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选择军事扩张作为国家战略,经过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的这些年的发展,日本得到的收益与损失如何?

请给出当时日本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工业建设的具体数据

那时候还没有GDP这么一说,我们只能从日本的各产业的工业化程度来推断日本的国力。选择对外扩张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支持国内工业机器的运转,填饱重工业、军工科技等产业的肚皮。日本从甲午战争开始以前就一直觊觎中国的矿产资源,包括铁、石油、、煤矿、稀土,还有粮食作物。事实上,在二战年间,日本最大的重工集团三菱重工就是依靠二战年间从中国山西掠夺的煤矿和铁矿发迹的,三菱重工用掠夺来的煤矿冶炼同样是掠夺来的铁矿,制造出的钢铁被转而生产作武器,卖给当时的旧日本军国政府。可以说,三菱重工的发迹史可谓极其肮脏。而这正是日本发动战争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对东南亚发动战争则是为了橡胶和更多的石油。这里给一组数据,是日本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从中国掠夺的矿产资源:

一九四三年一年日本对我国铁砂、生铁、煤炭三种矿产的掠夺量分别为一千零六十五万吨、一百八十一万吨、五千零七万吨。一九三二年至一九四四年期间,日本从东北即掠走煤二亿二千三百万吨,生铁一千一百万吨,钢五百八十万吨。从一九四○年至一九四四年,关东军从东北农民手中强征出荷粮三千六百万吨,其中一千一百三十万吨运回日本。

不过日本由于深陷战争泥潭,所以掠夺来的资源几乎全都被战争所消耗殆尽,日本的轻工业、农业等民生产业在这期间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与发展。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很低,轻工业的生产技术同样落后于同为盟友的德国与意大利。

但是,由于只有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的毁灭性打击,其他城市只是遭到轰炸,并未遭到战火的直接波及。因此,日本所搜刮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和各种宝石都被保留了下来,这也就给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而中国在战后面对的则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民间财富几乎被榨干或是全面摧毁。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日本达到了自己掠夺的目的。可以说,日本的收益还不错。但是日本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失去了自主防卫权,国土中驻有美国军队,政治、经济上均受制于美国。可以说日本如果还想要对外扩张的话,美国将是他们第一个要越过的最大障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30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开始推行富国强兵的国策,随后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打败了比它强大得多的中国和俄罗斯,只能说日本的运气较好,当时中俄都是半封建国家,上层建筑腐朽,不堪一击;导致日本军国主义份子迷信武士道精神战无不胜,发动了大东亚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妄图征服世界,最后在美苏和中国的联合打击下一败涂地,丧失了战前所有的殖民地和经济利益,本土也被美军占领
第2个回答  2011-04-01
1945年8月6日,为了避免采取大量伤亡的登陆战以及在先苏联一步拿下日本本土,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3天后又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苏联红军也根据《雅尔达密约》,随即在8月8日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并立刻于于8月9日出兵中国东北。此时的日本关东军兵力仅有70万人部署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苏联红军投入到远东战场则多达150万人,双方的装备也相差悬殊,于是苏联红军在中国东北横扫日本关东军。
同时,由于美国的核武打击与苏联军队的参与,中国内部开始有人感觉到抗日战争终结之日即将到来。毛泽东主席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大反攻阶段。将原本分散的抗日根据地一一连通。国民党方面也在美军空运、海运帮助下,迅速占领各大城市,接受日本投降。共产党军队则接收经营许久的中小城市、乡村地区,但是在苏军协助下也收复了一个省会城市张家口。而且八路军、新四军因为长期敌后抗战的缘故,控制了大量铁路干线,增加了远在西南方面对敌正方的国民革命军接收日占领区的难度,为日后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6日,苏军总参谋部发表声明指出:“日本天皇8月15日所发表的投降声明,仅仅是无条件投降的一般宣言,并未向武装部队发布停止敌对行动的命令,而且日本军阀仍在继续抵抗,因此,日本尚未实际投降……远东苏军将继续对日攻势作战。”此段时间,由于日军的敢死队出动,导致苏联伤亡颇为惨重。战事直到8月23日苏军占领旅顺港口才真正结束。
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