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常乐与不知足者常乐的辩词。

谁能告诉我要怎么写啊。要求很简单, 先是双方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再像对方提个问题, 然后做个总结就好。 知道的麻烦告诉我把,谢谢了

谢谢主席。
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不知足者常乐。
中国有句俗话是“知足者长乐”,许多人也把它当成自己的座右铭,而我却认 为“不知足者长乐”。 《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知足,就是对现状满足,而满足又往往导致不思进取,因此提倡知足常乐,必会给现代社会带来种种弊端,且带来的这些弊端非常不利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下面我们来打一个比方,知足者是一个圆,满足于现状,是静态的,在自己的圈子里维持现状他们围着这个圆走在多的圈数也不会增加圆的面积.而不知足者是一条射线,不满足于现状,是动态的,不断向前,只要他们努力,便会一直增加自己人生的高度,一步一步的攀上自己人生的高峰。知足是对现状感到满足,感到已经足够,自然就不会进一步追求什么。向前走的只有不满足者。但是,唯物辩证法又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知足而不求发展,就会被淘汰。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不知足”的心态,去探索新事物,才能跟随时代的脚步享受“常乐”。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要妄想于满足现有的状态,变幻的人生一直都在威胁你的生活,世界不会因为你而停止转动,你也不可能固守于自己的净土和世界脱轨,进步的社会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去进步,不断地去争取才可以不被这个社会所抛弃.下面我方提出如下观点:
1,我们说“不知足者常乐”,“常”是一个频率。那不知足者和知足者谁更经常“乐”呢?我们以一生为单位时间,知足者的乐是暂时的,不能维持一生,他们确实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满足,但是世事无常,动态的人生总是充满了变数,知足只会让他们产生惰性,乐不思蜀,而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却在一步步剥夺你的所有,到头来你两手空空,你还能够得到满足,能够面对你悲惨的人生来微笑吗?。而不知足者的乐是一个接一个的,只要我们不满足,便会不断的去进取,获得更多,我们
2,在个人的角度,不知足者是不断向前的,他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在成长中感到实质的快乐。就好比我们在高考之后接受高等教育,是我们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心愿,而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又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定下更高目标,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如果考上大学就知足,也一定会造成终生的懊悔,更不要说体会到高一层次的快乐,我们现在来参加这个辩论赛不就是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交际水平,希望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口才吗?
3, 在社会的角度,因为社会的不知足,法律得以不断完善,科技得以不断进步。试想,如果原始人对生活都那么知足,就只能停留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水平,何乐之有?可见,知足者不常乐。恰恰相反,正是有了不知足的精神,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飞跃,使得人们常乐!
4,在人生道路上讲, 人生道路上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不能保证前方的道路会通向何处,满足于现状只会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满危机,只有不知足才能让我们得到更好的准备,才能让我们有更大的机会去战胜挑战,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足够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如果我们不通过进取来积累量变又何来质变呢?
我方认为人生的最大乐趣是在于追求,在于不满足于现状。当然追求是多方面的,有物质上的追求、精神上的追求。运动员要创造新的成绩,科学家要攀登新的高峰,党政领导要做出新的业绩,企业家要创造出更高的利润,这一切只有那些不满足于现状、不知足的人才会不停地去追求,才能尝到那种通过努力追求后创造出新成果后的乐趣。任何美好的的生活,成功的事业、无一不是在痛苦的追求中所取得的。我们所说的不知足并不意味着人性的贪婪,我们所说的不知足是一个人不满足现状,于是去奋斗去拼搏 享受这个奋斗的过程 这一过程本身是一种乐 不知足不是孤芳自赏,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忘乎所以的贪婪,而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一种人的内在的需要,是一股挑战生活的执着追求,是始终和一的人生信念。我们不知足却不会盲目,不会心生邪念。不会心有歪意,不知足也回走正道,用纯正的心去追求,用正直的手段去争取。即使你知足于现有的生活,但是你现有的生活仍然是你通过一定的不满足,进而付出一定的拼搏所获取来的, 综合上述我方认为不知足者常乐

