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预备役官兵进行通常进行哪些教育

如题所述

新时期预备役人员特点是居住分散,从业地点不一,平时召集困难,加之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干扰,如何做好预备役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要想做好新时期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从以下十项教育入手,采取“就近召集,定期培训”办法进行思想教育。 革命理想教育。教育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树立革命理想,坚定革命信念,时刻准备为实现革命理想而奋斗。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发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胸怀革命理想,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文习武,不断提高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本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承和吸取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加以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民兵预备役人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把干部战士培养成为新一代思想进步、道德高尚、作风优良的坚强群体。 战备形势教育。主要进行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教育。党和国家在各个革命阶段上的总目标、总任务、总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其目的是使民兵预备役人员关心国家大事,正确观察形势,统一思想认识,振奋革命精神,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促进努力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苦练杀敌本领,居安思危,常备不懈,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提高必胜信念,增强战斗积极性,提高民兵、预备投部队的战斗力。 遵纪守法教育。使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懂得自觉遵守革命纪律的重要性。明确纪律是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明确纪律是实现革命理想的重要条件,明确纪律是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五是国防观念教育。正确看待国际形势的变化,牢固树立战备观念。教育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要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不能忽视战备。走精兵之路,提高民兵预备役人员整体素质。树立人民战争思想,做好各项战备工作。 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民兵预备役人员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体现,是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思想基础。民兵预备役人员作为当代青年,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一定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把祖国利益放在首位,在建设祖国中发挥带头作用,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 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组织大家向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学习,学英雄的思想,走英雄的道路,创英雄的业绩。并要大力表彰、树立先进典型,使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民兵、预备役人员中不断发扬光大。 民兵义务教育。教育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民兵组织是适龄公民的光荣义务,是国防后备力量,负有保卫祖国、建设家园的光荣使命。适龄公民参加民兵组织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神圣职责。通过民兵义务教育,使大家明确民兵应履行哪些主要义务。积极响应祖国号召,随时准备参战;积极参加民兵组织,自觉服好预备役;高等院校、高中或相当于高中的在校学生必须接受军事训练,主要进行政治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学习基本军事知识、技能;在优抚等方面.主动为烈军属排忧解难,保证服现役者安心部队服役。 光荣传统教育。要使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明确光荣传统内容。民兵光荣传统大多是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时间、条件、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民兵成员的素质也大不相同。这就要求对光荣传统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要继承,二要发展。凡对今天的民兵建设适用的,就要坚持和发展;凡在过去适用而今已不完全适用或不适用的,就要敢于补充发展或放弃。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在民兵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光荣传统。 形势政策教育。在形势与任务教育中,要引导民兵用全面、发展的观点认清形势发展方向,用积极的形势来鼓舞民兵,增强他们对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与工作中的失误区别开来,看到发展的主流,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开拓更加美好的未来。把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成为拉得出、带得动、打得赢的坚强国防力量。预备役部队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预备役部队里的现役军人,他们平时按照部队的相应计划进行正常的教育、训练、战备工作。另一类是预备役部队里的预编人员,包括预备役军官和预备役士兵,他们平时为民,入营为兵,除完成规定的年度教育、训练任务以及其它临时性任务外,平时均从事个人地方工作。说白了就是除了参加规定的教育训练外,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和民兵对比他们的编组单位不一样,民兵由各级武装部编组在民兵组织,预备役人员编组在预备役部队,其它没有大的区别。中国共产党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对赤卫队和民兵普遍进行军事训练,培养了大批的后备兵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5年7月30日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确立预备役训练制度,对复员、退伍转为预备役的人员进行复习训练,对高级中学学生进行军事常识教育,对部分高等院校学生进行预备役军官训练。同时,通过开展国防体育活动,进行通信、摩托、跳伞、航海、滑翔、射击等专业技术兵员的训练。1984年 5月31日,重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确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法明确规定预备役人员的军事训练分为预备役士兵训练和预备役军官训练。预备役士兵训练在民兵组织中进行,或者单独进行(见图)。未服过现役的基干民兵,在18~20岁期间,进行30~40天的军事训练,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和后勤等专业技术民兵的训练时间适当延长。服过现役和受过军事训练的基干民兵的复习训练,普通民兵和未编入民兵组织的预备役士兵的军事训练,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进行。预备役军官在服预备役期间,参加3至6个月的军事训练。预备役人员的军事训练,在国防部统一领导下,由各级人民武装部门组织实施。兵役法还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进行基本军事训练,适合担任军官职务者,再进行预备役军官训练。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配备军事教员,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的军事训练,由教育部、国防部负责。1、什么叫预备役,它和民兵有什么区别?预备役,也叫后备役,是指公民在军队外服兵役,并随时准备根据国家需要应征服现役,是国家储备后备兵员的形式。预备役包括民兵、预备役部队和编入现役的预编兵员。我国士兵预备役分为一类预备役和二类预备役。一类预备役是指35周岁以下的退伍军人和28岁以下编入基干民兵组织的民兵。二类预备役是指除一类外其它参加预备役的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18-35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除应征服现役者外,都应按规定进行预备役登记,女性公民则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进行预备役登记。退出现役的士兵,由部队确定服预备役的,在回本人居住地的30天内,到当地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办理预备役登记。按我国《兵役法》的规定,预备役是一种兵役制度,凡是中国公民除不适合或不得服兵役者外,都有服兵役的义务,经过登记服预备役的预备役人员;预备役部队是平时国家根据需要,在一部分地区遴选一些适合在预备役部队服役的预备役人员,并以他们为基础,编配少量现役军人为骨干,按照军队统一编制,组建起来的一支部队,是战时成建制实施快速动员的一种组织形式。预备役部队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授有番号军旗。开展大学生军事课,对大学生进行军事教育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我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军训期间学生们能自愿接受紧张而艰苦的军事训练,亲身体验军营生活接受军事锻炼,部队派出的优秀教官进校军训,在完成军训任务的同时,把人民军队的好思想、好作风带进了校园,使同学们有了面对面向武警官兵学习的机会。他们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优良作风对同学们产生了直接影响,教官的良好素质和军人魅力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并建立了深厚友谊。虽然是十几天的军训生活,却能使我们终身难忘,军训后仍然留恋那十几天的军营生活,有人说,“军人的素质是一种永恒”,这足以证明军事课在当代大学生心灵深处的地位和影响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信息的发展,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地方院校来培养。青年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公民绝大多数受过大、中学校教育,接受军事训练及军事理论基础教育的极少。因此学生军事课开设将在全体公民中形成越来越大的覆盖面,作为后备兵员的储备,对改善现代军队兵员文化、科学技术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军事课在普通高校的开展,体现了我国国防教育不只是国防安全观念意识教育,更重要的是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使其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通过军事课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军事基础知识和技能,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为改善后备兵员知识结构,为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输送高素质后备兵员打下良好的基础。军事教育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且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趋于成熟的关键引导,特别是在强手如林的未来世界激烈竞争中,他们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民族精神才能利于不败之地。所以,军事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所以,军事课在普通院校开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这是我QQ空间里的,转到这来让你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