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族的后裔是什么民族?

如题所述

史学家大多认为达斡尔族属辽代契丹的后裔。

1,达斡尔族清代以前使用的契丹文失传,靠口述来传承历史,清朝以前的历史较难考究。但是根据达斡尔族传说及达斡尔人与契丹人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大多认为达斡尔族属辽代契丹的后裔;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达斡尔族是由当地土著先民发展而来;利用DNA技术的相关实验表明,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辽朝灭亡以后,达斡尔族的先民迁徙到黑龙江以北。

2,达斡尔民族区:1956年9月,齐齐哈尔市政府决定,将原龙江县虎尔虎拉区、达呼店区、卧牛吐达斡尔族自治区以及榆树屯等4个农村区合并,成立县一级的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中国现有的五个城市民族区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达斡尔民族区。


扩展资料

1,关于契丹族后裔,史学界只能推测几百万契丹人的命运大致有三种:

(1)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族源,与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2)第二,西辽灭亡后,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迁移到了伊朗克尔曼地区,被完全伊斯兰化。

(3)第三,金、蒙战争爆发后,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并在随蒙古军队东征西讨,扩散到了全国各地。

2,史学家考究:

(1)当地的一个传说引起了民族史学家们的兴趣:几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边堡是达斡尔特有的词汇,是指一种类似长城的建筑)。从此便在此定居下来,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就是达斡尔的祖先;

(2)专家们先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在云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样;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

(3)在完成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后,他们终于得出了准确的结论: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而云南“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军队中契丹官兵的后裔。

(4)根据这次测定结果,结合史料,历史学家们终于找到了契丹族的下落: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征兵,能征善战的契丹族人被征招殆尽,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作为“分子意义上的后裔”零星分布在各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达斡尔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31

史学家大多认为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属辽代契丹的后裔

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一些研究人员从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墓中出土的契丹人头骨、牙齿和契丹女尸的腕骨中提取DNA,与现今达斡尔族母系DNA进行对比,发现他们的同源度比较高。

研究组接着又到云南保山地区提取阿、莽、蒋姓“本人”的父系血样,与内蒙古一些旗、县取得的达斡尔、蒙古和汉族等人群的父系血样进行DNA研究和对比。

结果发现云南“本人”与达斡尔族具有很高的同源度,即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从而得出初步结论:云南“本人”与达斡尔族可能同为契丹人后裔。

扩展资料

族称

1、“契丹”之名,始见于北齐天保五年(554年)成书的《魏书》。

2、汉人记契丹事,以《资治通鉴》为最早,东晋义熙元年(406年)初,“燕王熙袭契丹”。

3、契丹称号见于朝鲜《三国史记》更早,东晋太元三年(378 年)已有契丹人犯高句丽“北边,陷八部落”。 

4、《新唐书》等明确指出:“至元魏,自号曰契丹。”有的学者则认为汉以来即有契丹之号 。有的学者认为契丹一词出于宇文氏酋长名字之演变,约当西晋末东晋初,其异名已显,意为“镔铁” 。 

5、一般认为契丹,汉译亦作吉答、乞塔、乞答、吸给等。其含义众说纷纭,通行说法为“镔铁”之意。另外说法有:“切断”说、“刀剑”说、“奇首之领地”说、“酋名”说、“寒冷”说、“大中”说、“草原、沙漠或与森林相关的意义”说等等。

发源传说

对于契丹族的起源,相传北方大草原流淌着两条河,一条从大兴安岭南端奔腾而下,契丹人称其为西拉木伦河,亦称“黄水”,文献上写作“潢河”;

另一条河自医巫闾山西端而来,名为老哈河,亦称“土河”。契丹民族就兴起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这一地区民族的迁徙、融合呈现出十分频繁复杂的状态。 