结辩陈词
现在我来总结一下我方的观点:不知足常乐。

我方认为,现代社会不应提倡知足常乐。这是因为,知足,就是对现状满足,而满足又往往导致不思进取,因此提倡知足常乐,必会给现代社会带来种种弊端,且带来的这些弊端非常不利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因为知足,所以安于现状,“知足”在对待物质享受的态度上,不失为一种优秀品质,但是在许多方面,“不知足者常乐”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精神,在事业上“不知足”是奋斗者的哲学,开拓者的写照,只有不安于现状的人,才会在奋斗中尝到创造的乐趣,才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爱迪生之所以有一千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就是因为总是在“不知足”地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因为知足,人们容易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因为知足,人们便很容易放弃拼搏与努力,也就失去了继续攀登高峰的动力,不求上进。格鲁夫·克利夫兰曾两度出任美国总统,可他刚开始时只不过是一名商店的售货员,如果他满足现状,以为当好一名站柜台的售货员能够养家糊口便足矣,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美国总统;世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出身贫寒,他刚进入企业界时只不过是一名锅炉工,如果他仅仅满足于烧好锅炉,当好锅炉工,那他至多不过是一名称职的锅炉工,不可能成为世界钢铁大王;福特是一名农庄主的儿子,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农民,然而不满足于现状的他,却身无分文地跑到了城市里闯世界,经过一番拼搏,终于创立了他的福特王国。

奥里森·马登说过:“如果一个青年人的境遇不逼迫他工作,让他感到生活上的不满足,那么他就不会再努力奋斗。”这句话真是精辟。大凡成功人士,无不从“不知足”开始起步。人生对他们来说,就是攀登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实现一个又一个一级比一级高的目标的过程。当台湾王永庆在一家米店当小工的时候,他就给自己定下了要拥有自己的米店的目标。当他成为米店主人的时候,成为一家百货公司的老板的目标又摆在了自己的面前。就这样,王永庆终于成为台湾的“经营之神”。试想,如果当初他因成为了米店的主人或成为百货公司的老板,便“知足”而乐,那么,王永庆永远也成不了台湾的“经营之神”。

物质生活上要想常乐就必须“不知足”。试想,如果原始人对生活都那么知足,就只能停留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土处穴居的水平,何乐之有?如果人们都有满足于现状,油灯就不会被电灯代替,折扇也不会被电扇代替,更不会出现代替畜力的汽车,生活得不到改善,社会将停滞不前,快乐从何而来?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从何而来?可见,知足者不常乐。恰恰相反,正是有了不知足的精神,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日益积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飞跃,使得人们常乐!
对于人生的奋斗目标,则更是不知足者常乐。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一个不断进取的人在工作、学习上永不知足,才能不断前进,取得成就,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而这些,不都是一个人真正常乐的基本条件吗?不知足的精神,这无形的动力,推动人类进步,推动文明前进,推动社会发展,使每个不知足者常乐。当然,不知足者常乐,并不是对成功不予肯定,也不是说让人对私利贪得无厌,而是指不满足现有成绩,不安于现状。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知足而不求发展,就会被淘汰。鲁迅笔下的阿Q将精神胜利法演绎的炉火纯青,但是为什么他成了经典的悲剧人物,而不是常乐的典范?八个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知足常乐,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目前日益发展的社会是不适应的.知足常乐,即对自己目前的现状满意而不进一步的发展自己.当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无时无刻不在,也没有永远的铁饭碗.如果只仅仅满足于现状的,而不谋求发展,有可能就有失业的可能,甚至连饭碗都保不住.不知足常乐,不断的发展提高自己,才是真理.比如说有两个人,有同样的收入,一个知足常乐,安安稳稳过生活,另一个则不知足常乐,利用余力去学习,提高,职位不断升高,收入也提高,过的就比前一个好.因此,我们都要树立这种不知足常乐的精神,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方认为只有不知足,才会发展、进步,才会适应自然,才会常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26
供求与需求的关系,此消彼长;不知足者追求的是更大的知足,欲望强烈,所以更能催人奋进,但也可使人误入歧途;所以不知足者无恶念,且乐善好施,乃常乐。知足者,容易堕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3-26
白斑病爸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