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国开学日,你还记得第一次踏入大学校园的场景吗?

如题所述

大学里发生的往事大多数都会随时间流逝而淡忘,但是第一次进进校园,也就是大学报到的第一
天,印象是最深的。
从火车上下来,坐上学校校车,坐满人后车子开回学校。那年开学几天天气非常热,超过四十度。
车上无空调,非常难受,不过全车人的情绪都是兴奋的,一路不停地有人说话。
车子进到校园,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左右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小操场。停下来的时候,周围锣鼓喧天,然后车门打开,一群举着牌子的学生围向车门口。他们的牌子上有毛笔写着的学院名字,每
个人嘴里不停地喊着“文学院文学院”“法学院法学院”还有什么新闻学院,经济学院等等,一个比一个大声,非常热闹。

这个场景让我非常新奇,二十多年过去了,不知这种方式现在学校还有没
有保留下来。
从车上下来,我眼睛搜索了一下,很快看到了我所在的目标,举牌子的同学马上挤过来说 ”法学院
的吗,跟我走“,然后把我带到边上的报到点。就是一张小桌子,坐了好多个学生,他们让我签到
后,然后几个人帮着拿行李带我去宿舍。一路上,告诉我今天报到手续肯定完成不了的,所以只能
去领生活用品,明天才能把剩下的手续办完。

 宿舍是筒子楼,走廊黑洞洞的。寝室门上贴着红纸,写着六个人的名字。我是第五个进来的,床板
上写着每个人的名字。我看过电影《女大学生宿舍》,里面讲过因宿舍床位争执的事,我估计大概
是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领了生活用品,吃过晚饭,然后洗澡,洗完澡,接二连三寝室电话里有人找我,要我到楼下。开始
觉得很奇怪,我在这儿不认识人啊?下去一看,原来是高年级的来找老乡了。来了五六拨人,其实
只是同省而已,方言都不一样。真正的老乡,也就是同个市说一个方言的,只有一个,已经认识
了,就在操场报到点帮拿行李的人中。

同寝室五个是本省的,无所谓老乡。还有一个外省的,本学
院没有老乡,可能我们专业不是年年在她们那都招生。过几天,她自个去别的学院找老乡。
当天晚上,一宿没睡,就坐在床沿。因为气温太高了,风扇吹出的是热风,席子是滚烫的,完全躺
不下。此后几天,我看见晚上很多男生光着上身只穿短裤抱着席子去操场睡觉。
过了几天,开学院新生大会,书记告诉大家,今年比较特殊,遇上“秋老虎”,武汉的九月份正常
应该是凉快了的,现在这种情况很少见的,真的很不巧。但我还是深深地记住了开学报到那天的
热,印证了书上”火炉城市“的说法。 

第二年的开学季,天气凉快了,同样的场景继续重演,只不过,我成了操场边等着帮车上下来的人
拿行李的一员。
后来还有很多第一次,比如上班报到第一天,第一次出门旅游,等等。但都没有上大学第一天深
刻,原因就是上大学之前完全没有出远门接触陌生环境的经历,人的内心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在
一张白纸上印下的图案自然是最清晰的。我估计那些有初恋情结的人大概也是一个道理,后面接触
的人再多再独特丰富,其实都不如第一次建立亲密关系的那个人带来的感觉。

当今大学生个性意识很强,说的简单直白点儿就是“不好管”,大学的班级是一个极为松散的组
织,班长要管理一个班级,可是他又没有任何权利,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桥梁,管理成本极高,
并且是矛盾冲突的最前沿。举个例子,比如说学院组织了一个活动,要拉学生充观众,你作为班
长你肯定逃不掉了,辅导员还让你再拉5个,说白了这5个人就是你浪费你的人情拉来的,但是辅导员不会认你这个人情,他只会认为这是你的本职工作。

多拉来一个人辅导员不会表扬你,少拉
来一个人他反而会批评你,所以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儿,咱聪明人就别干了。 当班干部付出和收获不对等。当班级干部保研没加分,评奖学金金没有加分,全年义务劳动一分
钱不给多发,到最后连入党都没有加分,这性价比真是太低太低了。不用太在意辅导员。越好的学校辅导员越是没啥权力,最后决定你能不能毕业,能不能保研的,
其实辅导员一点儿话语权都没有。对于那种人品不咋地的辅导员,就让他有多远滚多远。

一进入大学,开学2个月内,各大社团都疯狂纳新,为啥呢?因为老生都退的差不多了,没有免费劳
动力了,那可不就得赶紧纳新招人嘛,要不那些主席啊、部长啥的不就成了光杆司命了嘛。所以我
的建议就是全凭你的兴趣,挑1-2个加一下,主要是为了多认识认识人,比如说剧本杀 缺个人啊,
密室缺个人啥的,吃饭缺一个AA的啥的,就从你社团认识的人里找一个,另外还有可能碰上一段姻缘,这也是相关不错的。

别听一些人说多加一些社团,积攒自己的人脉,都是扯淡。当你手里没东
西的时候,人脉一点儿价值都没有(这都是我的亲身体验啊,那脸被扇的现在还疼呢)。
但是永远记住一点,只要是社团活动耽误了你的学习计划,果断推掉。不要给那些所谓的部长啊、
主席啊任何面子,或者连拒绝都不用,电话不接,微信不回直接消失就行。社团的作用就是在于丰
富你的业余生活,你还想占用为业余生活之外的时间,门都没有!

大学的一大特点就是选修课,选课之前一定要跟找你们学院的教务老师问清楚,选修课的成绩到底
进不进入最终保研的加权成绩计算,同时建议问一个即将保研或者已经保研的学长学姐,这样更可
靠。如果是算入到加权成绩计算中,我建议大一上如果可以得话可以不选选修课,从大一下再开始
选。这样的做的目的就是经过半年的沉淀,你要打听清楚哪些选修课老师给分高,这一点很重要。
大一一上来,什么也不知道,万一要是选了一个奇葩老师的选修课,给了个奇低的分数甚至挂科
了,那你说你冤不冤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01
记得。我第一次上大学是父母开车送我去的,4个多小时的路程,校园景色很美,老师和学哥学姐都很热情。
第2个回答  2022-09-01
记得,第1次踏入大学校园的时候充满了害怕和期待,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自己的心情前所未有的激动。
第3个回答  2022-09-01
记得第一次踏进大校园的时候内心是非常紧张和害怕的,对校园生活充满的好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