有不同的诀法,如灵官诀、斗姆诀等。 步:指踏罡步斗。相传创自夏禹,故又称“禹步”。“罡”指天罡,“斗”指北斗。高功在坛场上,假方丈之地,以为九重天,按照星辰斗宿之方位,用步踏之,即可神驰九霄,启奏上天。罡有多种,如三宝罡、二十八宿罡、交泰罡等,各有用法。 灯:指醮坛上燃点坛.场灯烛的常用仪式元,最初是独立的仪式体,后来被包含在别的仪式中。其作用是上照天庭、下彻地狱、拔度亡灵,故人逝后必“法天象地,燃灯告符”,以期达到“超出良难”。 科仪过程活动 礼拜:道教醮坛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仪式元。俗称“叩头”、“作揖”,无论是道士,还是信众,在道教官观内外,面对神像,都要礼拜,这是人道信教的首要和根本。初人道者,必先学礼拜,称之为“过叩头关”。其做法有四,即稽首、作礼、遵作和心礼。 诵经:道教醮坛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仪式元,指诵念经文。初习仪式必先学诵经。诵时有一人独诵,亦有众人合诵;有一经诵一遍,亦有一经诵多遍。其方式亦有多种,主要有心诵、形诵、神诵、心祝、密祝、微祝等。通过诵经最终达到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 步虚:指醮坛上讽诵词章采用的曲调行腔,相传其旋律宛如众仙飘渺步行虚空,故又名“步虚声”。依据步虚音乐填写的字词,称为“步虚词”。步虚声吟唱起来乐章优美,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大诗人杜甫赞曰:“此曲本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度闻。” 存想:一名“存思”,简称“存”。要求闭合双眼或微闭,存想内观某一事物或神真的形貌、活动状态等,以期达到集中思想,去除杂念,进人人神交接境界。道教认为,建醮不懂存想,无法沟通人神世界,斋醮即失去意义。存想的对象十分广泛,包括存想天象(日、月、星辰、云雾等)、景物(气、炎火)、人体(五脏、丹田)及神真(身内神、身外神)等,多为师徒秘密传授。 叩齿:即上齿与下齿相叩,以集神驱邪。一般分为鸣天鼓(左叩)、击天磬(右叩)、鸣法鼓(当门齿上四千四共八龄相叩)。左叩以击幼天门而应神羔,右叩凡制伏驱降用之,鸣法鼓以通真格上帝,凡朝奏用之(见《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进表:指道士将表文(青词表章)上奏天庭的仪式,又称“上表”。其程式为启坛、请圣、拜表。其用法因神位高低而定,对道教最高神呈进称为“上大表”,一般神则称为“上疏”。最后将表文焚化,称为“化表”,以期送达天庭,祭告上苍,众圣光临坛场,赐福延龄,先灵受度。 炼度:即用符法度化鬼神,使得超度。炼指用真水和真火交炼亡者灵魂;度指修斋行道,拔度幽魂。其功用为“生人服之(符法),可以恢神。而鬼神得之;亦可度化”(见《上清灵宝大法·水火炼度品》)。 施食:道教科仪的一项仪式元,也叫“斛食”或“赈济”,俗称“焰口”,即设斋食以超度鬼魂。早期道教并无施食,但在南朝刘宋时已有雏形,唐朝时就有了相当的影响和规模。宋元之际,以米饭盛于斛内施食,称为“斛食”。直到解放前,有些宫观还保存著这一做法。施食时要用“祭炼”之法,即高功存想,以神度鬼,使其早升天界,脱离鬼道。 散花:醮坛仪式组成中常用的仪式元。通过想像中的神仙銮驾,把醮坛幻化为神仙居处的瑶坛,存想自身为神仙临坛弘道,故以散花作为颂赞神仙和幻化醮坛的仪式内容之一。与佛教不同的是,道教“散花”,并非实地抛散鲜花,而是诵唱,因此又有多种的散花词,多为五言、七言、词曲等。 解冤释结:所谓冤结,主要指世间种种人际怨怼,引起了阴讼牵连、人鬼连牵飞阴鬼受难、阳世受报等,认为须用科仪和符文,解冤释结,以求阴鬼升仙,阳世平安。 化坛卷帘:化坛指将坛场幻化为瑶坛仙境、神仙世界;卷帘如同人间君王临朝听政,卷帘听取高功面陈奏疏。这种仪式多以化符、唱赞、存想等完成,经韵中有“倒卷帘”。 启师谢师:即礼三师。三师指度师、籍师和经师。凡大型道场,皆设有祖师坛。开坛之初,高功恭对师坛,启奏三师,请赐保佑,谓之启师。下坛时,必要礼谢三师,以志不忘师恩,谓之谢师。 以上各种仪式元,便构成了大大小小的斋醮场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