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花光350万积蓄就是为了隐居深山的北大夫妻,如今怎样了?

如题所述

有一种孤苦是两个人之间的孤苦,它并不单纯局限于一种孤独,而是在人生中求而不得、愈发充满挣扎的失望,王青松和妻子就是如此,他们本身是北大的精英夫妇,他们本该在旁人羡慕的目光中,快乐地度过自己的余生,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陷进了岁月的陷阱,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与这残酷的世界妥协,当他们发现,只要身在这尘世之中,只要想游走于名利场之内,就势必要做出某种牺牲的时候,那个时候,两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坎坷,因为彼此都承载了很多,不论是去是留都显得那样遗憾,他们最终还是决定,要离开这都市的复杂。

上世纪八十年代,王青松是河南省的机要干部。在恢复高考时,他轻而易举地考上了我国最顶尖的大学——北京大学。作为一个曾经的干部阶层,再加上他本身又非常的聪慧,所以他在上大学之初,也显现出自己如鱼得水的一面,刚一入学就被选为团支书,风风火火的度过四年时光后,他又有了读研究生的想法,想着读了研究生以后,出来就可以留校任教,当一个妥妥的北大老师,甚至是北大教授,凭借着傲人的成绩,他考上了北京大学的法律硕士,后来他就一路刻苦攻读,硕士毕业后留在了北大这座象牙塔内。

在北大教了几年书以后,时间辗转来到1985年,那个时候正是太极拳、太极剑等武术流行起来的时候,王青松自己曾经练过武,他不免突发奇想,想着可以把这些武术知识传授给学校里的大学生,让他们能够学一门养生之术,强身健体,强健体魄,这样对于他来说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为此,王青松申请开了养生课,开始教学生养生课程。命运给了他一个惊喜,让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北大老师,一度变成人生的宠儿,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的养生课不只是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还受到了社会各界人的欢迎。

毕竟当时养生正流行,而王青松的武术正是诠释了养生的精髓,而且又是中国顶尖学府中的武术,更是让其他人感到非常信任,一时间很多人慕名前来求学,而且还是有偿请王青松开班授课,其中不乏一些企业家,有钱人,在这样的财源滚滚、名利双收的状态中,王青松度过了自己人生最美好的三年时光,攒下了整整350万积蓄,而他还邂逅了一位来自北外的年轻姑娘,两人之间有12岁的年龄差,但还是蔓延出一段真挚美好的感情,成为夫妻。

但是王青松的人生在一时的顺风顺水之后,慢慢的又开始横生曲折,这曲折正体现在他的老本行——学习上,王青松一直觉得自己擅长学习,并且想把学术之路当成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所谓的养生班,只是他在这条路上的一个小小的调剂,然而王青松在学术这条路上并没能走多远,他两年报考法律系的博士生,都在面试中败下阵来,他本来觉得自己的笔试已经表现得不够好,士气已泄,但此时重头戏面试才刚刚开场。本来他为了克服自己一直以来的弱项,苦练了几天问答题,自认为已经可以旁征博引,口若悬河,然而他习惯了用纸页和文字去表述观点,不习惯面对考官去讨论、表述观点,于是他面对这种讨论氛围难以招架,竟然一句话都没说出来,所以几次考试他都功败垂成,无功而返,失败打击了他,让他心灰意冷甚至想离开北大。

此后在1994年,王青松和妻子第一次开始尝试远离城市的生活,后来两人忍受不了城市的氛围了,于是又移居到山里,承包2500亩荒山,那个时候两个人的内心怀揣着某种信念,希望自己能够像陶渊明一样,在远离世俗喧嚣的土地上,活出自己的希望和精彩。

直到2011年,王青松和妻子突然意识到,他们再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他们在深林里面拥有了一个儿子,而儿子年龄不断增大,却一直没有跟其他同龄人进行交流,所以显得有些愚钝,语言能力不是很强,第二是出在他们自己身上,当年他们之所以有底气离开城市,住进深山,还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积蓄比较多,所以才有这底气,然而他们之前有的三百多万积蓄,现在一分钱都没有了,有钱什么都能做,而没有钱简直就是寸步难行,在荒野生活里面失去依靠、处处受制之后,王青松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决定下山重返社会,走出他们营造的荒山环境,也让儿子能够到大城市的学校里面,去接受更多知识理念。

看了王青松的故事,我并不觉得他是用隐居避世的方式来逃避事实,我觉得他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研究对象,投放到一片生态环境中,以此来研究并探讨生态的宜居性,这就像当年有一位社会主义学家,同样也是为了实践自己的理论哲学,雇佣了一些工人,圈了一块地,并且进行了多年的实践,这个实践最终也是以失败告终,这无疑是说明了一点,有时候社会现行的制度,本来就已经是最好的环境,没办法再探索出新的路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0
如今他们在深山里过着隐居的生活,靠打猎为生。
第2个回答  2021-01-10
如今他们的生活非常的不错,因为在深山之中没有压力,空气非常的好,非常适合调理身体和生活。
第3个回答  2021-01-08
他们在这里也生活了好多年,但是因为孩子只能重新回到社会里继续工作,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回答