契丹人关于自己始祖有这样的传说,一位久居天宫的“天女”倍感天宫的枯燥寂寞,她驾着青牛车,从“平地松林”沿潢水顺流而下。

恰巧,一位“仙人”乘着一匹雪白的宝马,从“马盂山”随土河一直向东信马由缰。青牛和白马,在潢水与土河的交汇处的木叶山相遇了。

天女和仙人,叱走青牛,松开马缰,相对走来。

两人相爱并结合,繁衍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絜部、黎部、吐六於部等八部, 居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之南,黄龙(今辽宁朝阳)之北。

常以名马文皮贡献北魏,并进行贸易。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这无疑是有关青牛白马传说的最权威、最准确的记述。

由此可知,契丹族发源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契丹族

百度百科-本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08
契丹族已经消失,现在的达斡尔族和契丹族渊源很深,把契丹人视为祖先,详情请看下文:

历史上真实的契丹人到底是何等模样?曾在中华文明史上煊赫一时的大辽国经历了怎样的盛衰历程?这个创造灿烂文明的游牧民族,在王朝鼎革动荡的旋涡中,最终又流向何处?

2003年11月24日,几张貌似普通的电脑合成图吸引了全国公众关注的目光。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根据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出土的契丹女贵族的颅骨,利用电脑三维技术,成功复原了她的颅像,并展示了逼真的复原像效果图,一度沉寂的契丹历史民族研究再获重大突破。透过闪动的屏幕,一位面容鲜活、服饰精美的契丹女子从遥远的历史深处向我们款款走来……契丹族建立大辽帝国统治北方二百一十年

契丹原是先秦时期古老民族东胡的一支,居住在辽河上游的潢水流域。“契丹”一词源自本民族自称,含义一直众说纷纭,有“镔铁”、“刀剑”、“寒冷”等数种说法。

隋以前契丹各部一直以游牧为生,隋唐之际,契丹人组建了比较稳定的大贺氏八部联盟,有兵员4.3万人,总人口达到20余万。唐朝开元年间,契丹遣使入朝,玄宗封契丹首领李失活为松漠郡王。此后契丹势力迅速崛起,在同室韦、乌古等少数民族的战争中不断获胜。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国号即是契丹。契丹国在太宗大同元年(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从此统治我国白沟河(在今河北北部)以北的广袤土地长达210年。

辽朝广阔领土上既有契丹等游牧和渔猎民族,也有汉人和渤海人。辽朝统治者实行“一国两制”,设立北南面官,南面官仿照唐代制度,管理汉人州县。北面官则按照游牧民族的习俗治理契丹和奚族人口。契丹建国后还创制了“大”、“小”两种契丹文字,不断吸收汉文化的先进因素。辽朝历代帝王皆通汉文,契丹贵族中也涌现出一大批文学家、诗人和画家。

公元1125年,辽朝灭亡。此前一年,辽朝宗室耶律大石带领部分契丹人北走。公元1134年,辗转迁移到中亚的耶律大石带领部分契丹人重建辽政权,史称西辽,逐渐淡出中华各族,融合为中亚各族的一部分。辽灭后,一部分契丹人融入蒙古、高丽等少数民族,其余则进入河北和山西,本民族的特点渐渐褪尽。蒙古灭金时,他们和女真人一起被蒙古统治者视作汉人。契丹作为一个完整的民族在元代已不复存在。DNA测序证明达斡尔人、云南“本人”是契丹后裔

契丹族的消失让许多学者困惑,难道他们没有直系后裔繁衍至今吗?一直将契丹人视为祖先的达斡尔人和云南“本人”果真是他们的嫡系子孙吗?带者种种疑惑,记者专程采访了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刘凤翥先生,在刘老师的娓娓叙述中,历史迷雾逐渐散开……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达斡尔,本意为“耕耘者”,最早见于元末明初的文献中。乾隆年间,清廷修《钦定三史国语解》时就提出,在《辽史》中出现的“大贺氏”就是达斡尔人的祖先。在现代达斡尔语中,虽然许多词汇出自蒙语和满语,但有些词汇却为其所独有。达斡尔人称铁为“曷数”,这与《辽史》中契丹人对铁的称谓惊人的一致。

