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名字的来源

为何称之为“寺”?

秦、汉时以廷尉主刑狱,审核各地疑狱重案。汉景帝、汉哀帝、东汉末汉献帝、南朝梁武帝四次改为大理,均仍复旧。北齐定制,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隋以后沿用。大理之意:古谓掌刑曰土,又曰理。汉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大理寺所断之案,须报刑部审批。凡遇重大案件,唐制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中丞会审,称三司使。明、清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会审,称三法司。决狱之权三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时,可上奏圣裁。大理寺卿官秩,隋初为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同。明、清均正三品。可参与朝廷大政会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度并入刑部,旋复旧。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大理院。大理寺旧置判寺一人,兼少卿事一人。建隆三年,以工部尚书窦仪判寺事。凡狱讼之事,随官司决劾,本寺不复听讯,但掌断天下奏狱,送审刑院详汔,同署以上于朝。详断官八人,以京官充, 国初,大理正、丞、评事皆有定员,分掌断狱。其后,择他官明法令者,若常参官则兼正,未常参则兼丞,谓之详断官。旧六人,后加至十一人,又去兼正、丞之名。咸平二年始定置。

参考资料:baidu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04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发生重大案情需要三法司(刑部 都察院 大理寺)共同审理时(三司会审)如果刑部和都察院两家机构的判定结果大理寺持不同意见或不同意那么大理寺卿(大理寺最高官员名称)可单独请皇帝圣裁。
第2个回答  2011-03-24
秦、汉时以廷尉主刑狱,审核各地疑狱重案。汉景帝、汉哀帝、东汉末汉献帝、南朝梁武帝四次改为大理,均仍复旧。北齐定制,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隋以后沿用。大理之意:古谓掌刑曰土,又曰理。汉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大理寺所断之案,须报刑部审批。凡遇重大案件,唐制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中丞会审,称三司使。明、清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会审,称三法司。决狱之权三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时,可上奏圣裁。大理寺卿官秩,隋初为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同。明、清均正三品。可参与朝廷大政会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度并入刑部,旋复旧。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大理院。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1587.htm

第3个回答  2018-02-11
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中“户部”职能是( )。
A.掌管吏政
B.掌管财政
C.掌管军政
D.掌管学政
正确答案B
【解析】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解析】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按田按户口征税,田-户-税-财。向农户敛财征税)
吏部:又称天官,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
户部:又称地官,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货币、官员俸禄、财政收支等事务;
礼部:又称春官,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礼、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等;
兵部:又称夏官,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驿站等事务;
刑部:又称秋官,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
工部:又称冬官,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各部的长官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
古今对比
吏部: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户部:财政部、民政部;
礼部: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外交礼仪)
兵部:国防部;
刑部:司法部、公安部;
工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工信部;
御史台(都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部、中纪委;(检察历史,明朝的言官)
大理寺:最高人民法院。(寺院,法理)
发生重大案情需要三法司(刑部 都察院 大理寺)共同审理时(三司会审)如果刑部和都察院两家机构的判定结果大理寺持不同意见或不同意那么大理寺卿(大理寺最高官员名称)可单独请皇帝圣裁。
大理寺
凡遇重大案件,唐制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中丞会审,称三司使。明、清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会审,称三法司。决狱之权三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时,可上奏圣裁。大理寺卿官秩,隋初为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同。明、清均正三品。可参与朝廷大政会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度并入刑部,旋复旧。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大理院。(对应后来的最高人民法院,寺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