而生活在滇西的阿、莽、蒋三姓十余万“本人”,虽散居保山、大理等地,分属汉、彝、布朗、佤等民族,却都自称是契丹后裔。保山市有诸多遗迹保存着契丹族的历史记忆,下属的施甸县木瓜榔村蒋氏祠堂的门楹上刻着这样一副对联:“耶律庭前千树绿,莽蒋祠内一堂春”。“耶律”恰恰是辽代契丹族第一大姓。在昌宁县本人墓地里发现的一块石刻记载墓主:“原籍乃辽东人氏,后遭逢变迁,保机后裔四散奔走,……移民滇西顺宁而觅其食。”

上世纪90年代初,著名蒙古族研究专家陈乃雄先生曾亲临保山,详细考察了当地家谱、地方志和传说,并将326个“本人”的语词与多民族词语进行比较,发现其中100多个属于阿尔泰语系,验证了“本人”语言与达斡尔族语言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兴的分子考古学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分子考古通过提取古代各种生物的DNA,并将其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可找出其内在的遗传联系,结论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社科院民族学研究所刘凤翥、陈智超研究员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杨焕明、刘春芸教授等专家合作进行“分子考古学”课题研究时,将契丹人后裔的研究列为重要内容。课题组先从达斡尔、鄂温克、蒙古和汉族等人群中收集血样,然后南下云南保山,从“本人”中提取100份血样,又取道四川乐山,从正在那里展出的内蒙古耶律羽家族墓中出土的契丹女尸上提取了小块标本。课题组完成对契丹遗骨、达斡尔人、蒙古人、鄂伦春人、汉人和云南“本人”的DNA测序后,进行了严格的比较检测,最终得出结论,在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人群体中,达斡尔人与契丹人拥有最近的遗传关系,而云南保山施甸的“本人”与达斡尔人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均为契丹人的后裔。追随女真蒙古四处征战契丹后裔流散至全国各地

金灭辽后,许多契丹人被女真人派到北部边疆,修筑抵御蒙古进攻的防御工事“金界濠”,随后就驻防在那里。金灭后,部分驻防的契丹人在战乱中向北迁移,保持了相对大而完整的族群,这一部分契丹人就是如今达斡尔人的祖先。而云南“本人”源自元代被蒙古人派遣到云南征战的契丹族人的后裔。辽亡后,一部分契丹人在辽皇室耶律秃花的统领下归附了成吉思汗。公元1254年,其孙耶律忙古代随忽必烈灭大理,并受命率部留守云南。《明史·云南土司二》中记载的施甸长官司阿苏鲁,凤溪长官司阿凤即是忙古代的第三代孙,阿苏鲁也被当代“本人”视作祖先。经过740多年的历史沧桑,如今契丹后裔在滇西不下15万人。在繁衍过程中他们和当地民族不断通婚,所以同达斡尔人相比,“本人”同契丹人的亲缘关系要稍远。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契丹族的后裔是现在的达斡尔族
契丹族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民族。“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然而,自元末明初以来,契丹族却从史籍中突然消失。阜新,开州立县是从辽开始,阜新被史学家称为契丹人的“故地”和“摇篮”。辽时,阜新建有头下州9座,人口达20万。可以说,阜新与契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近,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专家利用DNA技术认定达斡尔族及云南阿、莽、蒋姓“本人”为契丹族后裔的消息公布于众之后,阜新成为解开契丹源流问题的“重地”。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云南的阿、莽、蒋氏“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后裔。
通过DNA技术破解这一历史迷惑,在云南保山的5个小村庄,专家们取到了阿、莽、蒋姓“本人”和其他民族的血样;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经过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显示出了准确的结论:达斡尔、阿、莽、蒋氏“本人”都是契丹后裔。
第4个回答  2015-05-29
达斡尔族
2004年以来,在有关专家用DNA技术认定达斡尔族及云南阿、莽、蒋姓“本人”为契丹族后裔的消息公布于众之后,阜新成为解开契丹源流问题的“重地”。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专家利用DNA技术解开了契丹族消失之谜: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云南的阿、莽、蒋氏“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后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